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贸易经济论文

我国遭遇绿色壁垒的问题及对策

2015-07-01 16:1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一、引言
绿色壁垒是20世纪环保浪潮的产物,初衷在于保护环境和人类安全。但伴随着全球一体化的进程,国际贸易迅速发展,国家间的贸易竞争也更加激烈,而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受到了严格限制。在这种情况下,既可以保护环境,又可以保护国内产品和市场的绿色壁垒被越来越多的国家采用,成为一种新型的非税壁垒形式。绿色壁垒作为一种“合法”的贸易壁垒,越来越多地影响到国际贸易的正常进行。为了保护国内环境和市场,发展我国相关产业,更好地维护我国利益,寻找跨越绿色壁垒的方法成为当务之急。
绿色壁垒(green trade-barrier),又称环境壁垒,是指在国际贸易过程中,一些国家凭借其科技、经济优势,以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为名,通过制定一系列苛刻的法律、条约、标准等形式对国外商品的进口进行限制。例如对一些影响生态、污染环境的商品进行限制或禁止进口。
绿色壁垒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
几点:1.环境方面:经济的飞速发展带来了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但同时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有关资料显示:全世界每分钟有28人死于环境污染,每年有1 500万人因此而丧命;有8亿人因饮用污染水而患病,每天有2.5万人因此而死亡。
面对自然环境日益恶化,国际社会掀起了强劲的环保浪潮。WWw.lw881.com环境问题全球化使人们的环境意识普遍提高,生态价值观念得到认可。然而,仅靠传统方式来保护环境已经远远不够,需要政治、经济、法律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因此,利用限制贸易来保护本国环境的绿色壁垒便应运而生。
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和矛盾方面:由于发达国家在经济、技术、生产力等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对于安全卫生的要求更加严格,而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环保意识薄弱、检验技术及标准落后等因素造成其产品不能达到发达国家的进口标准,因而受到了限制。发达国家正是利用这种差距一方面掠夺发展中国家资源,将高污染产业迁至发展中国家,使其环境更加恶化。另一方面,又将国际贸易与环境问题挂钩,使发展中国家无法利用其劳动力方面的成本优势,进而限制了其经济发展,以保持发达国家的领先地位。
3.经济方面:虽然根据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不设置任何障碍能够提高进出口两国的福利水平,设置将会损害双方利益,但在一国设置绿色壁垒而另一国不设置的情况下,设置国就能得到更多的利益,反之,会损失更多利益。在利益驱动下,绿色壁垒成为很多国家贸易保护的选择。而世界贸易组织《贸易技术壁垒协议》中“不得阻止任何国家采取必要的措施保护人类、保护环境”的条款成为设置绿色壁垒国家的法律依据。
二、我国遭遇绿色壁垒的现状
从我国目前的对外贸易来看,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出口的主要产品依然是低附加值的,优势产业如茶叶、纺织品、食品等,这些产品在出口时都极易遭遇到绿色壁垒。
自2001年加入wto后,我国出口
的农产品、纺织品、家电等多种商品因不符合进口国的“绿色条款”而被禁止入境甚至暂停进口。在2004年,甚至出现二十年来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首次逆差,在迅速发展成为世界第四大农产品贸易国的同时,我国受绿色壁垒的影响程度也呈增加趋势。这不仅导致我国出口外汇收入下降、就业机会减少,而且还将使外国消费者对我国部分商品主要是农产品食品的信心下降,对我国的形象造成不利影响。
在技术方面,绿色壁垒主要形式是绿色技术标准。例如:欧盟议会和欧盟理事会在2003年通过了rohs指令,即在电子电气设备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2005年欧盟又对其进行了补充,明确规定了六种有害物质的最大限量值。
这项指令几乎涵盖了所有电子、电器、医疗、通信、玩具、安防信息等产品,它不仅包括整机产品,而且包括生产的产品所使用的零部件、原材料及包装件,关系到整个生产链。中国是全球制造业大国,也是产品出口大国,出口总量的70%以上涉及到rohs指令。
针对食品的绿色壁垒有绿色卫生检疫制度。例如,日本对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设置了一万多项限量标准。近来,韩国驻华使馆通报中方,韩国将自2010年6月起,对进口水产品实施新增6项药物残留检测,如交沙霉素、吉他霉素等,据悉,这6种药物均在水产动物中有使用的报道。而我国广东湛江市的主要水产出口市场就是韩国,每年约1 500万美元,占广东输韩水产品总量的80%,此项变化将极大地影响湛江市的水产出口量。
对家电、纺织品等产品有绿色环境标志制度。如德国的“蓝天标志”、欧盟的ce标志等。2009年底,欧盟委员会批准了《关于授予木质家具共同体生态标签(eco-label)标准的决议》。主要包括木质木材来源、有害物质限值要求、黏合剂和voc含量标准及最终产品的包装标签要求等。欧盟是我国第二大木制家具出口市场,也是我国木制家具出口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此次生态标签标准的出台,将对出口企业提出苛刻的要求,增加我国木质家具出口的认证和制度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我国家具出口的竞争力,给行业发展带来严峻挑战。
影响最广泛的是绿色包装制度,欧美等国家对包装要求是对人体和环境无害,而我国的产品大多使用的包装材料较差,部分包装中还使用稻草、木材等,一再被进口国责难和限制。有关资料显示,每年我国因包装问题而减少的外汇收入约占10%,其中相当大一部分是因为不符合绿色包装要求。
三、我国应对绿色壁垒的对策
及措施绿色壁垒作为一种“合法”的贸易壁垒,越来越多地影响到国际贸易的正常进行。为了保护国内环境和市场,发展我国相关产业,更好地维护我国利益,寻找跨越绿色壁垒的方法成为当务之急。

1.绿色壁垒虽然对我国的发展带来挑战,但从长远来看,其对保护全球环境和人类健康、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起到一定作用。因此,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开发无公害绿色商品是跨越绿色壁垒的有效途径之一。我们应当顺应这股绿色潮流,充分认识到善待环境的长远利益,以此为契机,调整我国产业结构,提高我国企业的环保意识和环保水平,实现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通过争取国际组织的技术与资金支持以及政府扶持来促进绿色产业的发展,并鼓励我国企业申请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为其提供便利条件。
2.加快建立健全我国的各项标准,并保证有效执行,向国际先进标准看齐,以提高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加重我国在贸易谈判中的砝码。主动参加国际标准化活动,建立反壁垒预警机制,积极收集外国标准及认证的信息,以免因企业信息不通畅而损失。这方面美国做得比较成功,其国家标准学会向主要贸易对口国派遣代表,专门研究所驻国的绿色法规情况。我们可以借鉴这一做法,对绿色壁垒的出现作出及时反应。
3.完善环保法律,建立我国的绿色壁垒。防止国外已淘汰的、污染严重的技术、设备、产品、废弃物等“洋垃圾”进入国门。由于我国环境标准较低,环保法律不够完善,造成低标准的外国商品渗入我国,例如近年来典型的“洋垃圾”———非法入境的旧服装,上面沾满大量细菌,穿着后不仅会导致皮肤病和其他疾病,还有引发大面积疫情的潜在威胁,危及人类健康,应坚决抵制其出现在我国市场上。另外坚决杜绝外商在我国建立污染严重、难以治理的“高危”企业。目前,很多发达国家将污染密集型产业通过直接投资的方式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我国绝不能为了暂时的经济发展而牺牲地方环境和生态平衡,在吸引外资的同时要加强监管力度。
4.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在面对某些国家不平等、不合理的要求时,我国应据理力争,积极、合理利用wto对发展中国家优惠待遇的原则以及《技术贸易壁垒》(tbt)中明确规定对发展中国家实行差别和特殊的待遇,突破发达国家的绿色壁垒,发展我国贸易。
5.加快培养熟悉国际贸易和wto
规则的人才。由于绿色壁垒是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的有机结合,具有灵活性、隐蔽性、技术性等特征,一般外贸或监管人员很难应对,因此需要专门的人来进行交叉结合研究,才能扭转与发达国家贸易中被动、落后的局面。
发展其他贸易伙伴。目前我国的主要贸易伙伴是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这些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是绿色壁垒的主要发源地,环保标准一般高于国际平均标准。因此,我国应当拓展发展中国家的市场,适当避开贸易壁垒,缓解出口压力,降低风险,为我国商品逐渐从污染型向环保型转变争取更多时间。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