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的经济建设进一步加快,社会发展越来越迅猛,国际贸易在我国各大经济领域占领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促使国民经济的对外发展程度也日益加深。为了培育出一批高素质的经济建设者,中专教育担负着不可小觑的重任,所以很多中专学校都开设了国际贸易这个专业的相关课程。为此,就中专学校的国际贸易实践教学进行探讨研究。
国际贸易是影响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相关的从业人员的素质直接关系着国际贸易的整体水平。就目前看来,我国还需要一大批管理与服务相结合的专业型人才,才能进一步扩大相关的国际贸易业务。所以,对于各个中专学校来说,培养专业素质较强的从业人员才是时下最重要的工作。
1 国际贸易人才的基本能力要求
1.1 精通的专业能力
国际贸易专业的工作人员应该熟练的掌握专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对于进出口贸易的基本流程应该能够熟练的掌握。除此之外,还需要了解并掌握相关政策法规,例如与国际贸易相关的惯例、规则以及贸易术语等等,同时面对紧急问题,要有能力进行及时处理,具有比较完备的综合素质。
1.2 较高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
英语作为国际通用的语言,在贸易中应用也较为广泛,因此,从事国际贸易相关工作的人员应具备基本的英语能力,包括听、说、写等各个方面,如此才能够胜任相关工作,确保其顺利开展。
1.3 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目前,互联网发展迅猛,人们已进入信息时代,计算机网络在国际贸易领域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各个环节的工作都离不开计算机的运用,无论是管理人员还是技术操作人员,都需要熟练掌握文字、电子表格、数据库等软件,在国际贸易中,这些工具的作用非常关键。
1.4 准确的统计与核算能力
国际贸易实际业务中,任何环节都需要工作人员对价格的具体核算有一个充分的了解与掌握,例如进出口商品的价格核算,企业盈亏等等,同时外汇市场的汇率换算也是国际贸易从业人员需要掌握的,必须对商品价格与盈亏情况有一个精准的计算,并在交易之前对合同相关价格条款进行科学、合理的制定。
2 基于能力培养的专业课程体系设置
2.1 贴近专业方向,提高学生的适应性
对于中专学生来说,学习一些较为实际的操作性较强的技术比较合适,教师在国际贸易专业课程设置中应建立起不同的教学模块,例如,公共课、专业课等基础课程,集中实践环节,充分体现学科的厚积薄发的特点。加强学生适应能力的培养,确保企业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得到满足。
2.2 紧跟市场需求,突出学科实用性
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国际贸易具有较强的应用性,除了要建立在能力培养的基础上,对专业课程进行合理设置,同时还必须与市场需求相结合,开设相关交叉课程,以国际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管理等课程为例,这些课程可以丰富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的知识体系,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市场的需求是基本保障,科学实用性是基本的技术支持,两者相结合才能使得国际贸易的学习更具有实用性,实践性也就更为突出。
2.3 注重实践环节,强化课程的可操作性
为了确保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达到要求,具备较高素质,中专学校就必须强化课程的实践操作性,增加实践性课程的比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与实际相结合,对案例教学方法加以充分利用,通过对生活中的具体事例的讲解,对实际操作中面临的问题进行解释,如此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基于理论课的学习,对模拟实验室进行建设,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与平台,使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得到培养。教师也应该组织学生在遇到操作难题的时候积极讨论,争取自行解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4 运用现代化手段,实现教学先进性
中专学校应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结合我国国际贸易教育的特点,对现代化教学方法加以充分利用,使教学的专业性、可操作性以及实践性得到强化。教师必须对学生实际情况以及课程内容有一个充分的了解,以此对多媒体课件进行制作,课堂教学中进行实际操作技巧的讲解。结合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一方面能够提高教学的质量,增加课堂教学的多样性,另一方面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进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及时更新了解国际化的资源信息。
3 总结
在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加强中专学校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课题,也是各个学校必须担起的重要责任。教师应该从实际出发,抓住学生的特点,促使学生基于对本专业发展方向的了解与认识,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调动,确保学生的学习紧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作者:苏婷婷 来源:现代商贸工业 2016年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