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贸易经济论文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国际贸易结构变化和发展

2016-11-09 10:4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中国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国际地位也显著提高,但目前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主导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下,仍不足以改变在国际贸易中的不平等地位。为了谋求进一步发展,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的战略规划,这无疑是一个有利于中国和沿线各国共同发展的伟大创举,但实现该战略任重而道远,尚存在诸多困难。为此,以中国、美国、中东的三角贸易为例,分析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国际贸易结构的变化发展。

 

  关于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国际贸易结构的变化发展,国内外的学者也做了相关的研究,具体有以下几种说法:

 

  (1)以共生理论指导构建国际关系体系。金应忠研究员在《国际社会的共生论和平发展时代的国际关系理论》一文中强调,“‘共生不仅是国际社会的一种客观存在,而且是国际社会发展的基本途径。夏立平教授在共生思想的启发下又提出以共生系统理论来指导一带一路建设,在《论共生系统理论视阈下的一带一路建设》一文中,他认为要将一带一路建设作为一个共生整体系统,并运用系统工程理论来推进。

 

  (2)从中美博弈的角度分析,一些美国的智囊团强调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是为了反制美国重返亚太。他们强调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其本质是为了与美国寻求海上及陆上战略空间的权力分享,甚至是势力划分;还指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直接目的就是中国为了将东盟海洋空间划归到自己的太平洋水域势力范围;强调中国要在东亚地区之外打造以自身为中心的经济圈,是为了应对美国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对中国造成的挤压,进而对美国在亚太地区对中国进行的围堵和遏制形成有效的反制。

 

  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日益提升,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一举一动也会越来越受到关注。不同的学者对于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持有不同的观点和态度。本人从中国、美国、中东的三角贸易为着眼点分析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国际贸易结构的变化发展。

 

  1 中国、美国、中东的三角贸易现状

 

  1.1 中国与美国的贸易现状

 

  美国作为西方发达国家的代表,主导着世界经济贸易规则的制定。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作为亚洲迅猛发展的新兴工业主体,并以中国制造著称,其发展已经引起了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高度重视。事实证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为了自己本国利益也正在试图改变国际贸易的规则。然而中美贸易发展仍在如火如荼进行。2014年,中国成为美国的第一大进口来源地、第二大贸易伙伴、和第三大出口市场。得益于国际油价的下跌,2015年中国首次超过加拿大成为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

 

  从表中可以看出,从2008年经济危机以来,尽管中美之间贸易增速缓慢,但一直呈增长态势。中国始终在美国进口国中稳居第一,体现了中国制造的特点和优势。从表中也可看出,美国在中美的贸易中一直处在逆差地位。为什么美国还一直能处于经济协调状态?是因为美国长期在资本项目上保持顺差,资本项目的顺差大大弥补了经常项目的逆差。

 

  1.2 中国与中东的贸易现状

 

  中东地区资源、能源丰富,尤其是原油、石油产量堪称世界之最。随着中国的发展,在向世界大量输出工业制成品的同时,其自身对于资源、能源以及粮食等大宗商品的需求也日益依赖国际市场。与中国制造和中东石油的交换相伴随的,是中国与中东间日益兴起的资金、人员流动,二十一世纪以来,正式基于中国与中东地区的商品、石油、人员、资金流动,中国与中东地区沉寂数百年的丝绸之路才会再次兴起。

 

  据历史记载,在古代丝绸之路繁荣发展的时代,中国的丝绸、瓷器与中东的香料、珠宝、犀象的双向流动是当时国际贸易的主要形式。在当代,中国与中东现代丝绸之路的国际贸易,是以中国制造和中东石油的双向流动而展开的。古今对比可以发现,古今丝绸之路中国与中东地区在国际贸易中的商品结构保持着高度的稳定性,即中东地区出口的始终是资源性商品,而中国输出的始终是生产性商品。而且,如果说古代中东地区对丝绸、瓷器的依赖超过中国对香料珠宝的需求,那么在当代中国对石油的依赖远远超过中东国家对中国制造的需求。

 

  1.3 美国与中东贸易的现状

 

  中东丰富的资源、能源,以及优越的陆上地理位置也吸引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的垂涎。尽管美国已经从伊拉克和阿富汗撤军,但是美国从来没有想过要放弃对于中东地区的争夺。TPP协议的制定便是美国为了重返亚太地区而发起的。

 

  就目前来看,欧美国家能源的非中东化格局已经基本形成。就美洲而言,美国与其他美洲国家互为最大的石油进出口伙伴,2013年,美国石油进口(原油+石油产品)的第一大来源地区是美洲,占比58.7%,其中墨西哥和加拿大占比41.4%,中南美洲占173%,而中东地区则下降为第二大来源,占20.7%左右,北非和西非共占8.4%。可见,美国的石油进口已经形成以美洲为核心,中东和非洲为补充的格局。而且,随着美国的页岩油、加拿大的油砂和巴西的深海石油的开采,美洲正在逐渐成为能源供应版图的新中东,并有可能在未来几十年中改变全球的能源分配版图。

 

  中国、美国、中东是典型的生产国、消费国、资源国。作为生产国的中国向美国和中东大量输入中国制造的商品,同时从资源国的中东进口石油,从消费国的美国引进资本、人才和科技。美国从中东进口部分石油,而向中东输入资本、人才和科技。这种三角贸易的结构特点是:一方面,美国在经常项目表现为逆差,在资本项目上表现为顺差,并且这种顺差弥补了逆差,使得美国对资源国和生产国的剥削更为隐秘。由于另一方面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工业制成品与原材料的直接交换,逐渐被中国对原材料的进口和制成品的出口所取代,消费国与资源国的贸易联系也变得相对间接,由此导致的直接后果则是中国队原材料等大宗商品的极度渴求,以及不得不为此而付出高昂的政治、经济和道德代价。美国、中国、中东是世界和国际贸易中典型的消费国、生产国、资源国。研究他们之间的贸易往来和贸易结构具有重要的意义。

 

  2 中国、美国、中东的三角贸易存在的问题

 

  2.1 中国与中东的现代丝绸之路是在美国主导的贸易规则的格局下进行,这种三角贸易结构不合理

 

  首先,在当代的国际贸易中,是由西方国家主要是美国掌握着国际大宗商品交易的定价权,大宗商品的定价方、购买方、供应方三者是分离的。其次,美元是国际经济、贸易、金融体系的主导性货币,承担着全球交易媒介、价值储藏和计价单位三大职能。第三,近代以来由西方主导的海洋贸易仍然是当今国际贸易的基本形式,海上运输是贸易往来的主要形式。由于美国在以上三方面中占据绝对优势,主导着当今国际贸易的主要规则,因此中国与中东的现代丝绸之路已经不是古代丝绸之路中各经济体处于一种大致平等的交换关系。

 

  2.2 美元、石油和中国制造的三角关系不对等,三者之间的流动极不均衡

 

  美元在国际贸易具有定价权和或货币结算功能,因此,美国、中国、中东的三角贸易集中表现为石油、美元和中国制造的贸易。美元换石油,美元换中国制造,石油美元换中国制造美元,最终的结果是,中国储备了大量的中国制造美元,中东拥有大量的石油美元,当拥有较多美元的中国和中东在本国无法消化大量的美元时,最终美元又会以资金、购买等各种形式流向美国,成为美国的银行存款、股票、国债等金融资产,从而使美国长期保持经常项目逆差和资本项目顺差的平衡。简言之,美国在经常项目上用美元交换外国的实物商品,资本项目上又用虚拟的金融资产凭证换取外国美元,从而实现了美国的金融产品与外国的实物商品之间的循环流动,从某种程度上说,正式货币化的中国制造和中东石油支撑着美国的经济运转,且进一步巩固着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

 

  2.3 中国的外贸形势持续低迷

 

  对于中国而言,一方面,2015年以来,全球经济增速放缓、有效需求不足,各经济体依然面临较多的不确定性,从而导致各国的外贸需求下降,全球贸易量出现萎缩。在全球需求疲软、结构失衡的条件下,我国对外贸易也出现下滑,现阶段进口和出口均出现负增长。另一方,由于另一方面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工业制成品与原材料的直接交换,逐渐被中国对原材料的进口和制成品的出口所取代,消费国与资源国的贸易联系也变得相对间接,由此导致的直接后果则是中国队原材料等大宗商品的极度渴求,以及不得不为此而付出高昂的政治、经济和道德代价。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国际贸易结构变化和发展


  3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国际贸易结构的转型

 

  3.1 一带一路为中国目前经济发展提供了出路

 

  在能源进口急剧攀升的同时,当前中国也面临着产能和资本双重过剩的压力。一带一路的建设,首先有利于中国向沿线国家出口中国制造的商品,消化国内的过剩产能。其次,有利于提高中国出口产品的档次。第三,除了产能严重过剩之外,作为拥有全球最大外汇储备的国家,中国也日益面临着产能过剩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寻求多元化的资本流通和增值渠道,就显得十分重要,一带一路的建设,有利于扩大中国直接对外投资的规模,有利于中国在沿线国家推行人民币的国家化。

 

  3.2 有利于实现中国的进口多元化和能源安全

 

  一带一路战略意义在于区域协调和海陆全面开放,一带一路既是中国与沿线国家之间的贸易路线,同时也是海路和陆路分别将东西部地区与沿线国家相联系起来的新图景。具体而言,沿着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北中南三线,西部地区可以与整个欧亚大陆相结合,一路通向东南亚、南亚、中亚、蒙古、俄罗斯、西亚、南欧、中东欧和西欧等沿线地区。沿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东部沿海地区则可以与太平洋、印度洋相结合,一路通往南海、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阿拉伯海、波斯湾、亚丁湾乃至地中海国家。在于沿线各国打通的情况下,首先,在不改变中东是中国石油进口重要来源的背景下,可以积极拓展与新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油气合作,有利于实现能源进口来源的多元化。其次,在海上运输仍将长时期内发挥主要作用的背景下,通过与新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合作修建陆上油气管道的方式,绕过马六甲海峡,实现能源进口方式的多元化。第三,在美元仍将是国际大宗商品和能源交易主要计价和结算货币的背景下,以能源合作为突破口,有利于推进与新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贸易的本币化或人民币结算,实现能源进口定价权和结算货币的多元化。

 

  3.3 带动了沿线国家经济的发展

 

  “一带一路战略不仅对中国意义重大,对于沿线国家更是一种机遇。首先,中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资源、能源等大宗商品的消费国,且具有长期、持续、不断攀升的进口需求。然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资源丰富,原材料等初级产品是其主要的出口商品,因此,中国与沿线国家在资源领域的供需方面存在高度的互补性。其次,中国是目前在世界上拥有最多资金储备的国家,除了极少数富有的中东产油国之外,大多数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是发展中国家,都存在着资金短缺和融资困难问题,因此,双方在资金方面的供需存在高度的互补性。第三,中国目前在高铁、通讯、船舶、核电等技术和装备制造业领域都达到了世界了领先水平,并积累了丰富的劳务合作和工程承包经验。相应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能源、资源、交通、电力、通信、港口、民生等领域,普遍存在庞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因此,双方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供需方面存在高度的互补性。

 

  3.4 有利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朝着良性发展

 

  首先在经济方面:目前的世界格局是由近代以来西方强势塑造形成的西方——非西方的中心——边缘的二元结构。反映在国际贸易中,即是不同的国家在经济贸易中处于一种不平等的关系,国际贸易关系呈现出结构性和从属性。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使得中国与沿线国家重新强化了彼此之间受近代西方日益冲击而走向没落的经济联系,重新建立起于沿线发展中国家的新兴合作关系,使得国际贸易结构朝着扁平化、多元化、平等化发展,使得无论大国小国、强国弱国在都可以经济贸易中享受公平的待遇。

 

  其次在政治方面,在经济贸易背后隐藏地其实是深深地政治格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之所以能主导当今世界的经济贸易秩序,其实是其强大的政治地位和秩序在其保护作用。按照马克思的社会关系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各国之间只有逐渐改变经济格局,才能逐渐重塑世界的政治格局。而一带一路所带来的经济改变,能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现有的政治秩序,有利于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发展。

 

  作者:肖慧 杨乐乐 来源:现代商贸工业 201616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