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贸易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摩擦背景下东省外贸可持续发展的贸易

2015-12-13 11:0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要]文章通过对比,指出相对于传统的贸易模式,产业内贸易可以避免贸易摩擦,促进外贸可持续发展。因此,在贸易摩擦频发的背景下,广东省必须大力发展产业内贸易来改善外贸中存在的诸多现实问题。从产业条件角度分析,认为广东省已具备发展产业内贸易的坚实产业基础:企业规模迅速扩大,产业集群优势突出,r&d费用支出逐年增加,产品差异度增强。最后,针对存在的差距,提出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产业内贸易;贸易摩擦;产业条件

  2004年,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规模突破万亿美元大关,2007年突破2万亿美元大关,2009年贸易额已增至2,2072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二贸易大国。广东省作为我国外贸第一大省,进出口总额也在逐年攀升,2006年外贸总额首次突破5000亿美元大关,2007年达到6340亿美元,2008年接近7000亿美元,2010年外贸额大约为7800亿美元,其出口额占全国外贸出口总额的1/3。但是,在广东省外贸规模不断扩张的同时,与之而来的是贸易摩擦的不断增加。据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发布的案件统计,2002年至2008年,广东产品共遭受160多起贸易救济调查,并且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涉案产品也从主要集中在轻工、纺织等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扩大到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彩电、相机、微波炉等机电产品。频繁的贸易摩擦不仅对广东产品出口造成一定影响,而且还对产业安全构成威胁,影响着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国际贸易摩擦不断加剧的情况下,选择何种不招至贸易伙伴诸多贸易保护限制的贸易模式已成为不可回避的课题。wwW.133229.cOm
  
  一、贸易模式选择与贸易摩擦
  
  长期以来,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一直是我国外贸发展的主要理论依据。根据建立在技术差异基础上的比较优势理论和建立在要素禀赋差异基础上的比较优势理论,作为一个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的人口大国,中国应基于廉价劳动力资源,以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进口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但是,比较优势理论基础上的传统贸易模式具有排他性和替代性,因为是局限于某种基本要素发展特定产业,所以一国特定产业优势的强化和贸易规模的扩张,必然带来别国相同产业的衰亡,导致其高昂的产业调整成本,因而会使伙伴国为保护本国的产业而强化贸易壁垒,甚至引发严重的贸易冲突。因此,以廉价劳动力比较优势为基础的传统贸易模式,存在着不断恶化自身外部环境的内在机制。
  从两方国家经验看,从20世纪60年代起,发达国家就逐步发展产业内贸易来避免贸易摩擦。产业内贸易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段时间内(通常指一年)既出口又同时进口同类产品的行为(这里的同类产品是指按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至少前三位数相同的产品)。根据产业内贸易理论,由于消费需求的多样性,必然导致厂商供给的产品存在差异,从而使厂商彼此间形成相对垄断。而对规模经济的追求,任何一个垄断厂商,都无法生产一个产品的全系列品种,而只能生产出品种有限的同类产品,因而无法满足本国消费者的所有选择,从而导致本国出口自己擅长生产的该类产品的品种,进口本国不能生产的该类产品的品种。所以,在规模经济的基础上,消费者对外国同类异质产品的需求,必定引发产业内贸易。
  比较优势理论下的贸易模式和产业内贸易模式最大的区别是:前者是由同种商品的低成本生产所带来的价格优势,后者是由产品异质和规模经济所带来的竞争优势。产业内贸易提供的是能满足消费者偏好的异质产品,因而可以获取消费者的更高买价,也可使出口产品的价格形成更具自主性,从而提高贸易收益,而规模经济是通过分工的自我演进来推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市场容量扩大和经济增长的,因此具有持续性和动态性。因此,产业内贸易较之比较优势下的贸易,是一种水平更高、利得更大、竞争力更强的贸易方式。而且,由于产业内贸易模式中贸易双方相互提供的是异质产品,因此,产品出口规模的扩大不会对彼此相应产业形成替代,相反由于相互需要对方的异质产品而形成一种互补的贸易关系,这种互补的贸易关系有利于合作,实现不同国家在同类产品问的分工以及产品生产的国际化——各国都可以专业化于某一类或某几类差异产品的生产,进而获取专业化的收益,减少利益冲突和贸易摩擦。
  因此,在贸易摩擦频发的国际形势下,广东省必须改变现有的贸易模式,大力发展产业内贸易,提高竞争力,促进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二、广东省产品出口现状及分析
  
  广东省的贸易规模迅速扩大,出口产品结构也得到相应调整:以发展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为起点,已逐步实现向资本和技术相对密集型产品出口转移,呈现出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快速增长、出口产品结构多样化和结构持续优化的局面。2005年,广东省机电产品出口额为156.3亿美元,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97.4亿美元,分别占出口总额的50.5%(比重首次过半)和31.6%。2007年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增长显著,机电产品出口额为2532.5亿美元,高新技术出口额为1283.48亿美元,分别占出口总额的68.6%和34.2%,到2009年,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额已分别占到全省总出口额的69.7%和38.8%(机电产品与高新技术产品统计有交叉)。在广东省对外贸易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诸多不可回避的问题。
  
  (一)进出口产品结构仍需优化
  从表-1可以看出,前10位主要出口产品中,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占一半以上,出口产品呈现多样化和高档化的的发展态势。但是,从表-1也看出,广东省的进出口产品结构依然是以“异类产品”的产业间贸易为主(如前所述,产业内贸易是指按sitc至少前三位数相同的产品)。而在20世纪190年代,美国等发达国家的许多工业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此外,从主要进口商品来看,进口的大都是生产电子信息产品所需的核心零部件及仪器,以及诸如初级形状塑料、原油、钢材、毛纱线等基础原料产品。这表明广东省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虽然大幅度增长,但是技术创新能力弱,核心高端技术依赖于引进,并且极易引发技术性贸易壁垒和知识产权壁垒。此外,工业化工等基础原料产业发展缓慢,相应产品对进口依赖程度高。这些高新技术产业和基础原料产业的薄弱,将使之受制于国际市场行情,严重制约产业升级。
  
  (二)出口曾长幅度呈下滑趋势
  虽然广东省一直是我国第一外贸大省,出口额也年年增加,但是广东省占全国总出口额的比重一直在下降。2000年,广东省实现出口额919.17亿美元,占全国总出口额2492.03亿美元的36.8%;2006年,广东省出口额为3019.4642亿美

元,占全国总出口额的31.1%;2007年,广东省实现出口额3693.16亿美元,占全国比例30.3%;2009年,占全国比例下降到28.8%。
  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一直是广东省出口的增长极和稳定剂,但是出口增速也具大幅下滑之势。2004年,广东省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相对于2003年增幅达30%,但是发展至2009年,每年增幅均呈下降趋势——2005年机电产品出口增幅为26.7%、2006年为244%、2007年为23.8%、2008年为12%,2009年增幅为负(-11.9%),高新技术产品的增幅从2005年的25.7%、2006年的25%、2007年的22.9%、2008年的11.5%下降到2009年-6.3%。
  这一方面和国际市场需求增长不旺及市场占有率已经很高有关系,另一方面也说明广东省出口企业缺乏出口主动权和发展后劲有所不足。此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直接原因,那就是广东省面临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等贸易摩擦给出口造成了负面影响。因此,避免国际贸易摩擦,促进广东省外贸可持续发展,对带动广东及全国的外贸发展尤为重要。
  
  (三)贸易增长方式有待调整
  自2005年以来,外资企业在广东省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一直高于60%,2008出口总额中外商投资企业占63.1%,国有企业占15.04%,其它企业占21.7%。2009年外商投资企业在出口额中所占比重稍微下降,但仍高达62.3%。此外,加工贸易所占比重~直高于一般贸易,2008年加工贸易出口额占全省出口总额的71.2%,2009年加工贸易占全省出口总额的64.4%。
  这表明,外资企业主导、加工贸易为主是目前广东省对外贸易的基本特征。这意味着对外贸易发展中利润的主要部分为外商获取,致使枉自拥有巨大的贸易规模,却对国际市场大多数商品的价格没有影响能力。广东省从庞大的出口中得到的只是有限的加工费,而省内企业之间还要为可怜的加工费低价竞销,致使出口规模越大,竞争的激烈程度越高,这不仅导致出口效益低下,还极易引发诸如反倾销等贸易摩擦。
  
  三、广东省发展产业内贸易的产业条件分析
  
  作为我国外贸第一大省和经济第一大省,在国际贸易摩擦频发,对外贸易持续化发展受阻之时,广东省应选择大力发展产业内贸易,来改善进出口贸易结构,提高外贸竞争力,促进外贸可持续发展。
  现代文献提出了许多因素来解释产业内贸易产生的条件:国家差异假设认为产业内贸易与一个国家人均收入绝对水平、收入分配相似程度、市场容量和外国直接投资有关;产业假设认为,产业内贸易和企业规模、产业集群发展程度以及产品差异程度和潜力等产业条件有关。在产业条件中,如果企业规模越大,竞争力越强,产业内贸易也较高;如果产业集群发展程度较高,区域竞争力也就较高,产业内贸易水平也将偏高;如果产品差异的程度或潜力较高,产业内贸易水平也将偏高。这里,我们从产业条件角度分析,认为广东省已具备坚实的发展产业内贸易的产业基础,表现如下。
  
  (一)企业规模迅速扩大效益不断提高
  企业实现规模经济是产业内贸易发展的重要前提和源泉,当企业达到一定规模,在规模经济条件下进行专业化的规模生产,就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使生产成本随产量的增长而递减,进而使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更具竞争力。2005年,广东全行业前50强企业的年营业总收入为1.0198万亿元,利润总额为1002亿元,总资产是2.1210万亿元。2009年,广东省前50强实现总营业收入2.3087万亿元,户均经营规模(户均营业收入)是2005年的2.26倍;利润总额2006亿元,是2005年的2倍;总资产为5.2493万亿元,平均资产首次超过亿元,技术装备水平(户均资产)是2005年的2.17倍。
  据广东省机电办统计,2008年,广东省机电产品出口超亿美元的企业共292家,占企业总数的1%,这些企业完成了全省机电出口的63.6%的份额。出口额在一千万到一亿美元的企业占企业总数的7%,出口额占24.4%。出口额在一千万以下的企业占全省机电企业总数的92%,出口额只占到12%。即占企业总数8%的企业完成了出口总额的88%,这说明大型龙头企业在出口中起到了明显的带动作用。
  
  (二)产业集群优势突出产业链条比较完善
  产业集群的发展有利于行业的规模经济和协同效应,增强竞争力,促进行业平稳健康发展。产业集群发展状况高低直接体现了该行业国际竞争力水平的高低,也是区别和判定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发展环境良莠的重要依据。经过多年的发展,广东的产业集群发展势头良好,集群的规模越来越大,产业链条越来越长,区域布局越来越广,成为全国各省份的典范。到2008年底,广东省具备一定生产规模和能力水平的产业集群已有123个,产业集群中规模较大、水平较高、产业配套较完善、有~定知名度的75个,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电气机械及专用设备、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建筑材料和金属制品等行业。其中纺织服装集群数量居各产业之首,约占集群总数的20%。之后分别是电子信息和电气机械及专用设备,分别占总数的13%和11%;从集群规模看,年产值lo亿元以上的产业集群91个,年产值50亿元以上的45个,年产值100亿元以上的产业集群24个,约有1/3的产业集群年产值占集聚地工业产值的50%以上,1/5占到80%左右;从产业关联度看,产业集群中约有60%企业是关联企业,这使制造企业在广东省范围内容易获得上下游产业和辅助产业的配套,各企业间的合作程度很高。集群行动主体间合作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产业集群的发展,在美国、德国和意大利等发达国家的很多产业集群中,企业之间的合作程度都很高,这些产业集群表现出很强的竞争优势,而广东省的产业集群在这方面和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小。
  
  (三)产品差异程度和潜力较高
  产品中研究与试验发展(r&d)费用支出越高,说明创新程度越高,产品的差异程度越高。从绝对量上来看,广东省r&d经费支出从2005年的249.6亿元增长到2009年的625亿元,连续几年增长率都高于20%:2007年增幅为20%,2008年为20.8%,2009年增幅为23.9%,逐年增加的增幅,显示出强大的发展潜力。和全国其他省份相比,广东省大中型企业研发活动中,r&d经费支出、投入r&d的活动人员和发明专利申请三项重要指标,一直以来均居全国首位。
  品牌是产品差异化的集中表现,到2007年,广东省“中国名牌产品”总数达到299个,占全国名牌产品总数的15.3%,实现总数的七连冠。全省获全国评定的“世界名牌产品”4个,占全国的40%。中国驰名商标108件,继续位居全国前列。
  
  四、总结与建议
  
  综上所述,作为一个经济强省和外贸大省,广东省的企业规模迅速扩大,产业体系完整,产业集群优势突出,科学技术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并显示出强大的发展后劲,这些产业条件为广东省在广泛的产业系列内同其他国家发展产业内贸易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当然,与世界领先国家相比,广东省在产业条件方面也存在诸多局限:例如从企业经营规模看,进入世界500强的50家中国企业的户均营业收入是广东省前50强企业的5.4倍,广东省企业规模和世界大型企业相比,差距还是很大,很容易被大型跨国公司挤出市场;此外,广东省产业集群发展主要是以外资为主导,企业自主研发能力不足,价值增值空间小,核心技术掌控率低,集群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脆弱性,市场风险较大;最后,虽然广东省r&d费用支出绝对量在中国各省份中位居第一,但是r&d费用支出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例一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09年,广东省这一比例为1.6%,全国平均比例为1.70%,美国为41.9%、欧盟15国为27.8%、日韩国家是21%,说明广东省产品中科技创新收入较低,产品差异程度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综上所述,广东省必须有目的、自觉地实施一些贸易及产业政策,继续利用政府和市场的双重力量,积极培育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强劲竞争力的大型民族企业;从经济发展战略的高度重视产业集群发展,进一步提高产业集群的内在质量;立足自主创新,加大技术投入,提高产品差异化程度。为大力发展产业内贸易提供更加强大的产业保障,从而通过发展产业内贸易来回避贸易摩擦,提高外贸竞争力,实现广东省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