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和消除阻碍要素跨境流通的障碍、降低交易成本、建立高效的贸易便利化体系已经成为区域经贸合作的重要内容。对于中蒙两国来说,经贸合作、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全面提升两国贸易便利化水平,不仅是顺应全球发展趋势的需要,更为两国进一步加强经贸合作创造良好的商务环境。文章根据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全球贸易促进报告(2014年)》(Global Trade Enabling Report,GTER)中的ETI指数(Enabling Trade Index,贸易促进指数),全面评估并对比分析中蒙两国贸易便利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提升双边贸易便利化水平做好基础研究。
蒙古国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经济增长迅猛,中蒙双边贸易持续稳定增长,中国已连续十余年保持蒙古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两国经济互补性强,经贸合作前景广阔,未来将继续按照矿产资源、基础设施、金融合作“三位一体、统筹推进”的经贸合作总体思路开展互利共赢的合作,争取在2020年实现双边贸易突破100亿美元。然而,在经贸合作发展势头良好的情况下,中蒙两国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其中包括基础设施效率低下、口岸通关不畅在内的贸易投资便利化领域问题。贸易投资便利化就是对国际贸易投资制度、程序和规范的简化与协调。通过简化贸易程序,提高政策管理和手续办理的透明度、基础设施的标准化建设,协调相关标准与规定等,为国际贸易投资活动创造良好环境。本文根据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WEF)发布的数据,从市场准入、边境管理、基础设施、合作环境四个层面全面评估与对比中蒙两国贸易便利化水平,从根本上探寻制约双边贸易便利化发展的因素,为提出有效且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做好基础研究。
1 贸易便利化概述
WTO将贸易便利化定义为“国际贸易中货物流动所需数据要进行收集、呈报、传递以及处理,贸易便利化就是对这个过程中涉及的行为、惯例以及手续进行简化与协调”,简言之,就是简化和协调货物在国际贸易各项活动中所涉及的各种程序以提高贸易政策透明度和降低贸易成本。全球推动贸易便利化的机构有13家,包括世界贸易组织(WTO)、联合国贸易便利化与电子业务中心(UN/CEFACT)、世界海关组织(WOC)、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UNCITRAL)、联合国贸发会(UNCTAD)、国际海事组织(IMO)、国际商会(ICC)、世界银行(WB)、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际贸易中心(ITC)、全球贸易和运输便利化伙伴(GFPTT)、联合国亚太经济与社会理事会(ESCAP)、联合国亚太无纸贸易专家网络(UNNEXT)。其中WTO、UN/CEFACT、WCO是从事贸易便利化工作的主要机构,其他10家机构主要是辅助进行贸易便利化活动。
贸易便利化包含简便化、标准化和协调化,要求提高贸易政策、法律、法令、法规透明度,建立高效的监督程序,简化国际贸易中涉及的各种程序、数据资料和行政管理手续,加强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和规则等。因此,贸易便利化对于进出口贸易商而言,可以减少物流延误、快速通关、降低交易费用、提高竞争力;对于政府而言,通过提升政策制度的透明度,资源更优利用,可获得更高的经济绩效、提高收入。
2 贸易便利化程度指标体系国内外学者在研究贸易便利化的过程中使用了不同方法,选择的评测指标各异,基本上涵盖了政策环境、海关与基础设施环境、政府和金融环境等方面。本文利用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全球贸易促进报告》(Global Enabling Trade Report, GETR 2014)中的全球贸易促进指标(Enabling Trade Index,ETI)评估指标与评估数据,构建中蒙两国贸易便利化评估体系,进而分析两国贸易便利化存在的问题,为提出精准的推进贸易便利化水平的策略打下基础。
ETI指数是国际上流行的评价一国贸易便利化水平的指标之一,该体系分为:1个一级指标,即市场准入、边境管理、基础设施、合作环境;7个二级指标,包括国内市场进入、国外市场进入、边境管理的效率与透明度、交通基础设施的质量与可获得性、交通服务的质量和可获得性、信息通信技术的使用和可获得性、合作环境;40个三级指标,涵盖了贸易便利化所涉及的全部内容,是非常权威的测量各国便利化程度的指标体系。
3 中蒙两国贸易便利化程度比较
本文根据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评估数据,对中蒙两国在不同领域的贸易便利化程度进行比较(见表1)。根据2014年GETR公布的ETI指数的排名,中国的贸易促进指数为4.3,全球排名54位,属于中等偏上水平;蒙古国的贸易促进指数为3.0,全球排名130位,便利化水平较低;而新加坡则排名第一,自2009年就成功超过香港,成为全球最具吸引力的贸易与投资地区。就贸易便利化程度而言,中蒙两国与新加坡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这种差距不仅是简单的指数排名差距,更折射出国际贸易制度层面上的差距。
从中蒙两国的贸易便利化程度来看,两国贸易便利化水平都有提升的空间,尤其是蒙古国,在统计的138个国家中,排名130名,严重制约了中蒙双边贸易的发展。两国与排名第一的新加坡相比,都存在很多差距(如图1、图2所示)。从对比结果看,中国在市场准入上最为薄弱,尤其是国外市场进入存在最多障碍,在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运输服务的提供、边境管理及合作环境上存在一定优势;蒙古国存在的最大问题在于边境管理的效率与透明度、基础设施建设及国外市场进入,相比较而言,在国内市场进入、通信技术与合作环境上,便利化程度稍高一点,但总体上蒙古国便利化水平较低。对比2012年和2014年的中蒙两国ETI指数发现(如图3所示),中国ETI指数基本都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便利化程度不断改善和提高,而蒙古国则大多数指标呈现下降的趋势,即便利化水平下降,蒙古国从2012年的114位下降至130位,中国从2012年的56位上升至54位。对于中国来说,ETI总指数提升,便利化程度改善,其中边境管理和基础设施建设是进步最快的板块,市场准入则是退步最大的板块,成为最大制约中国便利化发展的因素。对于蒙古国而言,ETI总指数下降,便利化程度恶化,排名下降,所有一级指标均呈现下降趋势,国际商务环境恶化。
3.1 中蒙两国市场准入指数对比分析
市场准入指标选用国内和国外市场准入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市场保护水平以及出口商在东道国市场所面临的保护水平。这一指标包括了一国的关税和非关税措施,也包括免税进口商品的份额、关税方差、关税高峰值频率、不同关税的数量及特定关税的份额。国外市场准入的衡量指标包括东道国的关税水平和目标市场的优惠水平。中蒙两国市场准入指数对比如表2所示。
中蒙两国市场准入对比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特点:中国虽在市场准入便利化指标上优于蒙古国,但两国均处于全球低端水平,两国均排在100名之后,成为制约贸易便利化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其中,中蒙两国国外市场准入障碍是最为制约两国贸易便利化水平的因素,受全球经济危机、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内成本上升等因素的影响,中国出口产品进入外国市场的难度加大;蒙古国进口关税税率相对较低,海关税则相对简单,便利化优于中国;中国出口产品面临的东道国关税税率相对蒙古国低一些,但中国进口免税比重相对较高。
3.2 中蒙两国边境管理指数对比分析
边境管理是衡量一国边境管理效率、通关税收成本、征税过程和过境管理透明度的指标,得分越高代表边境管理效率越高,该评测结果是评测一国海关软环境的指标,包括海关服务指数、清关效率、进口所需天数、进口所需单据数、进口成本、出口所需天数、出口所需单据数、出口成本、进出口非正常支出、进口手续时间预测、海关透明度指数,共11项指标。中蒙两国边境管理指数对比如表3所示。
随着中蒙经济贸易往来不断加深,口岸的通关能力成为实现中蒙进一步展开合作与交流的第一步。中国与蒙古国之间的贸易往来主要是矿产资源、机械设备、畜牧产品及居民生活用品。这些货物大部分需要大型的运货车辆或铁路来运输,因此口岸的通关服务能力直接影响着中蒙两国贸易往来的水平。中国边境管理水平远远高于蒙古国边境管理水平,蒙古国边境管理水平全球排名垫底,边境服务效率与透明度都比较差。中国进口、出口成本均较低,处于全球领先水平;蒙古国与之相反。
据介绍,中蒙两国边界开放有18对口岸,其中,二连浩特口岸是中蒙最大陆路口岸,扎门乌德口岸是蒙中最大陆路口岸。扎门乌德口岸每年从4月份开始客货运量大幅增加,高峰期货运延误时间长达20多天,通关效率极其低下。二连浩特的情况好于扎门乌德,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所谓二连浩特口岸的24小时通关是不完全的。据实地调查了解,只有铁路实现24小时通关,海关、银行等均没实现,造成报检、报关、接受检验和缴纳各种费用的延迟,货物停留时间平均延长14~17小时,严重制约了铁路口岸的通关效率。随着中蒙贸易日益活跃,口岸进出货运量和出入境人数快速增长,口岸通关能力不足,拥堵日益严重,制约两国贸易发展。
3.3 中蒙两国基础设施建设指标对比分析
交通和通讯基础设施是衡量所在国与贸易有关的交通运输、通讯设施的质量。基础设施指标可以细分为,包括交通基础设施的质量与可获得性、交通服务的质量与可获得性、通讯网络的可获得性三个指标,来衡量一国包括航空、铁路、公路等各种运输方式的质量;运输部门的服务、运力、开放程度;一国移动通讯、互联网、电子商务的普及率及政府网上效率。中蒙两国2014年基础设施指标数值及排名如表4所示。
3.3.1 蒙古国基础设施建设严重落后,不能与中方对等发展
蒙古国的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完善,交通设施明显滞后,铁路通道能力发展不足。蒙古国是内陆国家,运输只能靠铁路和公路。铁路基础设施存在投入不足、设备老化、动力和车皮数量不足、运输速度慢、运量小、运输成本高的问题,影响铁路口岸货运量的增长;公路运输方面,乌兰巴托至扎门乌德“千禧公路”启动十几年至今尚未全线贯通,有些路段使用多年,存在安全隐患;蒙方口岸基础设施薄弱,接收能力低,客货通道未实现分流,车辆不能及时放行,严重降低了口岸通关疏运效率。由于蒙古国经济发展水平有限,对口岸投入不足,与中国一方相比较存在明显的差距,有些口岸到目前为止仍没有实现全线通电、通信、通路。落后不便的交通运输、效率低下的口岸设施严重制约了口岸经济的发展,中蒙通关能力和运输能力均大打折扣。虽然近几年蒙古国方面十分重视口岸的建设利用,蒙古国总统、总理也亲自考察过扎门乌德等口岸,但蒙古国基础设施改善还需等待一些时日。
3.3.2 中方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一定发展,但仍需完善
随着“向北开放战略”的实施,国家、自治区政府和口岸所在地政府积极投入资金建设口岸,各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长足发展,但配套设施建设还不完善,不能够满足现代化口岸的多元化、多功能服务的需求。内蒙古自治区对蒙古国常年开放的口岸,如二连浩特、甘其毛都、策克、珠恩嘎达布其等口岸已经实现了“四通”,即通水、通电、通信、通路,基础设施得到很大改善,但是在口岸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物流园区场地建设、货物检验设备及换装设施等方面存在很多问题。以二连浩特口岸为例,由于内蒙古自治区、二连浩特市对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工作非常重视,相继开通运行了一批关系到口岸长远发展的项目,但与口岸经贸迅猛发展相比,仍存在较多不便。铁路运输方面,连接二连口岸的二连浩特—集宁铁路为单线铁路,尚未实现电气化、运输速度慢、自备车皮少,造成铁路口岸站场货物大量积压滞留;锡林浩特—二连浩特铁路、二连浩特—满都拉铁路的建设还需要政策上、资金上的支持;跨境运输车辆较少,不能满足实际需求。除此之外,口岸的配套设施建设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铁路口岸方面缺少大型的封闭式检验场地、大型货物装货场、危化品换装设施、物品防护设施等物流配套设施。由于缺少危化品换装设施,使得二连浩特口岸不能展开从俄罗斯进口化工产品和向蒙古国出口炸药等业务往来。这些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存在的问题,导致两国在货物发送、换装等环节不能完全适应进出口需求,影响口岸过货能力。
3.4 中蒙两国合作环境指数对比分析
商业合作环境是衡量一国与贸易相关的政策法规、法制建设等的质量,包括规制环境指标,即一国规章制度对贸易的影响;政府管理质量;外国参与的开放程度,如雇佣外籍人员的难易程度、外来投资的鼓励程度、贸易融资的可获得性、一国签署多边贸易条约数量等;实体的安全性指标,即货物安全到达、犯罪与暴力环境、警力保证货物安全方面的有效程度等。
从商业环境指数来看,中国2014年排名37,相比2012年的45位,上升了8位,有较大进步。中国的商业环境排名终于超越了越南、俄罗斯、韩国和阿根廷等国家,是全球改进最快的四个国家之一。然而,中国改革的进展还不均衡,在很多领域仍存在着令人不满意的地方,比如应对恐怖事件成本较高、法庭裁决缺乏公平性等都成为制约招商引资的因素。蒙古国的商业环境排名相对于其他方面的排名较前,位居全球105位,但相比2012年的4.06分,排名82位,下降了很多,只有应对恐怖事件指数排名全球第一,得到了7分满分,其他方面则相对较差,尤其是公共体系和财政体系的便利化水平较低。从数据分析来看,改善两国商业环境、提升便利化水平,非常重要并且十分紧迫。
作者:张欣欣 来源:物流科技 2016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