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贸易经济论文

刍议异质企业贸易理论的适用性

2016-06-20 17:0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异质企业贸易理论将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视角第一次从宏观的国家和行业层面转向微观的企业层面,异质企业贸易经济理论对指导企业的行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力。

 

本文总结了国内外关于异质企业贸易理论的相关研究,发现关于我国中小企业方面的研究很少,本文将探索中小企业的异质性,以期为中国中小企业制定适合自己的战略提出参考性的意见。

 

  一、异质企业贸易理论研究现状

 

在发达国家,Bernard等学者在1995年至2011发表的数篇文章中,对美国企业的微观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他的研究印证了异质企业贸易理论的观点,出口企业在生产率水平、平均规模、产品的质量等方面均明显超过了国内企业,证实了生产率对企业的国际化行为确实存在影响。BernardWagner将研究对象变成德国的出口企业和国内企业,而上述的结论依然成立。Clerides等在三个发展中国家进行了相关研究,发现摩洛哥、墨西哥和哥伦比亚等国家的出口企业中也存在相似结论。

 

Murakami对日本企业的情况作了一系列研究,出现了类似结果,三类企业的生产率依次增加。Aw等对台湾企业进行了研究,得出的结论也类似。Kimura Kiyota 的研究不仅检验了生产率对出口的作用,还进一步检验了国际化行为反过来对企业生产率的作用,其研究证实了进行出口或对外直接投资行为的企业其生产率会较国内企业有更快速的增长。Yeaple 进一步检验了美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为,其结论支持了自由贸易会提高行业的平均生产率,这也是异质企业贸易理论所支持的主要结论之一。此外,IrarrazabalRamondo等在研究对外直接投资企业的行为特点方面做了更为深入的研究。

 

  国内对于异质企业贸易理论的实证分析方兴未艾,针对我国企业的生产率异质性是否会显著影响企业的国际化行为这一问题,学者们的观点基本分成了两派。李春顶等对我国出口企业的实证研究提出了生产率悖论的观点,其研究结果发现:国内企业的生产率反倒要高于出口企业。在其后来的研究中,李春顶等进一步证实了生产率悖论的存在。汤二子,刘海洋等利用2008年中国制造业企业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也同意了生产率悖论的存在。但我国是否存在生产率悖论现象尚未得到一致结论。余淼杰认为由于我国现阶段的贸易技术水平较低,为数众多的加工贸易使得加工出口企业的生产率低于一般出口企业,如果除开加工贸易的影响,二者的关系就恢复正常了。林玲,孙腾认为不同进出口状态企业的成本加成率存在的巨大差异是导致中国出口企业出现生产率悖论的主要原因。赵伟等(2011)提出了我国企业的生产率和出口行为之间有U关系。

 

  而针对生产率与企业FDI行为之间关系的研究在国内学者的成果中比较少见。严斌,张禹等利用江苏省制造业企业2005-2007年企业生产率与企业对外投资决策之间的关系,发现资本密集度和生产率对企业对外投资强度有显著影响。汤晓军,张进铭运用2010年中国制造业百强企业微观数据的研究表明生产率并不是关键异质性因素,而企业所有制性质才是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决策中产生关键作用的因素。陈景华利用中国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检验了异质企业贸易理论在服务业领域的适用性。

 

  二、我国中小企业的异质性分析

 

  经过对相关文献的阅读整理,我们可以发现,异质企业贸易理论使用生产率或企业规模作为企业异质性的唯一变量来解释企业国际化行为。而当前市场中有很多中小企业异军突起,因此仅仅用企业规模的大小来阐述的企业异质性不能完全说明所有企业的国际化行为,尤其是对中小企业的国际化行为缺乏足够的解释力和适用性。本文认为中小企业的异质性可以概括如下:

 刍议异质企业贸易理论的适用性

  产品特性。邓翔,路征认为,异质企业贸易理论没有充分考虑产品差异性,产品的差异不仅体现在产品的功用上,还体现在技术含量、功能多样性、质量、档次等方面。中小企业相较于大型企业来说,生产规模较小,产品的丰富性和多元性也无法与大型企业相比,但中小企业恰好可以凭借这种特点准确地进入利基市场进行生产和销售。利基市场也被称作空隙市场,是市场中大企业无法涉足的或被大企业忽视的某些细分市场。此外,中小企业由于其规模小,有能力根据消费者多变的需求迅速开发出新产品,持续地稳固自身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这样的产品特性是中小企业独特的生存发展空间,因此将其归于中小企业异质性的一个层面。

 

  人力资源差异。戴维·尤里奇最早提出了人力资源的说法,他认为企业的人力资源指一定时期内组织中的人所拥有的能够被企业所用,且对价值创造起贡献作用的教育、能力、技能、经验、体力等的总称,狭义讲就是企事业单位独立的经营团体所需人员具备的能力。异质企业贸易理论虽然修改了企业是同质性的这一假设,但是对于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的差异没有足够重视,不能展现出其独特的效用。而员工素质的高或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企业能否持续健康运行,因此,企业的人力资源差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异质性。

 

  网络化能力。盛意认为,关系网络是由一定规模的企业或组织,基于各种关系类型而联结,所构成的一种长期、具有指向性的互动的联结系统,企业国际化可以看成是企业不断卷入国际商业网络关系的过程。而关系网络中的核心位置通常被大型企业所占据,周围的次要位置才被小企业占有,这就促使中小企业更积极主动的更乐于规划和开发利用外部网络关系,而大企业则较为缺乏这种主动性。因而中小企业可以利用这种异质性优势获取更多的市场机会。

 

  企业的地理位置。企业的区位因素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异质性。我国东部地区由于较早得到开发和开放,毗邻港口和大洋,且因为经济较为发达,劳动者的素质普遍较高,大学及研究所汇集,因此技术力量也较高,坐落于东部地区的企业更容易获取这些资源,同时更容易将产品出口至港澳台、日韩及东南亚地区。

 

  技术水平。一方面,技术及创新能力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另一方面,技术及创新也是保持一个组织基业长青的不竭源泉。徐大为等认为,推动各国经济发展的力量重心开始逐步由具有垄断优势的大型企业,转向创新活动密集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技术水平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这一点从中小企业板中一些技术水平异常高的中小企业中也可以看出。中小企业凭借自身独特的技术优势,灵活的市场观察力,也可以在大型跨国企业云集的国际市场上取得自己的一席之地。基于以上分析,中小企业在技术水平方面具备的异质性不容忽视。

 

  企业的所有权性质。外商投资企业因为其外资持股的背景而更容易进入外国市场值得研究。徐萌认为与非国有企业相比,国有企业高层管理者更关注个人权利、职业发展、社会地位和声誉,因此可能规避将资源投入高风险高收益且长期而言才能体现价值的国际化经营。由于企业的所有权性质会直接影响企业管理者的工作经历、教育背景、文化认知、价值观等,因此会进一步对公司行为产生影响,积极投入资源进行国际化尝试或规避国际化行为。因此企业的所有权性质也构成了中小企业异质性的一个层面。

 

  三、异质企业贸易理论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启示

 

  异质企业贸易理论对于解释微观企业如何选择国际化行为来说是一个非常实用的理论。作为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在作决策的时候通常会面临比较大的压力,尤其是是否进入国际市场这样的决策会面临比较大的风险。如果企业家在国际化之前利用异质企业贸易理论的基本结论作为战略工具,结合相关的咨询公司对自我的生产率异质性进行考量,知晓其在行业中的生产率水平高低,然后再作出决策,或许能避免跟风带来的不必要的损失。

 

  作者:曹苧心 来源:商 201615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