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贸易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经济增长和人民币国际化联系分析

2016-02-17 13:5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人民币超越我国范围,自由的在世界各国流通、兑换、交易,并且能够作为支付、储藏的手段,以及具有国际价值尺度的职能被称为人民币国际化。随着近几年我国国际竞争力的不断提高,促使了人民币需求量在国际市场中也不断提高,致使人民币成为国际硬通货不断走强的货币。并且这一趋势被市场预期所强化,使得人民币币值稳定,汇率坚挺成为实际中的强势货币,充分发挥出了人民币的硬通货效应。人民币国际化能够促进我国经济存量实现保值增值,能够推动我国经济平稳增长,对外汇储备增长有效控制,协调与其他经济体系之间的平衡发展,缓解汇率压力,使得我国获得更多的经济政治话语权。

 

  一、国际贸易、经济增长同人民币国际化效应分析

 

  1.国际贸易规模创造人民币国际化硬条件

 

  我国虽然有浮动汇率管理制度,并以市场供求作为基础、参考其他国家货币进行调节的原则,但是在实际中,我国仍旧进行汇率制度的固定管理制度,且只有在经常项目下人民币才能够自由兑换,有限度的开放资本项目,使得其并不具备高度的流动性,以至于人民币并没有打破小货币的现状。我国通过30多年的经济发展,出口贸易已经位居世界第一位,对外贸易位居世界第二位,经济总量也同样位居世界第二位,然而其中的信用支付、国际贸易结算、大宗商品定价等,则很难看见人民币的踪影,显然我国人民币的地位与巨量经济体逐渐出现矛盾激化。因此,我国政府需要顺应人民币国际化这一无可逆转的客观规律趋势所在,有目的、有步骤的化解我国经济体与人民币之间的矛盾。

 

  目前来看,在境外的货币使用中,人民币在资本市场中,仍旧处于非常低的使用率,仅仅被限制在跨境流通中使用,要想人民币成为能够在国际流通的通行货币,需要具备以下三个方面的基本条件:第一,即最重要的一点,要让金融产品以人民币为计价,成为各个主要国际金融机构包括中央银行在内的投资工具。第二,需要在境外促使人民币的现金结算形成一定流通度。第三,提高国际贸易中用人民币结算交易的总比重。可以明显看出,我国现阶段还并未符合这三个条件,因此,可以说我国人民币尚处在初级的国际化阶段。

 

  我国经济的特点以及迅速提升的国际竞争力,极大地提高了普通群众,以及参与国际经济交易者对人民币的信心,从而扩大了其对人民币的需求。同时,我国持续增高的经济总量,能够有效扩大人民币的普遍接受性。

 

  根据世界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统计局的调查数据显示,在2001年至2011年的十年间,我国有约四分之一的人民币汇率硬通货效应,即获得百分之二十四的升值,对应贸易上升4个位次,增长7倍,对应进出口贸易依存度波幅在30%,在42%-72%之间波动,其所占GDP比重振幅约为5%。根据贸易条件的理论来看,一旦货币出现显著升值其贸易必然大幅度增长,并且出现高额贸易顺差,能够极大程度地改善贸易条件,而一旦贸易条件明显改善,便能够极大提高人民币的硬通货效应。

 

  经济持续性的高速增长是我国经济在国际竞争力中的优势所在,目前我国经济国际竞争力在世界排名二十左右波动,处于世界国际竞争力的中上游水平。从2000年至2011年的十一年间,我国经济总量上升五位,增长五倍,对外贸易、消费以及投资各占三分之一,国际贸易七倍增长,约贡献了1.5倍的外部效应与3.5倍的内部效应,使得我国经济国际竞争力连越两个台阶,上升二十个位次,平均每4个位次上升对应约4%的人民币硬通货效应增长。可以看出,日益增长的经济国际竞争力能够明显增加人民币的国际竞争力。人民币借势成为强势货币,这一点对人民币国际化直接产生强大的推动力量。

 

  2.经济增长平稳夯实人民币国际化软条件

 

  我国在开放经济的大背景下,需要保持宏观经济动态,平衡可持续地发展下去。从根本上来说,就是需要将外部平衡与内部平衡一起实现。动态内部平衡是否能够可持续发展下去的核心要素就是经济增长。目前来看,人民币缺乏在资本项目中的高流动性。因此,实现外部动态平衡,也就是所说的国际收支平衡的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为对外贸易。

 

  经济增长内部效应其实具有两个层面含义。第一层面是指存量效应,也就是我国GDP总量的影响。第二层面则是流量效应,即我国经济的增长速度所引起的动态结果。我国在35年来罕见地保持了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尤其是自2000年以后,在世界经济中我国经济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可以说,我国每日剧增的国际竞争力与逐步雄厚的经济实力奠定了重要的人民币国际化物质基础。在经济飞速提升的内部效应中,显著提高了国际竞争力的乘数效应,以及不断加强的进出口贸易外部效应,在很大程度上深化以及扩大了我国经济国际化程度,推进了人民币强势货币的不断增强,出现了人民币发展的国际化软条件。可以说决定了人民币在客观条件上的必须国际化,并且为其国际化奠定了坚实的物质软基础。

 

  二、国际贸易、经济增长同人民币国际化趋势分析

 

  人民币国际化的主要形式就是跨境结算,我国政府在2008年以后,鼓励对周边国家在进行对外贸易时采用人民币进行结算,并且与多个国家签订了相关货币互换协议。截止2013年底,与我国中央银行签署本币结算协议的国家以及地区共有十四个,涉及到一万三千多亿元人民币。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总量在2010年时为五千零六十三亿元,占据全年贸易总量的百分之二点五。而到了2011年前三个季度时,已经高升至一万五千四百亿元,占据全年贸易总量的百分之八点九,截止2013年底,其结算额已经突破两万六千亿元。然而在这两万六千亿元贸易结算中,来自中资企业境内外关联公司结算额占据了极大一部分,并且按照真正意义来说,这一部分的数据并不应该算做跨境贸易结算。因此,只有向大型跨国企业增加人民币贸易结算,或是使用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才能够在真正意义上促使人民币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就是离岸市场的发展。任何一个世界上主要储备货币均有着庞大的离岸市场。一个发达的离岸市场能够促进货币的国际化,使其在激烈的国际货币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因此,我国需要对新加波,香港地区以及伦敦等离岸人民币中心加强合作,使人民币能够逐渐成为国际贸易结算的主流货币。

 

  人民币外商直接投资,能够作为股权转让、境内企业并购、新设企业出资、对已拥有企业增资以及提供股东贷款等。这就为人民币的离岸市场外资企业,能够申请将所募集的人民币资金以人民币外商直接投资的形式回流内地提供可能。目前,我国已经基本形成资本管制条件下的人民币回流机制。在2011年,人民币合法境外投资者方案与人民币外商直接投资方案通过确认。人民币外商直接投资在2012年时高达600亿美元,其中投资方式为并购的投资额度高达220美元。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在2012年初出台建设规划,明确提出上海力争到2015年能够确立起全球性人民币产品清算、创新、定价以及交易的中心地位,并且在提出这一目标三年后,进一步将改革规划方向进行明确,并且对建设金融中心的步骤进一步细化。

 

  人民币国际化尽管已经取得初步进展,但是与其他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民币国际化程度仍旧偏低,尚处于对货币国际化的初期摸索阶段。越来越多的机构以及学者为了得出我国人民币目前国际化程度的一系列数据,先后对其国际化程度进行测度。中国人民银行的人民币国际化课题组通过调查发现,在2007年至2009年间,美元国际化程度接近一百,欧元国际化程度约为四十,而人民币甚至低于日元的28.2。到了2010年至2012年间,人民币国际化程度得到显著提高,其不断增强了资本项目中可自由兑换性,人民币对外商直接投资、贸易结算以及货币互换程度持续改善。根据新货币国际度指标测度,也就是在国际货币储备比与国际投资比中,一国货币境外流通的数量以及范围,发现在2007年至2009年时,人民币国际化程度虽然远低于美元、日元以及欧元,不过其呈现出了逐年上涨的趋势。

 

  另外,人民币国际化程度中重要的测度指标还包括发行人民币计价债券,国外购买的中国国债,以及人民币是否进入过多国贮备货币篮子,且作为其外汇储备的一部分等。根据调查结果,亚洲开发银行预测,人民币能够飞速成为国际通用货币,并且达成速度很可能突破预期时间。相关各界普遍认为我国能够在日后若干年内实现人民币完全自由兑换,即人民币成为储备货币与自由交易货币。

 

国际贸易、经济增长和人民币国际化联系分析


  三、国际贸易、经济增长同人民币国际化政策建议

 

  国际贸易外部效应以及我国经济增长内部效应,有效表明人民币国际化已经具备优秀的内外部条件,为了解决我国经济总量与人民币之间的矛盾,必须使人民币国际化广化与深化。从另一方面来看,由于人民币处于硬通货效应中,这一点对人民币国际化极其有利。

 

  从根本上说,扩大人民币流通范围与使用范围就是其国际化的广化。实际中,我国周边国家已经开始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并且流通日益频繁。政府之间通过近年来巨量的货币互换,将人民币打造成为了区域化货币,并且成为了亚洲地区的硬通货。我国政府正在逐步加强人民币的汇率弹性,不断通过持续增加人民币汇率从而提升国际竞争力,一步一个脚印稳健扎实的推动人民币的自由兑换,从根本上加速人民币国际化广化。

 

  对于广化人民币的国际化,在地域扩展上可以分为三个步骤:首先,在周边国家使人民币出现硬通货效应;其次,将周边化演变为正式区域化与准国际化;最后,从而真正实现国际化。广化的另一层意义则是扩大人民币的货币职能,这一点也能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是让周边国家贸易结算货币使用人民币。第二是使区域性投资货币成为人民币。第三是使人民币成为国际上的储备货币。

 

  同样,想要做到人民币国际化的深化,需要对人民币在资本账户下自由兑换性不断增强,提高国际贸易结算中以人民币进行计价的份额,同时需要对跨境贸易结算扩大,才能够使得人民币在资本市场中与国际金融中不断提升流动性,从根本上增加资本市场中人民币的交易份额。

 

  增强市场竞争、利率市场化与引导境内境外有效资本流动,是做到人民币国际化的深化的极为重要一步。更好的将利率市场化实现与巩固,需要建立起更深更广的债券市场。这样一来,在资本流动的大环境下,境内市场拥有较深的债券资产池,能够更好的对利率水平进行调节,从根本上说就是需要将在岸市场与离岸市场统一起来发展。相关研宄认为,债券市场的大规模设立,能够为人民币的国际化深化夯实国内金融保障。另外,更需要建立起高包容性的市场机制与降低相关准入门槛。p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