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客户重要性是学术界关注的影响独立审计质量的因素之一。一方面审计客户与注册会计师之间是一种双边垄断关系。为了挽留客户,审计师有动机牺牲他们的独立性并提交有利于客户的审计报告,注册会计师对其经济依赖性越强,更可能妥协独立性,降低审计质量;另一方面审计诉讼风险和注册会计师的名誉机制可以抗衡独立性的丧失,客户越重要越促使审计师提高发现财务报告错误或舞弊的可能性,从而提高审计质量。
对于审计客户重要性与审计质量的关系国内外文献没有得到一致的结论,国内外相关学者的观点大致有三种:审计客户重要性与审计质量负相关(Chen et al,2010;陆正飞等,2012;薛高亮,2013;曲振帅,2014),即客户越重要就越会损害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使得审计质量越低;审计客户重要性与审计质量正相关(Li,2009;Vineeta D.Sharma,2011;李明辉2013;王月悦,2015),即客户越重要就越会促使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使得审计质量越高;审计客户重要性与审计质量无相关关系(Chung and Kallapur,2003;刘启亮,2006),即客户重要性不影响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和审计质量。以上三种观点的差异,可能是由于对审计客户重要性度量方式在选取上存在差异造成的,也可能与数据选取的完整程度、数据来源的国别、样本期间有关,也可能是研究视角的不同,也可能是由于审计客户重要性与审计质量的关系本身就是一种博弈现象。
本文专门综述国内外研究学者在研究审计客户重要性对审计质量影响研究设计环节,即审计客户重要性的度量,以评述审计客户重要性的不同度量方式下,审计客户重要性对审计质量的影响。
二、国内外学者主要研究综述
(一)客户重要性度量指标选取。国外学者对审计客户重要性对审计质量的影响的研究较早,审计客户重要性的度量方式一般采用相对数的形式,对于客户重要性的度量指标国际上尚无一个统一明确的指标,但是通过归纳以往学者的研究,通常采用的度量指标主要有准则现值的比重、事务所的收入比重、审计客户的审计费用的比重、审计客户的销售收入、审计客户的资产规模。
1、准则现值比重。理论上,客户重要性是指从某一客户处获得的准则现值与从所有客户处获得的准则现值的比率,但由于准租现值不可观察,且识别存在较大困难,因此理论上审计客户重要性的度量方式在实务中无法实现,研究学者开始探讨其他度量方式。
2、事务所的收入比重。由于理论上采用准则现值度量客户重要性的方法无法实现,相关学者提出了其他替代指标。DeAngelo(1981)率先提出从某一客户处获得的收入占会计师事务所总收入的比率可以作为客户重要性的较好替代变量。党文英和杜庆宁(2012)、吴溪(2014)都采取这种度量方式对审计客户重要性进行度量。采用该种度量方式下的研究表明审计客户重要性和审计质量的关系并不趋于一致。
3、审计客户的审计费用比重。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大多数学者认为从某一客户处获得的收入占会计师事务所总收入的比率作为客户重要性的度量方式具有可观察性,有助于对审计客户重要性的理解,但是由于所有事务所收入信息尚未公开披露,数据较难获取。以审计客户的审计费用比重为度量指标并未使学术界的研究结果趋于统一。王兵(2011)研究发现审计客户重要性并不影响审计质量;但陆正飞(2012)的研究则表明审计客户重要性与审计质量呈负相关关系。
4、审计客户的销售收入比重。通常审计费用的高低与客户的规模是成比例关系的,客户的规模通常可以用客户销售收入或者资产总额表示,以审计客户的销售收入比重度量审计重要性,其在数据获取上存在一定优势。Francis J.(2001)、李明辉和刘彩霞(2013)得出审计客户重要性与审计质量不一致的观点。
5、审计客户的资产规模比重。以审计客户的资产规模比重度量审计客户重要性,既可以很好地代表审计收费,也方便数据的获取。这是因为审计收费是以公司的资产规模为基础的,其与审计费用的相关性最高。Michael C.Knapp(1985)首次提出以客户资产规模比重度量审计客户重要性,这是一次重大的突破,在以后的研究中应用较广,特别是解决了我国信息披露不充分时数据获取困难的问题。Douthett Jr(2012)认为审计客户重要性和审计质量无相关关系,而曹强、胡南薇和王良成(2012)、刘启亮(2006)、曲振帅(2014)认为客户重要性与审计质量显着负相关;喻小明(2008)、刘峰(2009)的研究则表明客户重要性与审计质量显着正相关。
(二)客户重要性度量数据来源。度量审计客户重要性所采用的数据来源,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以事务所来自所有上市客户的收入为基数;另一种是以事务所来自所有客户的收入为基数。可见,第二种数据获取更加完整,更加符合理论上对审计重要性的定义,但是第二种数据来源较难获得,因此以往文献普遍采用第一种度量审计客户重要性,而吴溪利用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数据库,取得事务所来自所有客户的收入数据,发现审计客户重要性与审计质量成正相关。
(三)客户重要性研究角度。随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文献将分析视角细化到分布层面,还可能进一步体现在业务项目层面、注册会计师个人层次的分析上,这是因为相比事务所整体数据,事务所各个分部的业务、业务组数据、注册会计师个人层次更难以被完整观察。当把研究角度转换到分所层面、业务项目层面、注册会计师个人层次时,审计客户重要性对审计质量的影响研究是较新的领域。
1、总分所层面。在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扩大和分所不断增加的背景下,Choi J et al(2010)从总分所层次度量审计客户重要性,研究表明审计客户重要性与审计独立性并不显着;吴溪(2014)将事务所分为总所和分所,考察了会计师事务所总所和分所审计质量的差异,以及分所规模大小对审计质量的影响。与此同时,又有研究学者进一步将总分所进行四大非四大划分,可见研究视角越来越细化。
2、项目组层面。除了在总分所层次,Chung和Kallapur(2003)认为审计业务具体是由项目组来实施的,而与事务所独立性无关。具体到项目组层次的研究目前比较少,更确切的说是提出过这样的观点,但是并没有在实证中加以运用。
3、个人层面。Ling Lei(2009)从注册会计师个人层次度量审计客户重要性。闫焕民(2015)试图从注册会计师个人层次进行相关的审计研究,当然这方面的研究目前很少有研究学者涉及,主要原因在于数据获取的难度很大,如果能够充分准确地获取注册会计师个人层次的收费水平将会大力推动在该方面的研究。
三、研究现状评价
(一)度量指标的评价。综合以上文献,会计师事务所对重要客户的经济依赖是否会损害审计质量目前还未达成一致的研究结论。审计客户重要性是审计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它们的关系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公司内部治理水平、法律环境等的影响,然而在两者关系中引入第三种因素的研究还不够丰富。
在衡量审计质量指标的选择上,我们应该结合我国资本市场的特点,不能一味地照搬国际作法。理论上采用会计师事务所收入比重(或审计收费)度量审计重要性最为合理,但是由于实际操作,应以各公司的资产总额取对数比重作为审计重要性的指标。
(二)数据来源的评价。在度量审计客户重要性时,往往受到数据可获得性的限制,研究者在完整度量事务所业务收入的基数方面存在挑战。当以上市客户(而非全部客户)的经济利益作为客户重要性基数时,不同事务所在客户收入来源结构上的差异被忽略,然而,如果采取更为完善的数据(所有客户),审计结论将改变,审计客户重要性与审计质量存在显着的负相关关系。因此,以往研究文献往往存在数据不全面的问题,这也是需要改进的,但这方面改进将取决于今后的信息披露水平。对这种度量偏差(吴溪,2014)的注意将意味着今后的研究者有必要尽可能获取完整的事务所客户收入基数,而不是仅限于上市客户,同时也使监管机构考虑对外披露每家会计师事务所的上市业务收入结构,因为该信息对包括研究者在内的公众准备理解客户重要性的经济后果具有价值,如果客户重要性仅基于上市客户度量,读者应该对研究结果保持警惕。
(三)研究视角的评价。审计客户重要性对审计质量的实证研究可以大致划分为会计师事务所整体、分所、项目组和注册会计师个人层次。
关于审计客户重要性对审计质量的影响方面的研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文献将分析视角细化到分部层面。将研究推进至分所层次可以显着提高审计理论的解释力和预测力。对于研究视角细化到项目组和个人层面的研究,目前来说很少,主要原因还是归于数据的获取困难和缺乏理论支持,特别是在个人层面,影响个人能力的有很多因素。将涉及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相关知识,这两个层面的研究是新的研究领域,这将是未来的研究发展方向。
四、未来研究方向
(一)基于所有公司完整数据进行度量。基于以所有上市公司还是所有公司数据来源度量审计客户重要性,我们可以得出今后的研究方向更倾向于以所有公司数据度量审计客户重要性,研究的问题也不仅仅局限在审计客户重要性对审计质量的影响,还可以研究不同度量方式下产生的偏差对审计质量的影响,以及该偏差在总所、分所层次对审计质量的影响。
(二)分所层面的深入研究。分所层面的审计实证研究是未来大有可为的研究领域,值得研究的课题很多。以下研究方向尤其值得关注:
1、客户特征对于分所审计的影响研究。目前,客户特征中仅有客户重要性对于分所审计的影响得到了广泛重视,客户特征不仅仅限于客户重要性,客户的治理结构、组织结构对于分所审计的影响都应该值得引起足够的关注。
2、分所审计的经济后果研究。据我们所知,目前仅有Li等(2010)对分所审计的经济后果进行了直接的研究,其余一些文献(曹强,2012;吴溪,2014)虽然涉及到分所审计的某些经济后果。未来需要从不同角度直接研究分所审计的经济后果。
(三)个人层次的审计研究。今后的研究方向可以更进一步在注册会计师个人层次度量审计客户重要性,当然也可以参考吴溪(2014)的文章提出客户重要性度量偏差在审计师个体层面上的可能表现及其影响。
作者:苏精华 张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