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结合实践经验,对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定义、成因与防范对策进行一些粗浅的探讨。
关键词:施工企业;财务风险
企业财务风险是指在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受各种难以预料或控制因素的影响,造成财务状况不确定,而导致企业实现的经济收入和预期的财务收益相背离、给企业带来不确定的经济损失。
一、 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特征
施工企业由于其工期较长、资金周转较慢、施工格局过于分散等特点,使其面临的财务风险也有其独有的特点。
(一)高负债率。一般情况下,施工企业资金总量大,资产负债率比其他行业相对较高,施工企业虽然采取及时结算回收资金等措施,但由于施工期限长等原因,高负债现象并未根本消除。许多施工企业的资产负债率高达85%以上,有的甚至超过90%,从而导致企业债务与利息负担沉重,可用于偿债的流动资金不足,一旦建筑市场的资金供应不及时,就要靠借新债还旧债的方式维持资金运转。这样,必然会给施工企业带来更大的财务风险。
(二)高债权。有的施工企业由于工程款回收不及时,以及工程质保期长等原因,应收账款占企业总资产的比例达40%以上。当债务人的资金出现问题时,施工企业的债权(已完工程款等)就可能形成坏账,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三)高不良资产率。施工企业由于工程周期长,协作施工的关联单位多,项目经济合同不规范,经济结算不及时等原因,极容易形成与沉积不良资产。根据一些施工企业清产核资的结果披露,不良资产约占企业总资产的8%之多,过高的不良资产率,是造成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源头。
二、 施工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导致施工企业财务风险因素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下方面:
(一)宏观经济环境下的不合理现象
尽管目前我国已引入了招标投标机制和国际先进项目管理方法,但是建筑市场依然存在着透明度不高、市场化水平较低、地方保护严重等不正常现象,还不能做到生产资料的配置完全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进行。工程款不到位、业主指令分包商和供应商、施工干扰等外部经济环境的复杂性以及项目三角债的存在从不同方面影响施工企业的项目赢利水平,加大了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
(二)来自外汇产生的财务风险
随着建工企业对国外市场的拓展,以外币计价的工程项目由于受汇率的变动可能产生汇率风险。特别是受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美元不断贬值,以美元计价的工程项目如果不采取措施将蒙受一定的损失,形成财务风险。
(三)管理缺陷是导致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直接原因
施工企业产生财务风险很大程度上还是由于企业内部管理不力 :
1、企业决策失误。竞争激烈的国内建筑市场“僧多粥少”的局面致使一些企业为了中标不顾自身实力竞相压低报价甚至垫支。这种只求中标,不计成本和风险的做法加速了施工企业平均利润率的下降,投标中隐含的财务风险越来越明显,即低报价、垫支及不顾自身施工能力情况下的中标,导致未来工程利润低于期望利润或出现亏损,进而引发履约风险、销售风险、支付风险、甚至诉讼风险,使企业面临严重的财务危机和信誉危机。
2、企业内控机制缺失。一些施工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本单位与协作企业之间,在资产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职责、权利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造成资金流失严重。加之内部监督制度不健全,缺乏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制度,使得经济损失越来越大。内部管理缺陷表现最为突出的是对内部承包单位管理不严。施工企业内部工程承包合同产生的风险在当前施工企业中尤为普遍。主要表现为内部承包单位无经济能力履约或在施工过程中形成大量债务而无力支付时引发的连带责任风险。
三、防范财务风险的对策
(一)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制度,是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根本
一在企业董事会引入外部独立董事,以此来有效监督职业经理人的行为;公司经理的聘任市场化,推行职业经理的持股制度;引入外部独立监事人,建立外部独立监事人向监事会报告的独立监事制,同时要改变现实中监事会的监督权限与与党委会、职代会和纪检等的监督权限边界不清的现状,以便及时发现经营中不合规事项,将可能引发财务风险的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
二建立一个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施工企业应以财务管理为核心,从市场预测,采购,储备,工程投标、签订工程承包合同,到组织施工生产,现场管理、工程验收,资金结算,工程质量保修等各环节,建立健全各项内部控制制度。具体来说,建立内控制度的重点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切实可行的预算管理制度,把好工程项目成本控制关。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计划和预算管理是企业管理成功与否的基本保证,施工企业做好计划和预算管理,必须及时编制施工预算,进行二次组价。
2、完善项目承包责任制。进一步完善项目承包责任制,杜绝以包代管。加强施工过程控制,适当限制项目部的自主权,实行岗位工资制,并在这个基础上按照工程项目赢利情况确定项目经理和其他负责人的年薪标准,以责权利相结合,充分调动项目经理的积极性,使项目承包责任制的作用充分发挥。
3、加强合同履约过程控制。一是提高合同的履约率,合同是责任双方就某一经济事项进行约定的凭证,其中各项经济任务完成如何,直接影响到企业的信誉问题,在保证按时按量完工的前提下,还要尽量做到“优质”二字,同时应该把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作为重点来抓,平时要多培养职工的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对安全防护工作要做到位,力争使安全事故发生率减少为零,降低企业信誉风险。其二,项目经理和施工技术负责人在施工中应熟悉图纸,按图施工,对于发生的设计变更,建设单位原因造成的停工、返工等都必须及时办理工程签证,为工程竣工结算提供足够的基础资料,减少企业的财务风险。
(二)从源头和过程控制着力,提高对风险的抵御能力
1、认真对待合同条款的签订。目前,工程任务的承揽是施工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支撑。但如果在投标过程中,只重数量而不考虑风险因素,就会因风险成本而导致利润降低甚至亏损。但过多地把潜在风险因素的可能费用转移到投标报价中,又会增加落榜的概率。企业需要建立起投标风险评估机制,对工程承包风险进行科学评估,从企业实力与项目投
资盈亏预测中确定企业的风险接受度,以决定是否投标。对于施工企业而言,投标中需要考虑的风险因素主要有:1、企业可投入施工的设备拥有量和设备不足时的市场租赁水平;2、当地材料的实际价格和运输成本;3、本企业劳力和设备的生产率;4、当地生产和人文环境;5、项目实施地地质水文情况;6、通货膨胀(总价合同)水平;7、本企业和施工管理水平;8、本企业合同管理水平和变更索赔能力;9、本企业测量试验水平、技能水平和安全质量控制水平;10、财务能力。此外,不应坚持项目投标中的“三不揽”原则,即资金不到位工程不能揽;大量垫支的工程不能揽;“三边”工程不能揽。
2、重视索赔条款的设定。处于劣势的施工企业要学会抓住每一次机会来争取自身的权利,有效运用自身具有的保护性条款。在当前建筑市场相对不是很规范的情况下,更应防范经营风险,争取主动,在索赔条款上做文章,这是当前施工企业可走的一条路,也是国际上常用的惯例。
(三)建立企业集团风险预警机制,对风险进行实时监控
财务风险由初步萌升到程度恶化,并非瞬间所致,通常是经历了一个积累变化的过程。这期间,各种危机的因素都将直接或间接地通过了一些敏感性财务指标的优劣变化,便可以对企业集团的财务危机发生预警作用。因而这就需要借助于一定的内控制度将指标体系与管理者对风险的判断结合起来,形成规范和制度化的财务预警机制。
(四)优化企业的财务结构,保持资产与负债的期间配合
资本结构和资产结构分别从资本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两方面反映企业资本的构成与运用,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因而无论是资本结构和资产结构优化必将引起另一方面的变化;并且资本结构所包涵的风险正好成相反对称关系,有对冲中和作用。因而,改善企业的财务结构已不单纯是改善资本结构和资产结构,更重要的是两者的结合。应根据企业的资产价值和经营风险状况来调整企业资本结构,确保负债与可变现资产在存续期间的有效配合,以实现资产未来收现权利与负债未来偿付义务的对冲。
综上所述,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企业自主盈亏,必须强化企业财务约束,规避财务风险。目前施工企业经过多年改制已经步入公司化的正规运作,所以施工企业的长远目标应是通过资本运营,优化资金结构、投资趋向,加大外欠工程款的回收力度,实现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建立科学的财务预警系统,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将发生财务风险的机率降到最低限度,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