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会计审计论文

论施工企业财务风险及其防范

2015-12-14 11:3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固定资产投资的不断扩大,各类行业的基础设施项目越来越多的提上建设日程,使相关施工企业迎来了发展中的春天,一些施工企业在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壮大机会的同时,由于自身财务管理混杂,在发展过程中也会遇到瓶径。本文根据施工企业自身及行业特点,重点从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相关问题入手,分析原因,找出问题,提出方案,使相关施工企业能有效的预测控制企业财务风险,不断发展壮大进入健康良性的循环,从而为国家的经济建设提供基石保障。

关键词:施工企业 财务风险 内容 分析 控制手段
  1、对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认识。
  施工企业由于施工对象单位价值高、生产周期过长等特点决定了其必须面对生产工期较长、生产成本管理难以控制、应收账款的回收难度大等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因为施工企业的财务经营活动主要集中在资金的筹资、投资和运用回收、分配上等等,而且施工企业的主要业务是提供建筑安装工程的施工生产,由此可将企业财务风险可分为外部风险(包括筹资、投资风险及市场环境风险)、内部风险(包括运营过程中资金环节风险和竣工后结算等内部控制风险)。
  2、当前我国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内容及分析。
  2.1.企业遇到的外部风险:
  2.1.1由于施工市场利润分配不均,使相关施工企业产生了工程量越大利润越大的直观印象。这就使施工企业不计施工成本的降价投标,接下来就使企业面临着许多难题,如建筑材料的好坏,建筑工人的技术素质高低,这都直接影响施工企业的工程完整度及施工企业的合同承诺的履行。同时由于施工企业缺少财务风险预测,使其建设过程中资金占用量过大,资产负债率超过正常指标。相关施工企业虽然采取了及时结算回收资金等措施,但由于工程工期长和不可抗力等因素,导致企业债务与利息承担过重,流动资金严重不足。当资金短缺时,就要用借新还旧等赌博心理方式维持企业的资金运转。为此,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不断加大,使企业收不抵支,无法经营下去。
  2.1.2由于外部市场环境供求失衡,法制和信用条件的缺失,以致企业应收款无法按时的收回。对于相关施工企业来说,建筑安装工程往往需要一定的周期才能完工,企业之间需要按月办理结算,这个时间差就决定了施工企业必须在施工过程中先期预付出实物和资金,其回收期则要等到全部工程完工并经验收之后,而预付的工程质量保证金则要在工程运行一段时间后再收回。所以,施工企业的应收账款,相对其他行业的企业在资金数量要更大、在企业资产中所占比重也更高,由于这些资金长期不能收回,必然导致企业的财务风险的加大。
  2.2施工企业存在的内部风险:
  2.2.1企业施工项目成本内部控制的财务风险。主要是企业在其施工过程中,对构成工程成本的物资、工资、设备等施工项目直接费用是否分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手段去控制。对项目部间接费用的核控是否按照施工预算及工期要求,制订出费用支出预算,且是否对每一个费用项目逐一核定指标。以上每一个施工管理环节点上的成本控制不当,都可能引起相关财务风险产生的可能。同时由于甲方的相关原因致使有关的单项工程的变更调整不能及时审批,造成相关项目余款结算拖延。增加了工程保修时间和工程保修费用,从而增加了工程项目成本,财务风险加大。
  2.2.2企业运营资金环节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资金管理水平不高,单位效率低。一些中小型施工企业虽然在建设初期制定了资金使用和相关费用支出预算计划。但由于各种条件的变化,这些企业往往不能按正常预算进行,相关方案缺少可操作性,影响了企业资金的正常运转。一些中小型企业为了在招投标中展示身份,脱离企业实际购入设备,以致资金占用过大。存货资金占用过大。库存材料占用过多,没有合理科学的库存配置,靠历史经验管理,没有相关电算化统计软件管理。企业下设的工程组为了自身便利,设立过多的银行账户,以致资金不能集中使用,造成资金成本过大。
  3、施工企业对财务风险的控制手段。
  3.1企业管理层应加强风险意识观,完善风险预测决策程序。施工企业在运作施工项目的时候,其管理层一定要有充足的市场调查数据,并在此基础上树立风险意识。建立起项目承接前期的数据调查分析的论证与决策程序,从客观环境出发,不打无准之仗。建立投标风险评估机制,企业根据不断变化的市场外部环境进行认真分析调研,制定多种应变方案以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投标时需要考虑的风险评估因素主要有企业经营状况和偿债能力、动态的分析,强化日常监督和管理出售债权。随着金融市场的迅速发展,各类金融工具不断发挥作用,为企业提供了一个丰富的融资平台。出售债权使企业能够及时融通资金,加快资金周转,并能有效的转移企业应收账款带来的风险。实行坏账准备制度,有利于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减少企业内部财务风险的发生。及时办理工程项目竣工结算,减少应收款款的财务风险。同时在筹资过程中建立相关预防机制,通过合理的筹资结构来分散风险。充分利用财务杠杆原理来控制投资风险,使企业按市场需要组织生产应确定适度的负债数额,保持合理的负债比率。
  3.2加强成本费用管理,建立完善的企业内控制度。在施工过程中对计统部门提供的预算,相关管理部门按内部定额对工程项目的预算成本和项目实施的实际成本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差异并制定对策,有效控制项目成本。同时注重对变更工程部分项目预算的审批加以控制。内控制度要以防范和控制风险这一目的来确立和实施,除了要明确各部门岗位职责分工,还应制定工程施工关键部分和特殊部分的风险控制。具体内控制度是:1、实行授权审批制度。职能人员要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责,不得越权。2、实行预算监督制度,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对企业经营活动事前、事中和事后不断地进行控制、调整,保证企业经营目的实现。3、财产库存管理控制。包括实物财产定期盘点,保证账账相符、账实相符。作好财产记录保护,保管整理各种文件资料。进行相关重要财产的保险,减少不可抗力损失的风险。
  3.3建立有效的财务管理制度,动态的控制资金环节管理。控制施工企业贷款和担保规模。成立资金结算中心,规范财务结算流程,集中开户,统一管理。运用电算化软件管理系统,科学合理使用流动资金,在不影响施工进度的同时,减少库存材料物资的占用资金量,同时财务部门要加强企业现金流的管理,正确编制现金流量表,合理保证一定时期内的现金流入量与流出量。

参考文献:
[1]吴世农,现代财务理论与方法[M],中国经济出版社, 1997
[2]陈瑾颖,试论加强建筑企业的财务管理[J],建筑经济,2009,(3)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