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会计审计论文

产险分公司集中核算问题及对策

2015-12-14 11:4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为体现核算的独立性、更好的发挥财务监督职能、有效降低成本、管控风险,平安产险实行了新一轮的财务大集中改革。本文探讨了分公司层面集中核算的所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以期做好集中后的财务工作。

关键词:保险公司 集中核算 效益
  实施集中核算制度,有利于强化会计监督、降低成本、有效管控风险。23年来,平安产险秉承平安“专业、创新、价值”的经营理念,加快实现“集团中坚、行业典范”的战略目标。继2006年6月全国后援管理中心正式启用,所有费用单据由三级机构扫描后援集中支付,2008年5月实行赔款由原先各机构垫付后流转至后援中心集中划转改为后援直接集中支付且在财务系统内自动制证,2010年8月实现退保集中支付后,今年又推行新一轮的核算改革:取消三级机构出纳、业务核算、总账核算、费用审核、费用扫描等岗位(职能全部移交至二级分公司),仅保留财务经理及预算、税务管理岗。此项改革实现了会计人员与核算单位之间的独立,有利于依法履行监管职责,加强了财务管理、节约了成本,便于预算执行,同时有效规避外部监管风险,但因涉及三级机构大量财务人员的分流以及分公司财务新人的引进,在推行两个月以来暴露出一些问题和矛盾。现结合工作实际阐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成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促进改革的稳步推进。
  一、实行财务集中核算存在的问题
  1、会计主体及责任的定位不明确
  目前分公司区域出纳、区域会计与三级机构财务管理工作责任不清。三级机构核算移交二级分公司后,不少机构负责人和财务经理认为单位没有出纳和会计,机构财务只是办理会计单据接收、中转的“票据传递员”,分公司会对各类经济事项严格把关,故不再重视财务管理工作、履行会计监督职能。而分公司区域财务人员只是纯粹进行收、付款和记账,只对原始票据的真实性负责,对日常会计事务负责,而对所分管帐套历史数据,异常事项处理,通常认为责任在机构或力不从心。因此三级机构与分公司区域财务对自身职责认识模糊,产生不会管、不愿管现象,导致各三级机构资产管理薄弱的问题更为突出,尤其是对历史往来款项的核实和清理有所放松。其实集中核算后三级机构会计主体地位没变,财产物资管理与各类历史数据清理仍是他们的职责。
  2、信息与沟通机制不够完善。目前部分三级机构就同一经济事项多人次与分公司进行沟通,重复、无效沟通多,效率不明显。同时政策宣导不到位,三、四级机构报销单据填写不规范,通过扫描上传后退回件颇多,导致费用报销慢,机构牢骚较多。如一笔报销单据被后援退回分公司扫描岗,分公司费用审核人员需将单据以邮寄形式退回三级机构,流程长、耗时久,严重影响费用报销效率。
  3、人员配置上存在误区
  核算集中后,原三级机构业务较强的会计人员纷纷离岗,却安排一些非财务人员和业务技能相对较差的人员担任机构会计。有些机构的会计是除财务经理外唯一的财务人员,要履行财务管理、编制预算和资产管理等诸多职能,还要及时宣导分公司的各项政策规定。这都需要一定的财务专业知识,而他们的业务素质往往不能胜任。
  4、缺少详细的集中核算操作手册。集中后新员工比较多且培训不到位,大家摸索着工作,导致月结工作错账多、挂账多。部分三级机构尚能发扬财务人员传帮带的优良传统,邮寄给分公司的入账单据,银行回单按账号归类,并附相应的收付费清单及总账凭证模板,区域会计核对后即可完成后续的入账事宜。而少数机构只有大量的无序银行回单甚至电子回单寄至分公司,区域会计无法识别是何经济事项,导致“其他预收保费”明细账错账较多。
  5、存在柜面支付风险。集中核算单位初期,由于资金室和核算室的相对独立,出纳和会计缺少沟通或沟通不畅,出纳凭仅凭电子版本OA签报和支付申请表进行网银支付时,如机构邮件重发,出纳不能发现,重复付款的可能性较大。如8月初分公司支付装修费时,本应由扫描岗将费用报销单扫描后援进行集中支付,但区域出纳仅凭OA签报就进行网银支付,幸亏会计及时发现,没有再次按正常流程扫描才避免重复支付。类似的还有委托总公司支付的二季度交强险救助基金,也是仅凭电子支付申请资料,总部分别于7月19日和8月13日向浙江财政厅办理支付,属重复支付。分公司及时发现并办理催收,款项才于8月21日追回。
  二、问题成因:
  1、宣传和执行不到位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其宣传不够,执行力度不到位。由于原机构财务人员分散在不同城市,远离分公司,分公司对总部政策的宣讲主要靠视屏会议、邮件、电话,缺少面对面沟通,机构只是被动接受,致使对政策理解不到位,造成执行力差。
  2、分公司对集中核算后所遇到的问题未及时总结分析,总部也未及时下发相应问题的暂行处理办法。核算集中后,财务工作中出现的共性问题、难点都需要分公司财务部定期召开会议,进行通报和规范。但实际工作中,财务部要忙于应付日常业务,很多问题悬而未决,使共性问题反复要求、反复强调,增加工作难度。同时集中核算后三级机构财务人员缩编,还在集中过渡期财务人员已转岗,面对减员工作却未减少的局面,工作盲目没有方向和重点,工作结果与分公司区域财务的要求不一致。对于集中核算后的好经验、好做法,三级机构间缺少横向沟通,未得到及时总结与推广。
  3、三级机构领导理念没有更新
  集中核算后,很多单位领导因为财务核算工作移交分公司,本机构财务人员已减少,从而对财务管理不重视。实际上,集中核算只是各机构将大量重复性工作操作性岗位移至分公司,财务管理的职责还在机构,机构领导应抽出更多时间关注自身的财务管理工作。
  4、区域财务人员下机构调研太少
  集中核算后,区域会计人员不了解各机构的具体业务情况,同时一个区域会计人员要负责多个机构账务,无法掌握每个机构业务细节,面对同一问题不同机构采用不同处理方法无法理解。
  三、完善财务集中核算的措施
  1、明确区域财务人员与三级机构财务的工作职责。特别是对大量的其他应收(付)款,其他预收保费历史数据清理,清理职责应明确在三级机构,三级机构不能因集中核算或人手不够而推卸责任,需利用与集中核算同步进行的在产险财务系统上线台账系统的契机,彻查原有历史 挂账数据。在核实数据基础上,对历史数据视情况进行相应处理。如属错账,则通过OA签报流程申请差错调整;如属确实无法收回款项,在获取充分的内外部证据后,通过OA签报审批流程向总部申请从“资产减值损益”列支;对确认无法支付款项,申请转入”营业外收入”;对长期无人认领的预收保费和预收保费借方台账记录,核实后按流程报批后分别转入“其他收入”或“资产减值损失”,保证新上线的台账系统数据信息真实、可靠。区域财务也需抓紧学习,熟悉业务,尽快独立完成本职工作,并要对集中后产生的错账、挂账负责。
  2、加强信息的沟通与传递。分公司除及时宣导总部的各项制度规定外,还需及时收集集中核算过程中的问题,及时向总部反馈。三级机构财务人员是三、四机构与分公司沟通的桥梁,可利用熟悉所在机构情况的优势对收集的财务单据进行分类整理,如寄送银行回单时,如该笔业务已根据网银历史流水进行过保费到账确认,机构会计可在回单上标注,特别是金额相同的多笔保费。三级机构也可按银行账号分类整理后寄送财务单据,以提高信息的有用性,便于区域财务人员进行会计处理。
  3、推广电子费用报销单系统。由经办人和报销人在FAS财务辅助系统录入必要信息后,自动生成电子费用报销单,减少因报销人单据填写不规范而引起的报销退回,以提高费用报销效率。
  4、加强培训,尽快出台区域财务人员操作手册指引。由于平安产险公司财务OF系统的高度集中和自动化,如银行柜面收款方式的保费到账确认,赔款、手续费、退保都已实现集中处理并自动制证。保险保障基金计提,交强险救援基金计提,保险监管费计提,寿销产、养销产手续费预提,折旧程序运行,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未决赔款准备金计提,理赔人员薪酬结转,货币兑换结转,税金计提等都由总部统一操作且自动制证。财务数据接口也很多,平时与OF关联的系统有保费核算系统、统信、再保核算系统、MIS、MMS、CMS、CDS、PS、FA、FAS等。区域会计需熟悉这些关联系统的导数规则,养成数据敏感习惯,对系统异常数据及时反馈相关部门知悉。同时,随着公司业务多渠道发展,车行、电销、网销等客户刷卡交易后因系统原因重复收款较多,通常此类问题处理流程长,退款慢,客户投诉较多。区域会计需加强学习,逐步掌握不同类型异常收费的处理方法,及时为客户提供咨询服务。
  5、加强柜面支付审核,养成平时及时处理各类核算事项的良好习惯,避免月底集中入账引起的系统繁忙和沟通不畅。由于目前产险的费用报销、赔款、手续费、退保均已实现后援集中支付,个人客户保费缴款通过刷卡也已分别集中在分公司和总公司账户。机构柜面收款主要是公司客户保费,各类罚款收入,税收返还,异常收款等,柜面支付主要是保证金支付,税款、社保款、电话费的托收,零星退保,车船税代扣代缴,外币赔款。区域会计在月结前可经常提表检查这项柜面收付事项,及时跟踪未入账事宜。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