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会计审计论文

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研究

2015-12-14 11:4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随着我国各项行政事业的快速发展,相关水利项目的投资力度逐渐加大,水利事业单位涉及的资金问题越来越多,只有不断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才能有效确保水利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本文将对水利事业单位当前存在的财务管理问题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善策略。

关键词:水利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 问题
  我国水利事业单位涉及的类型多,具有较强专业性,既有公益性单位,又有生产经营单位,更多的为二者混合形式的事业单位。由于水利部门各级单位采取的财务制度有所不同,因此财务管理体制及其运行方式等也有所区别,尤其当前一些单位“事企不分”,产权不明晰,难以界定单位资产,给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一定弊端。
1、 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财务管理体制有待完善
  规范的行为必须由相应的规章制度来约束而成,财务管理也不例外。完善的财务管理体制,是提高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最有效的途径。虽然当前大多水利事业单位已经在内部制定了财务管理制度,但是内容简单、不易操作,且忽略了资产管理、预算管理、财务分析、收入管理等重要的财务职能。
1.2内部控制力度不足
  当前,水利事业单位普遍存在内部控制执行不力问题,例如编制会计凭证和审核、印鉴和支票保存等不相容的工作没有分离,缺乏必要的相互监督与相互制约,工作中存在较大舞弊风险,再加上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不够,单靠单位领导的行政监督手段,难以规范财会人员的道德行为。
1.3配套资金到位缓慢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水利部门的基本建设投资也呈现多元化,实行“国家、地方、受益地区”的三点式筹资方法。但是由于各地财政的实际情况不同,在发展中可能存在地方配套不足等问题,造成水利建设资金的严重缺口,甚至影响工程的顺利开展,同时制约了水利项目的有计划实施。
1.4缺乏科学的资源整合
  可以说,水利事业单位自身具有较大优势,水利基础项目建设、水土资源开发、农业供水等,围绕“水资源”可以开展诸多工作。但是以当前水利部门的发展状况来看,很多优质资源没有得以充分开发与利用,造成资源浪费。尤其在财务管理方面,水利部门缺乏必要的理财观念,信息采集与分析滞后,直接影响自身优势的发挥。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不但没有开发全新优势,甚至原有功能也逐渐消失。
2、 加强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几点建议
2.1加快完善财务管理体制
  以我国长期发展规划来看,水利项目的投资仍主要来自国家财政拨款。同时,水利部门的“政、事、企”分开是水利事业单位改革的必然趋势,而加快国家参股改革也是水利部门管理体制的必经之路。一方面,以国有资产持有者的身份,加入到水利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中,并通过协议或者合同形式明确国家与企业各方的权责利,给企业更多的发展空间应对市场法则及自身经营目标,设立水利经济支柱;另一方面,选好时机,做到“事改企”,这是未来发展的大方向,只有这一点做好了,才能为水利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奠定基础,同时提高单位决策者、财务人员的市场经济意识,促进水利事业单位的良好发展。
2.2强化预算管理职能
  我国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开启后,将构建一个科学、完整的公共财政管理框架:明确划分基本支出与项目支出、建立单一的国库账户体系、开展部门预算等。经过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改革,水利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资金流量等有所增加,财务管理涉及的内容加多,预算管理将更加受到重视,并贯穿于整个单位事业管理过程中,这给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工作内容与管理方法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加快制定预算管理制度,并做到预算的科学编制、严格执行,发挥全面监督作用,对水利事业单位发展至关重要。
2.3逐步扩大理财范围
  水利事业单位的发展,离不开理财,只有这样,才能加快资金的正常运转,扩大资金来源范围,做到开源节流:
(1) 强调水利资产的价值管理。以我国当前近三千亿的水利资源固定资产来看,大多数为公益工程,例如水库、堤坝、涵洞、闸坝、水土保持等工程,当基建工程完毕后,往往单位的财务账目中不再作出反映,不能及时体现其产生的效益和价值补偿等,因此必须加强资产的价值管理,适当反映其使用期间的账面价值,如磨损状况、当期评估价值等,利于今后工作的规划发展;
(2) 重视无形资产管理。当前我国水利事业单位随着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已具备一定的宝贵资源及科研成果,例如库区与河道两侧的土地使用权、泥沙开采权、水面养殖、水面航行权以及堤坝通行权等,再加上较多的水文地质资料、水利技术研究成果等宝贵资源,都给水利事业单位奠定了良好的声誉和形象;
(3) 做好收费工作。建立健全单位内部的统一增收机构,将原本分散的收费单元集中管理,明确职能和分工,实现征收机构的组织能力。同时,采取一定的强制性措施,加大各项费用的征收力度,提高资金流动率与使用率。通过提高水利工程的费用征收标准,可有效促进节约用水,并为水源工程建设筹集更多资金,建立科学、协调的费用征收体制。
2.4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作用
  内部审计作为水利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如果没有必要的审计行为,内部控制将不能发挥应有效果。做好单位内部审计,主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构建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配备专业内审人员,确保内审工作的独立性、权威性;其次,以实际工作为出发点,处理单位内部审计和上级审计部门、内部审计人员和单位领导、宏观利益和微观利益之间的关系,避免各种矛盾冲突的发生,确保审计工作顺利开展;再次,改变过去事后监督行为,实行“事前控制、事中控制”的全过程动态监督,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单位各项财务工作中的监督与决策作用;另外,做好内部审计的宣传教育工作也十分重要,在单位内部从上到下树立审计意识,自觉遵守财务行为,理解、支持内审工作的全面开展。
    由上可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与社会进步,水利事业地位日益凸显,水利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问题也十分重要,应在与我国国情相符的前提下,适应国家法律法规、财务制度要求,不断引进新思路、新技巧、新方法,理顺改革与财务管理的关系,促进水利事业单位更好地为国家服务、为人民服务。
参考文献:
[1]黄学超.全面预算管理在水利事业单位应用[J].水利经济.2008(4)
[2]施昭.对水利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探讨[J].海河水利.2008(5)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