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会计审计论文

医院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2015-12-14 11:4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院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政府的卫生投入重点正从医疗服务等个人卫生服务领域向疾病控制、卫生监督等公共卫生服务领域转变,国家对医疗卫生机构的经费投入逐年减少。而医疗市场的竞争却日趋激烈,加上实行药品招标后药品利润空间压缩等因素,医院财务管理工作者面临巨大压力和挑战。如何化解和防范财务风险,成为财务管理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医院财务风险 防范 控制
一、 医院财务风险概述
  医院财务风险是指医院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医院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从而产生损失的机会和可能。医院财务活动的组织和管理过程中的某一方面或某一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出现财务风险,导致偿债能力降低。医院财务风险根据其财务活动的分类相应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和收益分配的风险。医院财务风险预警是指通过对医院日常财务运行情况进行连续有效的监测,来防范医院财务恶化造成的损失。财务失败预警灵敏度越高,就能越早地发现问题并反馈给医院经营者,就越能有效地防范与解决问题,进而采取应对措施避免财务危机的发生。
二、 医院财务风险的产生原因
  (一) 外部原因
  外部原因主要经济、政策、社会、自然条件等各种因素。随着我国加入WTO,医疗市场逐步放开,民营、外资和合资医疗机构陆续兴办,现实或潜在的竞争者其竞争策略的变化,造成医疗市场竞争环境的不确定性。与此同时,国家医疗卫生改革逐步深入,卫生补偿机制进行了重大调整,药品利润空间逐步压缩,医疗定价不合理等境况都对医院收支结余产生重大影响,加上医院建设自筹资金比例过高,只能借助于负债筹资,这些都给医院的经营管理带来一定的风险。
  (二) 内部原因
  财务风险存在于医院资金筹资、投资、运营及分配的各个环节中。筹资环节中的风险主要表现为负债总量过度、负债结构不合理等。在投资环节上,医院对固定资产的投资后,经营环境的变化和投资者自身的投资决策能力都会影响投资的最终成败。此外,医保部门监管措施严密、力度加大,医院为此垫付了大量资金,对营运资金产生重大影响。在使用资金环节中,为了日常业务活动的需要,医院要购置药品、卫生材料、其他材料物资等,这部分业务花费在医院流动资产中占很大的比例,各类物资购进比例、采购计划、周转情况等,都会产生财务风险。
三、 医院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 强化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保证并监督资产的安全和完整,监督货币的合理流动的重要手段。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领导更新管理理念,重视会计队伍建设,确保会计所提供的信息能合理、客观地反映医院的财务收支和成果,为医院经营活动和有效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其次制定符合医院实际和发展要求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做到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以堵塞漏洞,消除隐患。最后建立内部会计机构网络系统,实行会计电算化,提高内部控制效率;并在物资、药品、医用材料等使用部门实行内部会计委派制,发挥会计人员独立监管职能。
  (二) 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控制系统
  财务风险预警控制系统是对医院各项经济活动中潜在的财务风险和财务管理指标进行实时监控的系统,它贯穿于医院经济活动全过程,通过对管理对象分别制定相应的财务风险控制指标,以财务报表、预算指标及其他相关财务资料为依据,采用数学模型、比例分析等一般方法,达到整体控制风险的目的。医院应建立以动态监控资产负债率和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流量等指标为主的风险预警控制系统。资产负债率制约着医院的发展规模与结构,同时医院的生存与发展也离不开一定的现金流量,要提高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和在医疗市场中的竞争力,就必须在改善自身资产负债结构、优化现金流量两方面下功夫。
  (三) 强化全面预算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就是利用预算对单位及内部各部门的财务及非财务资源进行分配、考核、控制,以有效地组织和协调单位的经营活动,完成既定的经营目标。医院预算管理是为了实现医院既定的经营发展目标,通过编制医疗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等预算,并以医院内部控制保证决策所确定的最优方案在实际工作中得到贯彻执行。全面而科学的预算管理既可以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又有助于医院的业绩评价,促进医院各项管理制度的健全和落实以及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进而防范和监控医院财务风险。
  (四) 实行全员风险管理,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水平
  要使医院各层管理者和医院共同承担风险责任,做到责、权、利三位一体。同时,对医院的全体员工进行风险意识教育,实行岗位风险责任管理,让全体员工了解其在整个财务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发挥团队防范效应。对财务部而言,防范财务风险对财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务人员专业素质应从传统的“作账型”转向“多面型”,除具备财务信息的收集、过滤和分析的能力外,还要求他们要具有对财务风险的敏感的、准确的职业判断能力,能在自己职业范围内准确发现和估计潜在的财务风险,在利用理论方法进行分析的同时,能对具体环境下的风险作出判断和提出解决方法。要求他们具备一些金融、投资等方面的知识,成为医院决策中的重要一员,与生产、市场、人事等部门广泛联系,把医院的资金合理配置到最需要的地方,从而使资金得到充分利用,减少风险。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规划财务司,医疗机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规定讲座[N].企业管理出版社,2007.
[2]成文东,谈非营利性医院财务风险及预警指标体系的建立[J],商业会2008(7.14).
[3]秦银河,滑茂善,张铎,谢伟斌,鲍玉荣.医院经济管理流程标准化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08(11).
[4]雒敏.试论医院财务风险的成因与对策[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8(1).
[5]夏进祥.略探医院财务风险及其防范之策[J].法制与社会,2008(6).
[6]于丹,李楠.医院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8).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