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企业内部审计始终与经济发展相联系,企业内部审计要想在企业中提高自己的地位,它必须在能够在企业的生存竞争,不仅要出谋划策,而且能够为企业创造出新的价值。
关键词:内部审计 审计模式 前瞻性
内部审计是由各部门、各单位内部设置的审计部门进行的审计,主要审计企业的财务收支及与其有关的经营管理活动,以及作为提供这些经济活动的会计资料和其他有关部门资料。内部审计通过对企业经济活动及其经营管理制度的监督检查,对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和企业的规章制度,按照审计工作规范,揭示企业的违法乱纪行为,维护企业的经济秩序。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制止违规违纪现象,保护国家财产和企业利益。通过检查监督被审计单位执行国家财经纪律情况,制止违规行为,有利于企业健康发展。
2、披露经济活动资料中存在的错误和舞弊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真实、正确、及时、合理合法的反映事实。事实上不少单位的信息资料不仅存在错误,而且存在着具有造假性质的“账外账”和“两本账”及私设小金库现象,因此,有必要强化内部审计监督,查错防弊,提高会计和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
3、配合纪检监察部门,打击各种经济犯罪活动。内部审计部门通过开展财务收支审计、财经法纪审计、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发现问题,查明损失浪费、贪污腐化行为,及时向纪检监察部门提供证据和信息,采取措施,充分发挥审计的“经济警察”的特殊作用。
一、设置有效的内部审计模式
1、对于一般国有企业,可采取单位负责人直接领导内部审计模式。中小型国有企业,由于业务范围较窄,经营规模较小,内部组织结构相对较为简单,因而可直接在总经理下设的审计部门来行使其职能,直接受总经理领导,对总经理以下的管理层次的经济怎样履行情况进行监督,向总经理负责并报告工作。这样既能保证其有较高的独立性同时可以保证内部审计在其业务范围内有效地开展工作。而对总经理的监督则可由所有者设置监事会等来进行。
2、对于具备现代企业制度的国有企业,董事会下的审计委员会模式。一般来说,组织地位越高,独立性越强,所起的监督作用也越大。因此,为了更好的监控经营者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有必要在董事会下面设审计委员会,它主要对总经理的责任履行情况进行监控,直接向董事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同时,在总经理下设审计部直接对总经理负责并报告工作,主要对总经理以下管理层的责任履行情况进行监控。而审计委员会对审计部可以进行业务指导,必要时可以给与特殊授权,使其对总经理层进行监控、评价和服务等。这样,才能充分保证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中的独立性,才能使这个经济责任链条上的各方的监控得到有力的保障。
二、建立具有适应性又具有前瞻性的审计目标
我国对现代企业的内部审计的认识已经从传统单纯的“查错防弊”扩展到“效益性审计”,但是与国际内部审计协会对内部审计的意义还有差距,主要表现在:
1、后者的目的明确、惟一,就是“为机构增加价值并提高机构的运作效率”,实为机构服务的,为机构增加价值提供高效率服务的。而我国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肩负“双重使命”,不但要为企业服务,还要为国家把关。但是,企业和国家的利益有时并不完全的一致,内部审计机构经常被推入“两难”境地。曾经李金华审计长也指出“内部审计和国家审计不一样,内部审计机构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为所在的单位、部门在加强管理、提高效益、建立良好的秩序方面发挥作用,这就是内部审计的主要目标”。
2、后者认为内部审计功能不局限于保证业务,还可通过在内部提供咨询服务达到目的。它认为“咨询服务是建议性的相关客户服务活动,其性质和范围已经与客户达成一致意见,目的是为机构增值并改善机构的运营、咨询服务的范例包括顾问、建议、协调、过程设计和培训等”。这一认识标志着内部审计逐渐从以监督为主的“警察”角色向以监督、评价并重的“参谋”角色转变,为内部审计开拓了更加广阔的生存与发展空间。
一些国有企业里存在着“重业务、轻管理”的思想,认为管理不创造效益,只有产品卖出去了,才是实实在在的效益,因而管理工作的地位并不受重视,尽管有观点认为内部审计属于企业管理的范畴,不属于企业管理,但是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目前大多数都在管理层领导下,在事实上已被划入了企业管理部门之列,在管理不被重视的情况下,内部审计机构也难以幸免,其存在的价值往往也只是履行“查错防弊”的原始功能,审计对象离不开会计资料。这距离对内部审计现有的目标定位还很远。
所以综上所述,从制度上把内部审计“归还”给企业,全心全意为企业服务,增加企业价值,最终将回馈国家。同时,要突破内部审计监督职能的本色,增加评价的职能,挖掘内部审计的潜力,开展各种内部咨询活动,更好的服务于企业。
三、完善国有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创新内部审计模式
1、坚持突出内部审计工作重点,创新内部审计工作思路
突出重点、创新工作是内部审计工作在新形势下取得发展进步的关键之所在。工作重点不突出势必导致工作的盲目性和无效劳动,工作不创新就不可能有新的突破和成效。国有企业审计部门的领导干部尤其是要高度重视这个问题,在总结提高的基础上,把握好当前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在工作思路上进行大胆创新和探索。要选择好切入点,要把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与地方政府急需研究解决的重点和热点问题以及当地中重要会议上安排的重大事项结合起来。同时,研究探索在制定审计计划、审计方案以及审计实施等各个环节中突出的审计重点的具体方法和途径。力争使每一项审计结果,为建立完善制度,促进加强管理和各级党委政府进行决策发生作用,不断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服务大局的能力和水平。
2、稳步推进内部审计技术进步,抓好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
目前,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才刚刚起步,这是一项长远的工作,加快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又必须积极有效,否则,就有可能造成重复建设和损失浪费。因此,在抓好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方面,我们必须坚持四个原则,一是坚持“一盘棋”的思想,即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避免重复建设。二是加强领导,各企业要把审计信息化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加强与外部的联系与沟通,积极争取地
方政府和财政有关方面的支持。三是要突出计算机技术在审计工作中的运用,积极培养大批掌握计算机技术的审计人才,不断提高计算机技术在审计业务中的运用水平。四是注重计算机运用效果,不断总结和推广计算机审计的成功经验。
四、提高审计人员素质,改进内部审计的技术和方法
为了适应审计环境的变化,更好的发挥内部审计在国有企业中的作用,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创新内部审计的技术和方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应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第一方面,依托信息网络技术,构建内部审计信息化的网络平台,在平台上通过计算机网络信息交换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降低审计风险。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查帐方法充分利用风险评估,内控测试等先进的审计方法。
第二方面,搞好内部审计工作,关键是要有独立的审计机构,改善内部审计人员的构成,建设好一支高素质的审计队伍。首先,要求审计人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高的政策水平,必须对内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其道德修养和政策水平,牢固掌握国家财经法纪法规和企业规章制度,才能对企业财务收支和经营管理活动进行有效审计和客观、公平的评价,为企业经营管理者提供生产经营决策的科学依据;其次,要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内部审计人员必须熟悉会计、审计、法律、税务、外贸、金融、基建、企业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再次,要加强学习,不断更新观念。在当今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知识的更新周期越来越快,因此要抓好现有内审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建立健全内部审计人员的从业资格考试和考核制度,更新知识,提高应变能力和队伍的总体素质,使之适应高层次审计监督工作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沈晓东,《谈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难点与问题》,《审计》,2005年第4期
[2]薛野,《企业内部审计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财会通讯·学术》,2004年第6期
[3]乔春华,《我国审计委员会的科学定位》,《审计研究》,2003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