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会计审计论文

影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活动发展因素的分析

2015-12-14 11:4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我国在建国以后在企业内部实行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己有20多年的历史。在这些年的实践中,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面对目前的经济高速发展时代,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活动将如何展开?将怎样去迎接可能出现的挑战和机遇,把握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未来?

关键词:国有企业 内部审计 行政干预 内需
  内部审计是由各部门、各单位内部设置的审计部门进行的审计,是内部监督的重要形式,主要审计企业的财务收支及与其有关的经营管理活动,以及作为提供这些经济活动的会计资料和其他有关部门资料。企业管理是企业为实现一定目的而合理的组织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种因素,有计划的指挥、调节、监督经济活动的各种职能的总称。内部审计与企业管理的关系是由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中的职能和作用决定的。内部审计服务于企业管理,同时受企业管理的制约。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是内部审计部门行使审计职能、完成审计任务,在实现审计目标过程中(或之后)产生的客观效果。
  1、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内部审计人员应重视生产经营情况,对企业资产状况做到心中有数,随时随地开展内部审计督查,提出有效措施,经济有效的使用资产,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2、降本增效,维护财经纪律。有效地开展经济效益审计是当前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和关键。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维护财经纪律是经济效益审计的出发点。
  3、开展任期内经济责任审计和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强化内部监督机制。实行领导班子在任定期审计,有助于监督企业领导依法办事,遏制腐败,促进企业廉政建设,为上级主管部门和政府考察提拔干部提供依据。
开展领导干部离任审计,评价企业领导在任期间生产经营情况、遵守财经纪律情况、履行经济责任情况,有助于肯定成绩,纠正不足,促进人事制度改革和企业方针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4、审查评价企业管理和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披露薄弱环节,解决存在的问题,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堵塞漏洞。促进经济责任制的完善和履行。通过经济责任制审计,发现制度本身的缺陷,向有关部门反馈信息,解决履行情况和责任归属不清的问题。促进各种经济利益关系的正确协调处理。
  5、审查评价企业的财务收支和经济效益,寻找新的经济效益增长点,消化不利因素,优化资源配置,增强企业活力和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通过财务收支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发现影响财务成果和经济效益的各种因素,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进一步挖潜降耗,增加收入。
  一、经济立法为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开展铺平了道路
  我国自1983年8月国务院批准的《审计署关于开展审计工作几个问题的请示》中提出,要“建立部门、单位内部审计”。1985年2月审计署颁布了《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若干规定》,要求国家行政机关、国营企业事业组织、国务院和县级以上的各级人民政府部门、国家的财政机构、大中型企业事业组织和基本建设单位设计独立内部审计机构。审计业务少的部门和小型企业事业组织可设置专门审计人员。1988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条例》正式发布。就内部审计的有关事项做出具体体现;国家金融机构、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大型基建项目的建设单位和财务收支金额较大的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及审计机关未设立派出机构的政府部门等,可以根据需要设立内部审计机构或者审计人员。1989年我国内部审计学会制订了《内部审计标准》(试行草稿),就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业务素质、职业道德、工作范围、工作的执行、内部审计的管理及内部审计的工作质量七个方面作了说明。1995年1月1日《审计法》实施后,第一次从法律上解决了内部审计的法律地位问题,并明确规定:“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任命政府各部门、国有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另外2003年6月1日起由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制定的,《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内部审计实务准则》和十个各具体法则也开始施行等,这些规章制度的颁布规范了审计行为,提高了审计质量。以上法律法规的出台与实施规范了内部审计的实施,充分说明了经济立法为我国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铺平了道路。
  二、政策指导为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指引方向
  现代企业制度是与现代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企业组织形式,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政府职能的转变,国有企业按照“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四个方面的要求,逐步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与之相适应,企业内部审计履行对企业经济工作的综合监督职能,是企业自我约束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政府要求国有企业在改革中,应逐步转移自己的工作重点,要从单纯的差错防弊向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转变。要扩大自己的工作范围,不局限于财务领域的审计,要向业务领域、管理领域和工程建筑领域扩展。对企业的管理活动进行审计,开展各种经济责任制审计、经济效益审计、经营决策审计、基建工程审计等。
  三、行政干预是确保我国企业内部审计顺利工作的有效手段
  行政管理机构监督促进内部审计机构的建立健全和各项规章制度的规范;监督指导内审开展业务工作,了解和掌握内审工作动态,提供有关的政策法规依据;帮助内审人员开展业务培训,提高业务素质;监督内审机构和人员正确执行审计的原则和准则。
  四、企业内需对企业内部审计产生发展的影响
  从原因来看企业内部审计,是从企业所需的角度而建的。一些企业规模庞大,内部机构庞杂,业务涉及面广,为了提高效率和经济效益,企业领导人深感到需要帮手了解情况,监督各部门工作,加强控制,及时汇报和提出建议尤其需要经常化监督,及时纠错,以免越轨,酿成大错。这些由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充当,再合适不过。
  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来讲,需要内部审计为其出谋划策。经济体制改革把企业直接推向市场,使其面临更多选择、更多风险,因此,企业如何做出更优的选择、如何规避风险,更多的要求助于内部审计。企业内部审计为解决层出不穷的新问题、新情况,必须不断进行自身 完善与提高,以求自身生存与发展。
  五、经济发展对企业内部审计产生发展的影响
  我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企业也由原来的面向国内市场转向了国际市场,企业经营决策的正确与否依赖于可靠的经济信息。经济发展使企业的经济业务涉及面不断扩大,而且越来越复杂,审计项目要推陈出新,审计范围涉及到经济活动的各个领域,企业内部审计要不断进行自身建设。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促进了内部审计事业的飞速发展。内部审计可以提供世界性的先进的技术资料和经济信息,客观公正的为领导决策服务。因此,企业内部审计在理论方面要对其地位、目标、职能、内容、方法和人员等因素不断深入研究,在实践方面要尽快使企业内部审计的职业标准规范化。我国企业在继续向前发展过程中,企业内部审计是企业的内需。因此,企业内部审计的内容要多方面延伸,填充空白领域;审计方法的可靠性、准确性提高的同时,还必须提高审计效率,引进计算机辅助审计,加快计算机辅助审计的进程。
  参考文献
  [1]李德胜.《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下强化内部审计的途径》.《中国内部审计》,2008年1月总第103期
  [2]阮滢.《论内部审计在国有企业治理结构中的重要地位》.《审计与经济研究》,2007年9月第22卷第5期
  [3]刘伟平.《我国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及问题分析》.《沿海企业科技》,2006年,第9期总第67期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