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会计审计论文

论成本会计的基础组织工作

2015-12-14 11:3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

关键词:
  成本会计的核算,关键在于做好成本的基础工作,我文章中所指的成本会计的基础织织工作指的是广义成本会计基础工作,包括组织机构,需要遵循的原则,建立起成本费用与其他要素的划分标准,。这是我们进行成本会计核算的基础,没有这些基础工作的建立,成本会计工作就无从谈起,以下就这些问题和作一些阐述。
一、 在企业内部建立起成本会计组织机构;
(一) 因企业而宜地选择组织形式;
  有两种组织形式可以选择,集中工作方式和分散工作方式。采用集中工作方式,企业的一切成本会计业务,都集中在厂部成本会计机构进行,车间和其他有关部门只提供原始资料,这些提供资料的人员主职或兼做成本会计核算,平时业务量不大。分散工作方式,企业的车间成本各部门费用支出的计划,核算分析等都由车间的成本核算员完成,上级部门只是汇总、监督、指导,实践证明,大中型企业宜选择分散工作方式,有利于精神计算控制成本,小型企业采用集中工作方式,有利于信息传递及时,节省人力物力。
(二) 合理设置会计工作岗位并明确职责;
  一般情况下,厂部至少应设置以下成本会计岗位:材料核算岗位、工资成本核算岗位费用核算岗位、定额(式)计划成本管理岗位,产品成本综合核算岗位等。各岗位的职责是:材料核算岗位承担由厂部负责的材料费用的归集与分配,通过对各仓库交来的各车间领用材料的凭证进行审核,再按“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分配到各车间。部门。同时,它还担负着与材料供应单位相配合,做好材料采购领发工作。工资成本核算岗位应与劳资部门紧密配合,主要负责计算职工的应发工资,并按工资费用的发生地点和用途,归集和分配工资费用到各车间或部门。费用核算岗位主要负责核算全厂的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定额成本管理部门是制定消耗定额式计划单价的制定与修订。最后有一个产品成本综合核算岗位,也是最重要的岗位,负责全厂成本的核算,综合进行分析,并对成本会计制定,修订,执行负全责。
(三) ;全员对成本进行控制和管理;
  在这里对各职能部门的成本控制管理职责分析如下:
1. 生产科,组织均衡生产,提高工时效率,缩短生产用期,减少在产品,半成品的资金占用。
2. 供应科,制定储备定额,控制消耗,合理采购,减少采购成本。
3. 人事科,制定劳动定额,提高工作效率,控制奖金和褔利支出,合理节约人事成本。
4. 质检科,减少不合格产品和废品损失。
5. 行政科,编制管理费用预算,减少行政开支。
二、 在成本确认建立起原则;
(一) 成本会计确认原则首先是遵循受益原则;
  受益原则就是根据受益对对象受益的多少分配和承担相就的费用数额,“受益对象”可以是车间,部门,也可以是产品,批别,生产步骤,类别,还可以是不同的时间。
(二) 在成本核算中遵循权责发生制配比原则;
  在成本核算中遵循权责发生制,就是以收入和费用是否已经发生为标准来确认当期限收入和支出。凡是当期限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不应做为当期的收入的费用处理。配比原则,指的是一个企来的收入和成本;费用要相配比
(三) 恰当使用谨慎性原则;
  谨慎性原则,是指在对成本费用进行核算时,如有多种不同方法可供选择时,应尽可能选用一种不导致企业虚增盈利和夸大权益的做法,并对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予以合理预计
(四) 成本和效益原则也是重点;
  我刚接手一个外资加工企业的会计工作时,发现老板为节约成本,没有设立人进行成本定额制定,对于材料收发,验收,清查等环节以及内部控制都经节约成本为借口而不设立,材料是随用随拿,材料计量不准,经常是目测一下数量,我以成本效益原则的角度提醒老板,这样过度强调节约会影响效益,后来在老板的支持下制定了材料消耗定额和相关指标,比如原材料消耗定额,材料利用率,材料损耗率等,并且加强了材料物资伯计量工作,做好材料物资的收发、验收、领发和清查工作,办理必要的凭证手续,当浪费和贪污被杜绝时,较小的成本换得了较大的收益。
三、 建立起成本费用的界限标准
(一) 建立起“成本”与“费用”的界限标准;
  要做好成本会计工作,先要将产品成本,生产费用,,期间费用划分清楚,产品成本在成本会计中特指产品的生产成本,也叫制造成本,生产费用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用货币表现的生产耗费,两都都是基于产品生产而言的,只不过强调的重点不同,生产成本偏重于指一定种类,一定数量产品的生产耗费,生产费用则偏重于指一定时期生产的耗费,指企业为销售产品而发生的销售费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管理费用,以及为筹集生产经营资金而发生的财务费用。
(二) 建立起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的界限标准;
  建立起一个企业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的界限标准,其目的是正确计算资产的价值和正确计算各期的产品成本和损益。
(三) 建立起福利性支出与成本费用的界限标准
  我认为企业支付给职工的货币性福利支出,应按职工岗位进行归属划分,其中生产工人、技术工员、管理人员、长期病假人员的工资性支出的离退休人员的退休金支出应计入成本费用中,生活福利部门人员的工资性支出,职工生活困难补助,医药卫生费用,食堂炊具购置和修理,以及国家规定的其他福利性支出,在现行准则框架下,由企业根据实际情况计提,多支出的补提,多计提的冲回,因在计提时已计入成本费用,因此,支付时不再重复在成本费用中列支。
(四) 建立起产品成本与期间费用的界限标准;
  发生的原材料费用生产工人的工资和制造费用,允许范围内的废品损失,停工损失等应该计入生产费用,并据以计算产品成本;为销售产品而发生的产品销售费用,为管理而组织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管理费用,以及为筹集资金而发生的财务费用均是在经营过程中发生的,与产品生产无直接关系的经营管理费用,这些费用做为期间费用,直接计入与期损益,从当期利润中扣除。
(五) 建立起月份之间费用划分的标准;
  企业的利润通常是按月来计算的,为了按月考核企业利润指标,应根据权责发生制的原则,将应计入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和作为期间费用的管理费用等,在各个月份间进行划分。
(六) 建立起各种产品成本的界限标准;
  企业往往生产的产品不止一种,从正确计算各种产品的成本出发,必须将计入本月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在各种产品之间正确地进行划分。
  例:某石材厂生产甲、乙、丙3种产品,其中甲、乙为盈利产品,丙为亏损产品,但是,从财务管理的角度分析,丙产品虽然亏损但不应停产,因为丙产品对于企业的固定成本有很大的分摊和支撑作用,但经我们分析,该厂的各项制造费用是采用平均的方法分配到各种产品成本中去的,但是,没有遵循受益原则,例如,用于生产丙的设备比较老,计提的折旧比较少,甲乙是所机器生产的,折旧额比较大,但是该厂全部平均分摊折旧,其他类似的机物料消耗,检验费,车间差旅费,都使丙产品多摊销了很多费用,这也就是丙产品亏损的主要原因之一,经了解,该石材厂这样做一是为了简化核算,二是为使所产品盈利多,具有市场竞争力。
  这个例子就是典型的没有建立起各种产品成本的客观标准,采用不合理的费用分摊方法,这样不能客观地反映每种产品的实际成本,致使本来盈利的丙产品成本亏损,虚成甲乙成本。
(七)建立起完工产品成本与月未在产品成本的界限标准。
一般我们遵循的标准是:在月未计算产品成本时,如果某种产品全部已经完工,其各项成本费用之和,就都属于该产品的完工成本,如果某种产品都未完工,其各项成本费用之和,就是该产品的期未未完工产品成本。如果该产品的期未未完产品成本。如果该产品部分完工,部分属于在产品,就需要采用适当的分配方法将该成本对象应负担的成本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分别计算出该产品的完工成本与未完工成本。
1、准确核算在产品数量是确定完工产品成本的基础。
  在产品,量大,品种规格多,流动性大,因此,必须加强对在产品收、发、结、存的日常管理,还要对在产品的流转过程进行记录,在各道工序之间都要进行管理。
2、选择合理的分配方法。
  不计算月未在产品成本法,月未在产品成本按年初固定数计算法,常用的是约当产量法。
  以上是我在实际工作中,对成本会计基础工作建立所做的一些探讨,通过对成本会计基础工作建立的研究,使我对成本会的工作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相信在以后的会计学习中,我还将有更进一步的收获。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