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会计审计论文

战略导向的预算管理浅析

2015-12-14 11:3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本文以预算管理为研究对象,以战略导向的视角对预算管理的相关问题进行审视和研究。文章首先分析了战略导向的预算管理理念,然后阐述了战略对预算管理的导向作用,最后提出了预算管理对战略的支持与保障。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相关领域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战略导向;预算管理;支持与保障
一、战略导向的预算管理理念的提出
  针对传统预算存在的缺陷,以战略为导向的预算管理被及时提出。以战略为导向的预算管理已经不再局限于单纯的预算制定、执行与考核评价的过程。其核心在于编制预算之前还必须进行企业现状及未来发展的诊断分析,制定企业战略,据以确定编制全面预算的指导原则和预算目标。有了充分论证下的战略定位为先导,预算编制才能使得资源分配符合企业战略目标,企业资源的分布情况能够通过预算清晰地体现出来。同时,借助中长期预算还实现了企业战略到战术的转化。
  以战略为导向的预算管理特征是预算指标与企业战略相结合。企业战略目标是企业切实可行的行为方向。企业组织形态、外部竞争环境、企业文化等诸多因素都会影响战略目标的定位。这就造成了企业在不同阶段选择多样性的战略,如低成本战略、混合战略、集中差异化战略等。不同的战略选择直接决定企业的发展重点和措施,而这些措施必须与预算管理相结合,才能在实际运营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和执行,在客观数据的支持下得到适当的考评。
二、战略对预算管理的导向作用
  战略是企业在对外部客观环境,包括经济、法律和行业等环境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企业本身拥有的资源确定的一种长远的部署安排。
  首先,战略是一个长期规划,这种规划是作为企业的一个愿望或使命而出现的,它不是企业近期就能实现的,是对自身一个较长期(十年或几十年)后的角色定位。
  其次,战略对于企业的影响是全面的:从时间纬度看,是对企业现在和未来较长时间需要实现的目标进行规划;从每个时期看,战略需要企业各种资源配合来实现阶段性目标,从而影响到企业经营的各个方面。
  第三,战略的目标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一贯性,目的在于通过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保持持续的增长潜力。
  最后,不管是从职能范围还是时间范围上来说,战略是分层次的,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总体而言,战略是企业前进的方向和策略,是成败的关键,起着导向作用;战略错了,企业内部工作效率越高,结果可能偏离企业目标更远。
  因此,西方企业认为“做对的事情”(do the right things)比“把事情做对”(do the things right)更重要。这反过来也说明企业即使有良好的发展战略,但如果不能在日常经营中被严格的贯彻和实施,与经营活动脱节,那即使企业的运转效率很高,企业也同样不可能实现预定的战略目标,而且有可能与预先设定的目标相背离,使企业的经营发展陷入困境。企业战略的实施需要一整套的决策保障体系,保证战略部署能在日常经营活动被有效的执行。
  预算是一种以一系列的计划、控制、协调、考核为内容建立的一套完整的、科学的数据处理体系,是各个经济单位对其分工负责的经营活动全过程进行控制和管理,并对实现的业绩进行考核与评价的内部控制管理系统。
  预算管理也是通过设置一整套的指标体系来引导日常企业运营活动,但预算管理注重于对当前期间公司经营活动的目标设置,目标的设定主要是基于短期内的市场环境分析和历史的经营数据,如果缺乏一个长远的目标引导,可能会使企业高效运行,在短期内很成功,但却丧失了竞争优势,无法保证长期的市场地位。以往的实践也表明,没有一个长远目标指引的企业是无法取得长期成功的。而在企业纷纷开始注重长期发展,实行战略管理的前提下,将战略目标和预算目标相结合,以战略作为预算目标设置的理由和预算管理的出发点,在战略导向下实施预算管理已成为客观必需。
三、预算管理对战略的支持与保障
  预算通过设置运营目标、分配资源以及设立相关的控制及考核机制来保证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有序、高效的朝着预定目标前进。预算管理为企业提供了一整套的决策保障机制,旨在通过规划企业未来发展的战略目标指导目前的实践,是战略目标实现的具体措施,对企业战略起全方位的支持作用。预算管理使企业沿着既定的路径行进,保证决策目标的实现。
  预算管理运用价值管理的手段,使企业内部资源达到高度整合,同时将企业价值与各级组织的具体目标、岗位职责相联系,使业绩计量和业绩评价的战略导向性更强。通过预算目标设置,可以将企业战略目标具体化到各个阶段的预算管理中,通过预算管理本身所具备的控制机制和考核机制来保证企业向预定目标前进,同时根据具体的预算执行情况对预算目标进行反馈和修正,进而反映为企业战略的调整。
  预算管理是与企业发展战略相配合的战略保障体系。战略为企业明确方向,而预算管理为企业往这个方向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资源配置和考核体系。预算管理是一种开放式、自主式、价值化的战略导向式管理。预算管理作为一种战略管理,一方面,预算目标的定位,应体现不同类型企业的战略重点;另一方面,预算模式的选择,也应体现企业不同时期的竞争战略。预算管理以战略目标为导向,通过对业务、资金、人员、信息、渠道等资源的整合和分配,编制全面的业务预算、资本预算、筹资预算、投资预算、现金流量预算、人力资源预算、信息管理预算等等,通过明确而又适度的分权与授权,提供全面预警控制、预算追踪、预算分析和预算比较,建立起以成本、利润和投资、筹资等为中心的绩效考核体系和有效的管理控制体系,使整个企业的经营活动在企业战略的指引下,沿着全面预算管理的轨道科学合理地进行。与此同时,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需要在预算的制定、执行,特别是差异分析控制的过程中,保持与企业战略紧密结合,根据前期预算执行情况,及时调整企业的相关战略,在保证战略严肃性的同时,提高企业战略的适应性。

【参考文献】
【1】潘爱香,高晨,全面预算管理[M].浙江:浙江人民出版杜,2011
【2】谢获宝.企业预算管理研究[J].财会月刊,2011,14
【3】南京大学会计系课题组.中国企业预算管理现状的判断及其评价[J],会计研究,2010,4:24—25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