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会计审计论文

会计舞弊的原因及其对策研究

2015-11-17 09:3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针对目前会计造假日益严重的情况,总结会计舞弊的主要表现,分析影响会计舞弊的主要因素,结合我国国情和新《会计法》规定,对保证会计信息真实性提出相应的对策思考。

关键词:会计舞弊 表现 原因 对策
  一、会计舞弊的主要表现
  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会计信息的特征主要有客观性、相关性、可比性、一致性、及时性、明晰性。最为关键的莫过于客观性,就是要求会计信息真实、可靠、确凿可以验证。但是目前会计信息的失真现象却严重背离了客观性特征,主要表现在:
  1、真帐假算。就是会计核算反映的内容真实的经济业务事项,不按有关会计法规、制度、准则正确核算。这是会计造假的常见和多发现象。它主要是以调节企业盈亏为目的,人为增减当期不应增减的成本费用。
  2、假帐真算。就是会计核算方法虽然规范,但反映的经济业务事项内容不真实。主要有虚开销售发票,费用移花接木,虚列业务招待费用用于职工福利,伪造加工单据列入成本费用转入小金库;虚列借款数额,虚列资产,以假发票、假收据,自制白条入帐等。
  3、假帐假做。就是会计核算反映的经济事项,内容即不真实核算也越轨。这是会计造假的偶见和少发现象,但其性质严重,不可低估。
  4、内外有别。就是指针对不同的信息使用者提供不同的财务信息。主要指一些企业设内外两套帐,一套是内部用的财务帐册;一套是供外部用的帐册。对外提供的会计报表,为达到不同的目的,又有区别。报税务部门的是微利或亏损,以少交税收;报银行部门则虚增资产和利润,打肿脸充胖子,为贷款创造方便。
  二、影响会计舞弊的主要因素分析
  1、会计信息形成的基础——会计法规不健全、不完善;执行不严格。?近年来我国虽制定了不少财务会计法规,但从现实需要来考察,还很不完善和健全,有些条文的可操作性很差,执行的参考性较差,这引起执法不严,常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而造成会计舞弊有机可乘。
  2、会计信息形成的来源——会计资料形成程序不规范,不真实。?会计资料是会计信息的源头,一般会计核算程序都要经过原始凭证——会计凭证——会计帐簿——财务报表等几个环节,进而形成一定的会计信息。
  3、会计信息形成的过程——会计处理方式的选择性。会计信息是会计人员根据一定的会计原理,通过一定的会计方法,将会计主体日常所发生的经济事项转变过程成“商业语言”。
  4、会计信息的形成主体——会计人员的素质不高,会计缺乏独立性。?在会计实务中,许多地方经常需要凭籍会计人员的经验,素质来对会计事项进行判断计量记录等处理,如对支出属性划分,递延资产的确认和摊销,收入的确认等,不同素质的会计人员往往会提供不同的会计信息,加之我国目前会计法规、制度尚不完善,约束机制乏力使得会计人员在保证会计质量方向的权数加大。
  5、会计信息形成的约束机制——社会监督系统的不健全。会计信息形成的过程中有约束机制两种:一种是内部监督,二是社会监督。内部监督一般指内部控制,这里主要谈外部约束机制,国际上通行的社会监督是通过处于中介地位的注册会计师队伍来完成。
  三、保证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对策思考
  会计舞弊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危害严重。若在国家有关部门不断健全完善会计法律法规地基础上,如何才能尽快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客观性,确保为经济建设服务呢?笔者认为,要对此进行综合治理,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单位负责人是关键。《会计法》第四条关于“单位负责人对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的规定,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秩序混乱的突出问题,因此制止会计造假行为,必须贯彻实施《会计法》,使单位负责人明确《会计法》赋予的会计职责和相应的法律责任。一方面,要加强单位负责人的财务知识培训,支持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建立完善内部监督机制和内部控制制度。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单位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审计,强化单位负责人的会计责任,堵住会计造假、会计舞弊的源头。
  2、会计人员是重点。作为财务活动的主体,会计人员的会计行为直接影响着会计信息真实与否,会计人员的素质及其独立性也直接决定了会计信息的质量。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和业务知识培训,不容忽视。在抓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基础上,要制定会计道德规范,同时也要抓好会计人员的业务知识培训和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开拓创新,建立优胜劣汰机制,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意识和质量信誉意识。
  3、规范会计基础是根本。?要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减少会计处理方式的可选择性,应使会计原则、帐务处理方式和方法上应进一步科学化、可操作性化,尽量减少会计实务的可选择性,会计资料的来源制作、规范使用等应统一化、法律化,把好关口,会计信息的运作机制应进一步科技化,采用先进科技成果,减少会计信息运行中的人为“主观随意性”。
  4、建立内部控制体系是措施。人是造假的直接执行人,在抓好单位负责人这个关键和会计人员这个重点的同时,构建单位内部会计控制体系是防范会计舞弊的有效措施。在已经发现的绝大多数会计造假和会计舞弊事件中,薄弱的内部会计控制是主要原因之一,所以要建立内部会计控制体系,明确内部会计控制目标,营造内部会计控制环境,有效使用内部会计控制方法,通过内部职能职务的相互分离和牵制,实现监督和控制,预防会计舞弊,实现会计信息的真实客观性。
  5、强化社会监督措施是保障。一要大力发展注册会计师队伍,发挥注册会计师的社会监督作用。二要提高会计造假的风险,加大打击力度。对于会计舞弊的严重情况,要根据其产生的不同原因,追究不同人员的会计责任,该罚的罚,该处分的处分,严厉执法;同时,还要对典型案例进行宣传,使其他人员从中得到教育,在经济活动的会计行为也要权衡利弊、得失,自觉地遵守财经法规。只有通过严格执法,才能为会计信息质量提供环境保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2000年7月1日财政部发布。
  2、《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精讲》,2000年2月中国商业出版社。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