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会计审计论文

浅议我国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内部审计

2015-11-13 09:4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已成长为一支重要的金融力量,内部审计在其职能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监督、评价作用,本文通过分析我国财务公司发展现状,结合财务公司内部审计的定位和特点,旨在探讨内部审计对企业集团财务公司主流业务信贷、结算、投资的审计实务要点。

关键词:企业集团 财务公司 内部审计

一、 我国财务公司发展现状  
  我国财务公司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出现,是经济体制和金融体制改革的产物,是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并进行集团化运作后,对集团金融业务进行集中整合并实行专业化管理、市场化服务的结果。在我国金融体系中,财务公司是一类特殊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一方面,财务公司伴随着企业集团的发展而出现,其发育于产业,又受制于产业,具有明显的“产业性”特征;另一方面,它是以货币资金为经营对象的金融机构,因此具有“金融性”特征;此外,它是实行独立核算的企业法人,具有“企业性”特征。兼具“三性”的财务公司,经过二十多年的探索实践,取得了长足发展,表1列示了我国财务公司不同阶段的相关数据。

截至2011年底,我国财务公司共118家,相比1987年的8家,机构数量增长14倍;资产规模18,214.43亿元,较1987年的20.55亿元增长885倍:利润总额359.90亿元,较1987年的0.05亿元增长7197倍。目前我国财务公司涉及30多个行业,遍布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基本建立了资金集中、筹资融资、投资管理、财务顾问等全方位综合性的业务体系,初步具备了集约化金融服务、集团化金融管理、产业链化金融支持的功能,已经成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内部审计功能定位
  内部审计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已逐渐成为一门独立学科。2004年国际内部审计协会的最新定义为“内部审计是一项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以增加价值、改善组织运营为宗旨,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治理过程,协助组织实现其目标。”这一定义重点说明了以下内容:首先,强调内部审计是确认服务与咨询服务的统一体,突出内部审计要积极主动,关注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和治理过程的关键问题;其次,明确内部审计的目标是增加企业价值和改善组织运营,突出内部审计的重要作用;第三,拓宽内部审计范围,将其工作领域扩展到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及治理过程;第四,赋予内部审计更加广泛的使命,即承担协助组织实现整体目标的责任。
三、财务公司内部审计的特性
  (一)财务公司产融结合的运作机制凸显了内部审计的重要性
  一方面,由于财务公司在企业集团的特殊地位,如果运转不畅、头寸不足,则会直接危及整个集团的发展,因此财务公司内部审计是企业集团稳健运营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财务公司作为企业集团的子公司,其经营范围和服务对象仅限于集团成员单位,服务行业和对象的高度集中性将导致财务公司的经营风险。因此,切实有效发挥内部审计的检查评价、顾问咨询职能有助于防范规避风险。
  (二)财务公司金融机构的行业特性强化了内部审计的重要性
  财务公司对内是企业集团的“金融机构”,对外是集团面向社会的“金融窗口”。随着外部金融环境的日趋复杂和内部金融服务的逐渐深化,财务公司构建完整有效的内部审计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三)财务公司的内生性决定了内部审计的不可或缺和替代
  财务公司诞生于大企业集团内部,立足于服务集团发展,在满足行业监管要求的前提下,开展业务也需要遵从集团管理的各类规定和集团战略发展规划。财务公司“寓管理于服务”的特殊内部企业性质决定了其业务开展的重点不仅在于盈利,而更强调对集团主业的支持。内部审计可以利用自己熟悉企业集团发展历程和背景,发展需要和规划的优势,在开展合规审计同时,推动财务公司贯彻服务集团主业的理念落地。
四、财务公司主要业务的审计要点
  目前我国财务公司依照监管部门的要求基本都设立了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初步建立了内部审计体系,为切实有效发挥在前台业务部门和中台风险合规部门之后的“第三道内部控制防线”的作用,财务公司内部审计需准确掌握经营业务的风险控制点,重点对公司业务的风险性、合规性、内部控制、真实性、效益性等方面进行检查评价。信贷、结算和投资是各类财务公司基本都具备的主流业务模式,其审计要点简述如下:
(一)信贷业务内部审计要点
为成员单位办理信贷业务是财务公司最主要的资产类业务。信贷
业务的主要风险是不能按时足额收回款项的信用风险,审计要点如下:
  1、风险性:(1)是否根据财务公司整体战略定位、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导向、经济周期运行特点等因素,制订中长期信贷业务发展规划及风险管理目标、政策,是否符合审慎、稳健经营原则;(2)是否严格执行区域、行业、客户、产品等授信限额及准入退出标准,并在信贷业务全流程、各环节严格落实既定标准和政策;(3)各项信贷业务风险事项是否得到持续有效的识别和监控,并能通过相关信息管理系统、报告路线及时预警和处理;(4)对单个客户信贷业务风险现状进行分析评估,重点分析第一还款来源是否充足可靠、第二还款来源是否充分可实现;有无频繁利用展期、还旧借新等手段人为维持表面正常贷款形态、掩盖风险的情形。
  2、合规性:(1)信贷政策与基本制度是否符合国家金融法律法规和监管机构的要求;各项信贷业务管理办法、操作规程、实施细则的制订是否符合信贷业务基本规章制度和信贷政策要求;(2)各项信贷规章制度是否能够根据国家经济、金融方面政策法规的变化,业务发展和管理的需要及时修订,以保持其适用性;(3)各项信贷业务的实际操作是否严格遵循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司各类基本制度、信贷政策、操作规程及实施细则要求,有无重大违法违规的信贷经营行为。
  3、内部控制:(1)是否按照风险管理战略与内部控制目标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并能涵盖各项信贷业务的全过程和各风险点;各风险控制环节是否具备有效的控制手段、控制是否恰当合理;有无内部控制严重失效,频繁发生信贷业务案件及其他重大风险事件;(2)信贷业务经营管理部门、岗位设置及职能分工是否符合内部牵制、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原则,职责、权限是否明确划分;(3)内部监督检查频率、内容及范围是否足够;检查发现问题是否有效整改。
  4、真实性:( 1)各项表内外信贷业务是否得到真实、准确、完整的核算与报告,有无人为调节信贷业务经营指标、从事账外信贷业务经营等违规操作;(2)各项表内外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结果是否真实,有无人为调整或故意隐瞒风险损失的行为。
  5、效益性:(1)是否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信贷管理绩效考核制度,是否严格按照业务数量、资产质量、业务办理的规范程度等进行绩效考核;(2)贷款综合收益率、风险调整后收益率、经济增加值等是否符合预定计划目标,与同业、基期相比是否有持续改善。
  (二)结算业务内部审计要点
  结算业务是财务公司现阶段的核心业务。结算业务的主要风险是资金集中结算的具体方式、各成员企业业务数据和会计核算数据不兼容、财务公司信息系统不完善、成员企业资金管理流程不尽相同等导致的操作风险,审计要点如下:
  1、风险性:(1)是否存在未经批准、未按流程或逆流程支取银行存款和恶意透支银行存款;(2)是否存在收入不入账、虚列支出挪用银行存款的问题。
   2、合规性:(1)账户开立是否合规,是否存在未经授权多头开户和将经费账户出租、出借或转让给他人的问题;(2)业务是否真实、合规,有无未经批准或逆程序支取存款、套取现金、账户透支、挪用公款或私设“小金库”的问题;(3)账务核对是否及时、合规,是否存在长期未达账项和不符账务。
  3、内部控制:(1)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合规,是否建立了相互监督制约的岗位责任制;(2)是否严格执行业务的授权、审批、检查监督等各项管理制度和重要空白凭证的购买、登记、保管、使用、收回等管理制度;(3)不相容职务是否实现了分离;(4)对内部监督发现的问题,责任人是否及时进行纠正,纠正情况如何。
  4、真实性:是否存在内外账务不符和存款不入账等问题。
  (三)投资业务内部审计要点
  与商业银行相比,财务公司业务广泛且具有混业经营的特征,除了自身常规业务之外还可以进行有价证券投资及金融机构股权投资。但和其它专业机构投资者相比,无论从投资经验还是投资策略、投资理念,尚存在一定差距。投资业务主要存在两类风险:金融投资工具自身的风险和管理过程中的风险,审计要点如下:
  1、风险性:(1)对投资业务风险识别、评估与控制是否有效覆盖投资决策、执行及管理的全过程;(2)投资部门的决策权利是否限制在合理范围内,是否与资金计划部门和会计核算部门合作并受其制约;(3)投资组合管理是否达到分散风险的目的,是否选择不相关或负相关的资产组合,同时注意调节各种证券的持有量,尽量降低非系统性风险。
  2、合规性:(1)投资业务是否符合监管部门的要求;(2)投资业务立项是否符合程序,相关内容是否完整;(3)投资业务的交易活动是否符合操作程序,签署的业务协议或合同双方权利是否明确,并严格履行。
  3、内部控制:(1)投资业务内控管理办法、操作规程、实施细则是否完善;(2)投资业务组织管理架构的建立是否健全完善,部门岗位设置是否达到相互制衡的要求;(3)经营考核指标体系设定是否科学合理,是否有利于经营效益和质量的提高,是否存在误导单纯规模扩张弄虚作假现象;(4)从业人员业务技能与专业素养是否符合岗位要求,是否建立持续的从业人员培训机制。
  4、真实性:(1)投资业务收入是否及时准确核算,是否存在以收抵支、截留、挪用现象;(2)投资业务交易行为及经营数据统计是否真实、准确和完整;(3)投资业务的风险损失是否真实反映,对损失的计量确认是否准确,是否已纳入相关减值拨备核算。
  5、效益性:(1)投资业务收益是否充分考虑经营成本与风险要素;(2)相关资源配置能否满足业务发展的需要,实际运行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是否存在一定程度的市场缺位。(3)对投资产品的经营效果是否及时评价,并采取措施积极改进与完善。

 参考文献:
[1]唐兆珍、高磊:《IIA 内部审计定义演进对我国内部审计发展的启示》,《财会通讯》2012年第2期
[2]吴琦:《金融危机给财务公司内部审计带来的影响》,《航天财会》2009年第5期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