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着经营风险、政策风险、财务风险等多种风险。资金是企业的血液,一个企业要维持良好的运转状态,需要适当的资金用于发展生产、扩大生产,也需要足额的资金偿还到期债务。如果资金量不足或存量资金与投出资金的比例不适当,就可能产生资金风险。加强资金管理,控制资金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果,是实现资金安全运行、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一、资金风险概述
资金风险是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或无法控制的因素,使资金的实际收益低于预计收益而发生资金损失,资金循环运转不畅,甚至破产倒闭的风险。企业的财务决策经常是在风险和不确定的情况下作出的,尤其是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不成熟的条件下,这种风险更是不可避免。企业资金风险主要特征表现在:一是客观性。资金风险无时无刻不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无法回避也无法消除它,只能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来应对风险,进而避免损失。二是全面性。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都存在资金风险,在资金筹集、运用、分配和积累等财务活动中均会产生风险。三是不确定性。即资金风险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几率不确定。四是收益与损失共存。即风险与收益成正比关系,风险越大收益越高,反之收益就越低。
二、资金风险管理的常见问题
(一)资金配置不合理
很多企业在对外投资时缺乏充分调研,事前未对投资项目、投资方向和投资方式等情况进行详细深入的分析,对相关政策、项目前景、财务风险等缺乏分析和评价,决策随意性大,导致大量资金沉淀、浪费,企业的盈利能力和信用等级下降,损失严重。
(二)资金筹措不理性
一是对资金需求量预测不合理。一些企业对资金需求量预测不科学,忽略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和企业资产结构的合理比例。二是筹资风险的预测不准确。一些企业资金筹措方式落后,对现代企业的筹资方式缺乏了解和认识,很少考虑筹资风险,最终导致经营活动处于瘫痪或半瘫痪状态。
(三)资金使用不科学
资金结构不合理,把过多的资金用于非经营性的长期项目,致使经营性资金不足,流动性低。另外,由于流动资金内部结构不尽合理,导致资金变现能力低下,坏账风险增大。
(四)管理制度不健全
一些企业资金集中管理和内部需求不协调,各下属单位为逃避现金管理,开立多个户头,截留收入,不集中上缴;企业资金集中管理和分配给下属单位的资金与经营需求不符,导致矛盾激化。
(五)监督措施不完善
公司管理层对资金运营环节监管不力甚至人为控制,尽管制定了多种监督制度,但因种种原因难以有效的发挥作用,缺乏严格的事前、事中的监督机制。
三、资金风险产生的常见原因
(一)管理方式落后
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需求多样化,生产经营活动日益复杂,由此形成了规模化经营和高度集中的管理模式,这需要大量准确、及时的基础数据和相关信息作为支撑。但现实情况是,不少管理者对以财务管理软件为核心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缺乏了解,无法满足现代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
(二)预算约束力不强
企业的资金预算方式不合理,准确度不高,随意性大,常常导致预算约束力不强,资金预算执行随意性大,而且由于缺乏量化考核标准,常常使资金预算管理失效,影响了企业资金的正常周转。
(三)资金集中管理模式不成熟
实践证明,事权可以分散,但财权必须集中。然而在目前实际的资金管理中,大多数企业仍然存在职能部门分割,相互缺乏信息联系和数据集成;由于统一规范的资金调控制度和高度集中的资金管理系统尚不成熟,常导致信息传递不畅,财务数据、资金结算、投融资管理难以集中,决策者难以及时、准确、全面地掌握生产经营全过程的相关信息,无法对资金实施有效的管理、监督和控制。
(四)监督机制不健全
在企业的内部控制流程中,尽管都设置了相应的管理规章和资金流动程序,但因种种原因难以及时有效的发挥作用。内部控制的监督管理职能缺乏或实施不力,导致所有者和管理者对资金的流动监控不力,也使管理者的资金调配权缺少相应的监督和限制,并最终导致资金管理失去了的保障。
四、资金风险的防控对策
(一)加强内控制度建设
企业要“向管理挖潜力、向管理要效益”,改变粗放经营的局面,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特别是投资管理、担保管理、财务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等制度。降低不良资产比率,降低资金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同时抓住风险控制重点,在找出风险的基础上,分析出主要风险,将其作为主要矛盾予以集中解决。风险管理原则上应先控制再消除,风险产生后,首先要控制风险的扩大,遏制损失的增加,然后再研究化解和消除风险的措施。
(二)完善资金风险分析机制
高效的风险分析机制是降低资金风险的关键。通过分析,可以迅速排除对企业影响小的风险,将主要精力放在有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主要风险上,进而重点研究,分析出风险成因,评估其可能造成的损失。风险成因分析清楚后,就不难制定相应对策了。
(三)建立资金风险管理预警系统
在全面预算管理的基础上,企业可建立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对企业财务预算和实际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判断企业可能存在的危机及财务缺陷,建立财务预警系统。通过效益指标、资产营运指标、偿债能力指标和发展状况指标等具有代表性的财务指标,及时发现资金管理中的问题,对资金风险提前进行预警和防范。
(四)健全资金管理规章制度
结合企业实际,制定操作性强的制度和措施,规范收支运作的方法和流程,堵住资金营运过程中的“跑、冒、滴、漏”现象,把各项目、各层次的资金指标纳入考核分析体系,与各责任单位的经济效益挂钩,奖优罚劣,不断改善资金管理。
五、对我公司资金管理方面的启示
(一)深化部门沟通,推行资金全面预算管理
资金预算是实现资金平衡、提高资金效率、降低资金成本的重要基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为推行资金管理的全面预算提供了可能,使资金集中管理成为可行。公司财务部门可以设计一个资金预算管理系统,将各项资金流入和流出项目分解,分配到相应的部门和人员,通过计算机
将各项的预算数据链接起来,并最终汇总到一张资金预算表。预算一经确定,即成为公司各相关部门组织生产经营的法定依据,不得随意更改。同时树立”钱流到哪里,管理就紧跟到哪里”的观念,加强现金流量数据的分析和监控,将现金流量管理贯穿于资金管理的各个环节。
(二)结合生产经营,做好现金流量分析
在资金全面预算的基础上,财务部门加强对预算完成情况的指标分析,对照资金预算的数据,找出预算与执行不一致的因素,不断提高预算的准确性和可执行性。如果是资金预算编报方式不合理,则应结合生产进一步完善资金预算编报结构。如果是生产经营情况不稳定导致现金流变动较大,则应与相关生产部门加强沟通,及时了解生产经营变化,合理调节现金的流入流出。
(三)加强资金监控,防止资金链断裂
我公司的资金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的很多方面都受到上级财务部门的影响和制约,很多时候只要按照上级的要求做好资金数据的整理和上报即可。但是,作为一个独立核算的经济单位,我们有必要通过建立健全自己在资金风险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和具体做法,加强对资金的监控,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预防资金链断裂。例如,我们可以利用财务电算化系统,将会计核算业务的资金项目归集汇总,统一整理,及时形成资金计划发生情况统计报表,实现随时查看资金流入和流出情况,使资金管理人员能够及时、全面地监控资金的流向和金额,掌握资金盈亏状况,防止资金链断裂。
(四)拓宽融资渠道,增大资金风险空间
当前,世界经济发展不稳定,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动荡起伏较大,而我们公司的发展受宏观经济的影响较为明显。虽然我们公司近些年经营利润逐年上升,资金相对充裕,尚未发生资金短缺等情况,但是我们也应该居安思危,在公司发展形势较好的阶段,利用与金融机构、供应商、施工单位的谈判有利地位,做好以下工作:(1)对外支付结算方面,合理延缓资金支付;(2)收款结算方面,严格应收款项账期管理,加强应收账款的清收工作;(3)金融贷款方面,与银行签订应急贷款协议,保持一定的储备贷款额度,以便在公司资金面临断裂风险时,能够及时补充现金。
总之,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既不可能消除资金风险,也不可能完全避免资金风险。企业应该对资金风险保持清醒的认识,在对其成因进行深刻分析的基础上采取有效对策进行防范,尽量做到风险来临时,通过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把风险降到最低,把损失降到最小,企业才能保持优势。
参考文献:
[1]周兴.国有企业的资金风险与对策[J].企业经济,2012(06).
[2]陈飞.企业资金的风险管理及应对措施[J].管理科学,2012(12).
[3]薛丽娟.基于公司内部控制的资金风险管理研究[J].工商管理,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