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会计审计论文

当前会计职业道德存在问题和解决的策略分析

2015-09-16 09:0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一、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凭据,弄虚作假。主要表现为:由于职业道德意识薄弱,某些会计人员在工作中,不遵守职业规范,不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以领导的意志为转移,直接或间接地协助领导伪造、篡改、销毁部分真实的会计资料;更有甚者为了利益,不惜铤而走险编造虚假会计报表,挑战法律底线。这些违法犯罪行为以及虚假的会计信息,干扰了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对其他企业以及国家的利益也造成了严重损害,影响恶劣。
  (二)目无法纪,唯利是图。这主要是由于某些会计人员受金钱或职位的诱惑或为满足自己的私心,采取收入不入账,伪造、变造开支的文件和其他非法手段,虚增或夸大财务支出,侵吞国家和集体财产,甚至利用职务之便,贪污、挪用公款,滥用权力,使国家和集体的利益受到损害。
  (三)违背准则,丧失公信。主要表现为:因对利益的考量,部分会计师事务所的会计人员,不能够做到严格遵守客观、公正的职业道德准则,虽然已觉察出某些会计报表存在舞弊现象,但由于各种诱惑,还是会为其出具不恰当的或虚假的审计报告,使投资者和国家管理机构受蒙骗,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二、会计职业道德问题的成因
  (一)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
  1.未根本解决历史上产生的一些错误思潮。例如,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实用主义、颠倒黑白、弄虚作假等。然而这些不良风气并未得到彻底清算,在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又迅速膨胀,会计人员不可避免地受到毒害,为了保住自己的“饭碗”,违心地做假账,给社会和国家的利益造成了损害。
  2.利益驱动的负面影响。企业要追求物质利益的最大化,员工要求增加薪酬,这些都是人之常情。但是,企业以及会计从业人员在追求自身物质利益的同时,要保证这些行为都在国家及会计行业相关法律的所允许的范围内,并且要充分考虑到国家的大局利益,要有集体主义与爱国主义观念,不能被享乐主义、个人本位主义的腐朽思想所左右,进而做出违法乱纪的行为。
  (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受公司领导不良道德的影响。
  在单位中,会计人员的地位相对较低,他们的很多行为都要受制于企业领导。因此,公司领导的道德水平必然会直接影响会计人员的从业道德。公司领导直接决定会计人员的薪资水平、福利待遇,这就必然会使会计人员的品格失去独立性,即在公司中,时时处处受制于企业领导。这一现状就要求会计人员更加努力、有效地提高自我职业道德修养,然而,这一点是很难做到的。因此,就必须制定相关法律,严格约束企业领导的职权,同时努力使会计人员的地位独立化,从而起到应有的监督作用。
  (三)会计人员自身的道德素养偏低。
  目前,我国会计人员自身的道德素养不高,法制观念淡薄,相较于企业高管,工资较低,因此他们有可能会利用自己的职权之便,以权谋私做出违法乱纪的行为。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育的力度不够。经有关资料数据表明:小部分会计人员不知道有会计职业道德规范;还有部分人认为虽然有会计职业道德,但不知道具体内容是什么。可见多数会计人员还缺乏对职业道德的认识,需要向他们宣传职业道德,开设系统的课程对之进行培训。
  三、强化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
  会计界中曾有人说过:“学会计的基本前提是先学做人”。这表明,会计对从业人员的道德水平要求很高,因此,企业在招聘会计时,除了要考察其业务知识外,还应重点考察其职业道德水平, 并将其作为入职的首要门槛。着力加强在职会计的职业道德教育,全面提升他们的道德水平,增强对会计的监督力度,进而全面提升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整体水平。
  (一)增加对会计行业的监督。
  法治保证并促进了会计职业道德的建设,因此,可以加大对会计行业的监督力度。目前,国家和社会各界已设置了专门的审计机构来监督会计行业的行为,但这种监督是在企业之外,资料和信息的获得比较间接,真实性难以确定,因此,就难以真正起到应有的监督作用。因此,国家可考虑在企业内部引入第三方独立监督机制。
  (二)在会计行业中营造诚信氛围。
  要想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首要的一点就是要净化会计从业者的工作环境。主要途径有:(1)深入贯彻学习《会计法》, 将单位负责人的责任明确, 让其对会计作假中责任人的处罚制度有所了解, 让他们利用职权强行要求会计人员作假的频率下降。(2)加强对会计从业人员的道德教育,让会计职业道德深入人心。同时,在企业内部,定期开展有关会计职业道德的培训,对优秀会计人员进行表彰,激发会计从业人员遵守会计职业道德的热情。
  (三)完善对遵纪守法会计人员的激励机制。
  在单位中,会计人员的地位相对较低,他们的很多行为都要受制于企业领导,因此,他们的物质欲望普遍比较强烈,他们有可能会利用自己的职权之便,以权谋私做出违法乱纪的行为。为了杜绝这一现象的发生,企业的管理人员可巧妙借用心理学的规律,对于业务能力强、法制及职业道观念理解透彻、遵纪守法、信誉良好的会计人员给予相应的奖励措施;对于不遵守会计职业道德及法律规范、信誉差、被投诉多的会计人员,给予相应的处罚。相信,通过这一机制,会计行业道德失范的问题,将会有很大改观。
  总而言之,尽管当前会计行业道德失范形势不容乐观,会计行业在社会大众中的信誉已急剧下降,但是还有补救的希望。为了重塑会计行业良好的社会形象,就必须定期对在职会计人员开展职业道德的教育与培训,举办会计职业道德知识竞赛,表彰有良好社会表现的会计人员,在全会计行业积极营造纯净、诚信的工作氛围,全面提升会计从业人员整体的职业道德水平。相信,亡羊补牢,为时不晚,会计行业在社会大众中重塑良好社会现象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周波.诚信是会计的基本职业道德[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10).
  [2]杨胜雄.会计诚信问题的理性思考[J].会计研究,2002,(3).
  [3]马彦玲.会计职业道德[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3.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