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交通运输经济论文

关于卓越计划的《交通运输商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2016-12-29 13:4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基于卓越计划对交通运输商务管理课程的教学目标及要求,并结合现代交通运输业对运输商务人才的需求,从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等方面出发,对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及课程实践方面等相应的教学改革方案和策略进行了探讨。由教学实践表明,所提出的教改方案和策略的实施有助于改善该课程的教学效果。

 

  《交通运输商务管理》是我院交通运输汽车运用专业的一门主要课程。它系统地介绍了交通运输商务谈判、交通运输代理、运输风险防范、国际货物运输与物流管理等内容。由于卓越计划的培养核心主要以知识、能力、素质三大要素为培养规格的主体,它与原先本科教育在培养目标、方向以及理念上有较大不同。本文就卓越计划对《交通运输商务管理》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及交通运输行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对目前该课程教学所存在的问题,从教学理念、教学模式、课程考核方式及课程实践等方面探讨了相应的教学改革方案和策略,以提高其教学效果。

 

  一、卓越计划对《交通运输商务管理》课程的教学目标与要求

 

  根据交通运输卓越计划培养的目标,旨在培养学生成为面向交通运输行业、面向世界和未来,能符合国家战略和交通运输行业发展,并负有较强的交通运输工程能力和素养以及创新能力和意识的应用型交通运输工程技术人才要求,对于《交通运输商务管理》课程教学应打破传统以课堂、教材为中心的专业课程教学模式,在注重学生对于交通运输商务谈判、运输代理管理、运输风险防范、国际货物运输等专业知识内容的理解、掌握基础上,加强其对交通运输企业商务战略管理、物流管理能力以及创新思维的培养;并以学生对知识、技能与工程实际问题的解决为需求,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学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并加强学生对交通运输商务实践能力的培养,以适应交通运输卓越培养计划对该课程教学的新要求。

 

  二、交通运输行业对运输商务管理人才的要求

 

  (1)敏锐的市场分析研究和判断能力。现代交通运输企业除了要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外,还要应对各种运输方式间的以及同行业间的激烈竞争。对于即将成为未来交通运输企业的组织和管理人员的高校毕业生而言,除了具备必要的交通运输商务管理专业理论,还要能通过对运输市场阶段性的调查和统计分析,挖掘相关市场信息,进行及时、客观地分析研究,做出符合交通运输市场运行趋势的准确预测和判断。

 

  (2)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勇于创新和实践。无论从交通运输市场的开拓、客源的组织以至整个运输过程的控制与客服管理,都需要运输企业员工具备与人进行良好的沟通能力。在面对企业利益与客户利益发生冲突时,员工应能与客户保持较好地沟通,从而达成共识;同时能在复杂、竞争激烈的运输市场形势下,具有勇于创新和实践意识以及较强的市场开拓能力,并通过团队合作,克服困难。

 

  三、目前《交通运输商务管理》课程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1)课程教学注重知识教育,缺少能力、素质的培养。由于《交通运输商务管理》含有较多如运输商务谈判、合同、运输代理、物流管理等实务性商务管理内容,实际的课程教学往往偏重于学生对这些内容及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而缺乏对学生知识理论的运用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这种片面强调知识教育,忽略学生能力和素质培养的教学模式不能满足已进行的卓越计划对交通运输商务管理课程的教学要求和未来交通运输行业对交通运输商务管理人才的需求。

 

  (2)教学方式传统,未能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在实际的课程教学中,课程教学方式通常采用传统讲解为主,未能就课程内容由学生对知识理论的需求出发,加以引导和启发,从而难以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此外,在课程教学时未能将与课程相关的视频资料和课堂讨论等多种课堂教学形式融入于课程教学中,使课程教学气氛沉闷。

 

  (3)课程缺乏必要的实践性环节。由于《交通运输商务管理》课时较少,在课程计划的设置中未有相应的教学实践环节,然而对于课程中诸如商务谈判、运输保险、报关等诸多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内容,若在课堂教学后,未能组织学生进行必要的教学实践活动,则使原先实践性较强的运输商务实务课程成为抽象、枯燥乏味的纯理论知识,从而影响学生对这些内容的认识和运用。

 

  (4)课程考核形式欠合理。对于课程教学后的考核形式,多采用课后笔试作为学生成绩的主要评定方式。考核评价方式只注重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论的理解和记忆,未能就学生对知识运用能力、创造性思维意识等方面进行全面合理的评价。

 

  四、课程教学改革策略与创新

 

  (1)加强学生所学理论的运用以及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鉴于目前的课程教学过多注重知识理论的理解,忽略学生对实际问题分析、解决能力以及对知识运用能力的现状,在对有关交通运输企业竞争战略选择、运输商业机会的分析和把握以及运输企业战略规划等内容教学时,有意识地将卓越计划中运用能力、素质培养和创新意识与知识教育相融合,通过课程教学中的引导和启发,使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对实际企业正反案例进行分析比较和讨论,提出富有创新意识的不同观点。

 

  (2)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实施以教导学的教学模式。调整现有课程内容和学时,突出教学重点,将运输企业管理理论运用、理念创新与实际运输商务的能力培养有机结合。此外,改变以灌输形式的教学形式,将行为引导型教学中的项目教学法引入运输货运代理选择以及企业战略管理教学中。对所货运代理选择、企业战略制定等问题,以项目形式交给学生,使其以小组形式相互沟通、制定计划和项目分工,从而在该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项目以团队形式完成后,其完成成果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和交流。

 

  (3)加强社会合作办学,强化课程以外的实践活动。对于实践性较强的《交通运输商务管理》课程,在我校该专业的卓越教学培养计划中,设置相应的岗位实习、见习实习以及毕业设计教学项目。这些社会实践环节无疑对该课程理论教学进行了有益的补充。因此,加强与企业、社会的紧密联系和合作办学,使学生通过在运输市场中不断磨砺,将其培养成为对运输市场具有敏锐辨识和准确分析判断能力,符合该行业发展需要的交通运输企业管理人才。

 

  五、结论

 

  通过就我院交通运输卓越计划的《交通运输商务管理》课程教学目标重新定位和对运输行业对运输商务管理人才要求的思考,针对目前该课程教学中偏重知识教育,缺少能力和素质培养以及缺乏必要的实践性环节等问题,从教学理念、模式以及社会实践等方面对该课程进行了相应的教学改革创新。教学实践表明,改革后的课程教学在注重学生对运输商务管理理论理解和认识的同时,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理论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同时开展以教导学的教学模式,强化课外实践,使该课程教学效果得以改善和提高。

 

  作者简介:

 

  蔡家明(1966),男,江苏常熟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研究。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