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封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绩效评价
近年来,开封市为加强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在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上进行了不少尝试和探索,改变了过去的“资源一产品一废弃物”单向式直线过程,代之以“资源一产品一废弃物一再生资源”的反馈式循环,使土壤、种植业、养殖业和农畜产品加工业等各个系统之间以及子系统之间形成相互联系相互协同的整合体,构建了资源多次利用能量多次释放的产业链,初步形成了“高质高产高效低耗”的农业循环体系,缓解了农业、环境和社会之间的尖锐矛盾,农业生产能力增强,粮食生产有了保障。目前开封市使12万公顷耕地消除了板结现象,农药残留得到有效控制,拥有近23.3万公顷高产稳定田,每年粮、棉、油总产量稳定在230万吨、9万吨和37万吨以上,畜牧业在河南省地市排序中稳定于前5名。
二、开封市农业循环经济基本模式
农业循环经济实质上就是循环经济理论在农业生产领域的深化和具体运用,也是要最大限度的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其核心是资源节约和充分利用,其目的是缓解农业资源矛盾,增强粮食生产能力,减轻农村环境污染。以下从农业废弃林业废弃牧业废弃和农牧结合等几个方面,分析开封市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基本模式。
(一)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模式
1.农作物饲料。从价值上说秸秆就是牛羊肉和乳制品,只是通过牲畜转化一下,如果人们大量食用高蛋白食品,无形中粮食需求就下降,这就大大缓解了人地和生态矛盾。开封市的秸秆潜力正在得到不断开发,形成了种—养—乳肉良性循环,极大地推动了当地畜牧业的发展。
2.农作物秸杆还田。秸杆还田可以增加土壤中的腐殖质,补充土壤中的氮磷钾,起到保肥保水保酸碱平衡的作用。既疏松了土壤,改善了土壤生态,也使农作物减少了化肥依赖。2011年,开封市秸秆还田机达到了3000台(部),使秸秆还田率保持在45%左右,使近23.3万公顷耕地得到及时的有机恢复,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保障。
3.秸秆和籽壳是食用菌的良好生长基。一般用玉米秸制成菌棒栽培双子包菇,用稻草和麦秸制成菌棒栽培平菇。一个0.5亩大的菌棚,每年要消耗15-20亩的作物秸秆,蘑菇收割后,生长基作为有机肥料还田。食用菌培植在开封市得到了普遍的发展。例如,近几年杞县建成了30多个较大的食用菌生产基地,年产300万袋蘑菇,100万袋香菇,价值近1300万元,产生了好的经济效益。郊区和开封县蘑菇生产基地也比比皆是。
(二)林业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模式
废弃树木、树枝、树皮和树叶在开封得到有效利用。废枝条被加工成了高中密度纤维板,树皮被制成了佛香,树叶制成了农家肥。有些废弃树木树皮被用于工艺品生产。如兰考爪营乡农民用泡桐制作桐琴和古筝,远销全国和东南亚,仪封乡农民用树枝树根树皮制作出一幅幅精美的抽象画和山水画,郊区利用废弃树木树根制作形态逼真的木雕和根雕。农民在林业废弃物中找到了致富门路,并为林业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
(三)畜牧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模式
2011年,开封市建有200多个标准养殖小区,大量作物秸秆被牲畜食用,废弃物数量惊人,环境状况严峻。开封市逐渐形成了秸秆喂养—产出乳肉—废弃物发酵—产出沼气—沼渣肥田—催生作物—产出粮食和秸秆的完整生态链。同时与农产品加工业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个大的循环系统,并且总结出了发展猪(牛、羊)—沼—果,猪(牛、羊)—沼—菜,猪(牛、羊)—沼—粮,猪(牛、羊)—沼—秸等类型的小循环经验。
(四)综合循环利用模式
1.渔牧结合。对牲畜粪便妥善的处理既能为渔业提供原料,也能改善环境。粪便养鱼,鱼塘肥田,田肥苗壮,多养牲畜,形成了良性循环。这种模式在郊区大量存在。
2.鱼鸭混养。养鸭为水体增氧,供给鱼类和其他水生物生长,水生物养鸭。这种模式在尉氏县和郊区大量存在。
3.生态大棚。棚内养鸡,水里种荷,荷藻养鱼虾,鸡粪培育生蛆,蛆虫喂鱼虾,形成了完整的生态链。这种生态大棚在郊区和尉氏大量存在。
三、再思考
目前,开封市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还处于摸索阶段,粮食生产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要使农业循环经济快速地健康发展,还需要做好大量工作,还需要进行优化和完善。
(一)树立六大理念
1.农业新理念。现代农业不仅利用农产品营养功能和工业原料功能,而且利用旅游观光、生态保障、就业增收、文化传承、生物能源等多种功能;不仅发展农、林、牧、渔业,而且发展与农产品相关的加工业、流通业、服务业。挖掘的是农业的内涵,拓展的是农业的外延。
2.资源新理念。现代农业合理地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不仅要合理利用耕地、林地、草原、淡水、海洋、生物、光热等自然资源,而且要合理有效利用市场、信息、技术、法规、体制、机制等各种社会资源。
3.市场新理念。现代农业的市场是广阔的、多变的和不断拓展的,不仅充分利用农村市场和城镇市场,而且利用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
4.生态新理念。现代农业把生态保护和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发展循环农业和集约农业,重视生态规律。
5.食物新理念。现代农业不仅开发粮食食品,而且注重动物性食品供给和绿色食品供给,广辟食物来源,追求营养平衡,增强人民体质。
6.节水新理念。注重喷灌、滴灌、渗灌和微灌等节水技术,提高雨水利用率、节水管理技术和废水利用技术。
(二)实现三个转变
1.农业经营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粗放经营是在较低技术水平条件下,对土地实行广种薄收的农业经营形式。现代农业的本质就是集约农业推广现代化的精耕细作。
2.劳动者技能从生产型向经营型转变。现代农业的劳动者不仅要会组织生产,还要善于经营;不仅要懂得相关的科学技术,而且要熟悉现代科学管理。
3.资源从消耗型向节约型转变。人多地少的资源特征决定了开封市发展现代农业必须立足于节约资源和高效利用资源,采取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模式,林业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模式,畜牧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模式,综合循环利用模式,在实践中大力发展循环农业。
(三)遵守三大原则
1.收获量要小于净生物生产量
对各个循环要素不能有所偏废,不能出现“竭泽而渔”,否则能量传递就会不对称。这就要求人们从农业循环系统中收获产品的数量不能随着人的意志而转移。如果超过了某一环节的生产量,就会引起整个系统各个要素的连锁负面反应。这也是开发利用农业循环必须遵守的生态平衡法则。
2.维护农业循环的整体性
农业循环是一个大的动态系统,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和各子系统之间组成了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整体,通过不断的调整循环链达到平衡状态。如果随意地去改变一个环节,使这个环节缺失或增加,那么必然会出现障碍,将会导致循环系统的失衡。某一成分的变化必然引起其他成分的相应变化,“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维护链条畅通是发展农业循环的原则。
3.掌握生态自我稀疏规律和阈限规律
在农业循环经济中,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的生长繁衍不是毫无节制的,当它达到一定极限后,就会反向发展。出现欲速则不达的情况。这就是生态系统上所说的生物群体的自我稀疏规律。那么这个限度就是生态阈限。超过了这个限度,农业循环经济就会遭受到破坏性影响,也就不可能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中共开封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