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计量经济学论文

环境友好型县域经济发展激励策略研究

2015-07-09 09:0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要】环境友好型县域经济的发展需运用法律、经济手段和市场机制进行激励,优化资源配置。要提高公众的环境友好型经济意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鼓励技术创新和运用,突破资源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技术瓶颈。要通过合理的制度设计,促使经济主体做出符合环境友好型经济发展要求的行为选择。
  【关键词】环境友好型县域经济激励策略
  
  环境友好型县域经济是一种新的发展理念,是一种新的生产方式,是一系列的县城产业形态。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将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才能形成“政府推动、市场驱动、公众行动”的长效机制,才能使环境友好型县域经济得到持续较快发展。法律强制和利益促动是环境友好型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政府要激励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产业、技术、工艺、产品的发展,提高准入门槛,淘汰落后的工艺、技术和产品。县内企业是县城环境友好型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应充分调动他们在产品研制、技术开发和市场开拓等方面的积极性,发挥公众在环境友好型县域经济发展激励中的参与作用。
  发展环境友好型县域经济应破解的三大瓶颈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提高和深化环境友好型县域经济的发展对

三、有差别的价格政策。通过调整资源型产品与最终产品的比价关系,健全价格调节机制,以要素价格重新调整社会利益分配关系,以完善自然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如,理顺能源价格,使之能反映出能源的真实成本和稀缺程度,建立能源资源开发补偿机制,以发挥价格机制在能源市场供应和可持续利用等方面的调节作用。www.133229.coM在以高速度、大规模为特征的现代生产技术体系中,很多原材料开采、加工制造的直接经济成本也越来越低。利用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和消费者回收付费制度等政策手段,能初步解决推进环境友好型经济体系进程的价格障碍。
  以解决生态环境和基本资源价值评估为切入点,尽快建设环境产业市场,以市场推动环境友好型经济制度建设。
  一、建立能够保证生产活动源头无废或少废的产业市场,以及相关科技产品市场,实际上就是以生态技术为核心,使市场能够充足保证生产活动中以源头治理为目的所需要的一切生产设施等要素;通过整合废弃物的性质、来源、循环型技术和企业等信息,建立规范信息的市场机制,完成收集、合成、传输、反馈的循环过程。
  二、利用市场和多元化经营市场建立再生资源回收。建立废旧物资交易市场和可再生资源分拣、再加工、综合利用,以及垃圾末端处置的能源转化市场,利用市场更加规范化、规模化、专业化发展,力图回收原有的、可再生的资源,为环境友好型经济顺利实施提供平台。
  三、建立绿色消费市场,鼓励采购和消费再生资源所生产的绿色产品。环境友好型经济应尽量减少使用资源、降低废弃物产生的产品生产过程,其产品应更具有环保性、高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因此,需要建立与之相应的商品消费市场,侧重于这部分产品的市场营销,使民众在有能力的条件下形成倾向化的产品偏好,以利于循环生产产品的销售,从而支持环境友好型经济的发展。
  以环境友好型经济法律法规体系的建立,完善环境友好型经济法规制度建设。
  一、通过制定环境友好型经济的促进法制法规、环境友好型经济企业投融资法以及资源循环利用等法制法规,继续建立和完善强制性污染排放标准和排污收费制度体系,以降低排放强度为核心,用经济和技术手段推进环境友好型经济,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得到有效。加强和提高冶金、化工、食品、造纸等行业的技术标准,加强对消耗和排污的控制,淘汰高耗的落后技术,鼓励和推广清洁生产体系。
  二、逐步建立绿色gdp制度,完善与环境友好型经济相适应的法律制度建设。排除地方保护主义干扰的有效管理和监督制度;促进生态设计技术、工艺优化、环境友好型经济信息发展的科技研究制度的形成;减少甚至杜绝废物的形成,达成提高环境友好型经济发展水平的循环目标;建立健全生产者责任制、委托者付费制、污染损害者赔偿制、宣传教育与职业培训制、公众参与和监督等制度,消除废物再生利用的垄断。
  以县域区域特点规划确定环境友好型经济发展重点,以尽快达到普遍实施环境友好型经济的目标。在相应的县域区域范围内以县域区域特点进行规划和执行,使环境友好型县域经济发展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保持一致性和整体性。尤其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调整,应当体现建设环境友好型经济生态城市的原则。通过地区规划进一步推进环境友好型经济社会的建设:在城市和乡镇地区,应强调清洁生产、节约资源和再生利用资源;在农村地区,应建立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系统,以宣传生产绿色产品、有机产品为重点;而在西部县域地区,应以保护和恢复生态平衡为出发点,结合本地区资源和环境特点,调整产业结构,发挥地域优势,使新建项目均能体现出高科技、好效益、低资源消耗以及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特点,以实现跨越性发展。编辑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