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计量经济学论文

本科院校《政治经济学》课程的研究性教学

2016-05-24 14:2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随着《政治经济学》学科地位日益边缘化,课程内容的现实解释力趋弱,《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极有必要开展研究性教学。在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宜进行教学内容的调整,采用案例教学法、课题研究指导教学法,更多构建实践教学平台,强化实践教学。

 

研究性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由教师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况和途径,指导学生在独立的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的研究过程中,吸收并应用知识,分析并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创造精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教学模式。其教学目标,不应仅仅是得出某一研究成果,而在于其研究探索的过程和对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

 

当前研究性教学在国内外大学中得以深入展开,且已取得明显成效。从研究性教学在课程中的实施来看,研究性教学主要集中于工科类课程当中,且主要以开放实验室、开设设计型和综合型的实验等形式来进行。对于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说,如何在经济学专业基础课程《政治经济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教学,这类研究和实践显得较为薄弱。在对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研究性教学的特点进行了探讨后,笔者拟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

 

  一、《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开展研究性教学的必要性。

 

  1、学科地位日益边缘化。

 

《政治经济学》一直是我国高校经管类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必修课。教学内容主要分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部分,在大一第一学期开设,为以后开设其他专业课奠定经济学基础理论。然而,东欧巨变和苏联解体后,随着西方经济学的大量引入,《政治经济学》的学科地位日益边缘化。

 

诚如邱海平所指出,政治经济学在中国高等教育和学术上的地位已经是严重下降了,甚至是过度下降了,中国的政治经济学已经被严重边缘化了,并且仍然处在进一步被边缘化之中。《政治经济学》不再纯粹是一门学术课程,更多的成为了一门意识形态课程。大部分高校不断减少《政治经济学》的教学课时,甚至部分高校的经管类专业课程设置上还剔除了《政治经济学》课程。《政治经济学》课程陷入了上面重视、基层轻视”“表面重视、实质轻视的困境。

 

  2、课程内容的现实解释力趋弱。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灭亡并且最终将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的经济规律。然而自第三次科技革命以来,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不但没有灭亡反而不断发展,与此相反,东欧巨变和苏联解体后,社会主义遭遇重大挫折。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信仰危机。如何正确回答当今的经济社会实践是政治经济学必须直面的问题。

 

  基于上述原因,要稳固政治经济学的学科地位和增强政治经济学的现实解释力,一方面需要加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推进政治经济学的国际化、应用化、数学化和学派化,必须坚持马学为体,西学为用,国学为根,世情为鉴,国情为据,综合创新。另一方面,需要在高等院校大力推进研究性教学。

 课程的研究性教学

  二、《政治经济学》研究性教学的尝试

 

  1、教学内容的取舍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以商品经济条件下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为研究对象,揭示了商品经济社会运行的基本规律,社会化大生产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运动规律、表现形式及局限性,以及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规律。从教学目标来看,要求学生能运用马克思的经济理论和方法分析资本主义的经济现象与经济规律,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各种经济现象与问题。

 

当前,中国政治经济学教材体系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主要有程恩富教授主编的《现代政治经济学》、蒋学模教授主编的新版《政治经济学教材》、卫兴华、张宇撰写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逢锦聚教授等主编的《政治经济学》第四版 刘树成等主编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等。这些教材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研究性教学内容。但是对于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说,上述国家规划教材主要是研究型大学编写的适用于研究型大学的学生使用,存在层次过高、理论性太强等缺陷,为此,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我们遵循一个原则,紧扣现实经济问题和地方经济发展实际,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

 

  一是改变以前课程只讲述基本原理和资本主义经济部分两大内容的模式,增加了社会主义经济部分内容的讲述。在以往的教学中,由于政治经济学课程只开设52学时,课时较少,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只讲述商品和货币理论及资本主义经济部分的内容,对社会主义经济部分不予讲述。开展研究性教学后,我们增加了社会主义经济部分内容的讲述。

 

  二是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纳入讲述的重中之重。东欧巨变和苏联解体后,很多人认为这是社会主义的失败、马克思主义的失败。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政治经济学自然也受到人们的怀疑。因此中国在成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及其所形成的一整套经济方面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最新经验就是该一问题最好的回答。因此针对当前青年大学生重点讲述这一问题,鲜活的事实无疑将是最佳的注脚。

 

  三是增加了对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新变化的探讨。近年来,资本主义世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及其新发展、当代资本主义分配关系的新变化、当代资本主义的金融- 经济危机、当代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等新的经济现象表明资本主义制度也并不是那么完美无缺。因此加强这方面内容的讲述无疑有助于青年大学生辩证认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2、研究性教学方法上,更多地采用案例教学法、课题研究指导教学法。

 

  研究性教学的本质在于在教学过程中体现研究性能力的训练特征,让学生学会研究式学习,学会获取知识的能力,学会创新知识的能力。研究性教学方法主要是培养学生以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学习,不仅学知识,重在学习探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

 

  第一,案例教学法要体现本土性和实用性。案例教学法是指为深化对相关原理的认识和系统掌握,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以案例为素材,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从而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的一种教学方法。在运用案例教学法时,教师选编案例宜使用发生国内的、身边的一些现实经济活动中的热点或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经济现象。如价值理论中有关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的教学,就可以学生自已上大学与不上大学为例进行比较分析;讲授价值规律时可选择常德地区的土特产石门柑桔的价格变化为案例。在进行案例讨论时宜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以学生对案例的分析与讨论为主,教师点评为辅。

 

第二,课题研究指导教学法。课题研究指导教学法是由于大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研究能力的限制,指导教师根据课程的内容、性质和要求,帮助学生共同确定研究课题,组建研究团队,查找和分析课题资料,构架论文结构,指导写作等。

 

指导教师一定要进行多形式地跟踪检查,以确保课题研究质量,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中,我们根据课程内容和要求研究了以下研究课题:利用马克思社会再生产和国民收入的理论即经济增长理论,分析当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应如何转变;(2)利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分析我国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的生产过程;(3)利用马克思的商品货币流通理论,分析常德物流企业的经济活动;(4)利用马克思的分配理论,分析当前我国的分配方式是否合理,有什么好的改进策略;(5)利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有关理论,分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合理性;(6)利用马克思的对外贸易理论,分析当前我国对外贸易摩擦增多的原因,我国应如何调整对外贸易增长战略。

 

  3、更多地构建校内外实践平台,强化实践教学

 

诚如南京大学《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目标所说,旨在引导学生们认识和解决社会主义诸多经济问题。与以往不同的是,这门课程不再过多地对现有制度和现行政策进行论证和宣传,而是立足实际,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运行和发展进行分析,使学生们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情况有基本了解。事实胜于雄辩。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也应如此。这就需要在研究性教学中要更多地构建校内外实践平台,强化实践教学。

 

我们的做法一是邀请相关专家、企业家、政府工作人员深入课堂,结合某一具体课题为学生举办报告会,直接与学生互动,当场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二是通过建立校外实习基地等形式,有目的地开展实地调研。利用寒暑假时间针对当前经济热点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调研,从而了解这些经济现象的现状、问题及原因,并运用所学理论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提升学生的能力。

 

  三、结语

 

  为加强政治经济学的学科地位,增强其现实解释力,极有必要在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中开展研究性教学。通过教学内容的调整,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实践的强化等,让学生身体力行,自我探究,从而增进教学效果,提升培养质量。

 

  作者:姚顺东 来源:亚太教育 20169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