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计量经济学论文

中印贸易摩擦分析——基于印度方面的分析

2015-12-29 17:0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中国和印度之间的贸易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得到了快速增长,特别是中国在2001年加入WTO之后,双边贸易更是以几倍的速度增长。但是,中国对印度始终保持着贸易顺差,特别在制造业方面的贸易。本文将尝试从印度方面的角度分析中印之间贸易摩擦的原因,并尝试给出相应对策分析。


一、 前言

   在过去,贸易摩擦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但是这些年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也时常发生。中国和印度作为世界上的两大经济大国,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相互竞争。在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就开始针对中国采取了一系列的例如禁止进口、配额、许可证等贸易限制措施。鉴于国内文献对此已有大量分析,本文将从印度方面的角度来分析,印度方面对于中印贸易摩擦的真是想法是什么?他们是怎么认为中印贸易摩擦的原因?有什么可能的解决方法。本文将对此进行分析。

二、 中印贸易历史回顾

   在历史上,中国和印度一直以来都是贸易伙伴,因为中国和印度都有自己的贸易优势。中国的传统优势是纺织和瓷器,印度的优势是香料制作,以前的贸易主要是通过著名的丝绸之路来实现的。两国都是固守自己的优势领域,因此在贸易上并没有什么竞争,中国成为了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随着中国在1978年实现改革开放,印度在1991年实现改革开放,两国的贸易实现了飞速增长。中国和印度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功。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跨国公司由于认识到中国和印度拥有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资源,因此对两国加大了投资力度,使得两国成功吸收了大量的外商直接投资(FDI)。中国和印度在各自优势领域埋头发展,最终,中国在制造业上取得了较大优势,而印度在服务业上具有比较优势。

   中印之间的贸易摩擦源于两国之间的贸易不平衡,因为中国在两国贸易之间保持着顺差地位。而且,中国要发展服务业,印度要发展制造业,导致两国在这两个领域竞争不断;另外,在国际市场上争夺市场份额也不可避免的要导致摩擦。印度曾经禁止从中国进口玩具、牛奶和巧克力,给出的理由是食品安全;同时也对来自中国的卡车轮胎和化学品进行调查,以便决定是否禁止进口。

   从下面两个图表的数据可以看出,中印两国之间在贸易快速增长的同时,中国始终保持着对印度的贸易顺差,而印度时刻忍受着贸易逆差,这个可能是导致贸易摩擦的一个原因。

三、 中印贸易摩擦的原因分析

  关于中印之间贸易摩擦的原因,国内文献已有大量的分析,在此不做赘述。这里主要是从印度方面的角度来分析,印度方面认为中印贸易摩擦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印度方面要对中国采取这么多的贸易限制措施。翻阅相关英文文献,我发现主要有两个原因导致印度方面对中国采取这么多的贸易限制,那就是中国政府给出口提供的补贴和中国的汇率问题。第一个原因,补贴问题。中国方面不认为政府给出口产品提供了出口补贴,但是印度国内却认为中国政府给出口产品提供的最高17%的出口退税就是一种出口补贴,而就是这出口补贴导致了中国出口产品在价格上的竞争优势。第二个原因,汇率问题。中国当前实施的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盯紧美元,而这种汇率制度对印度来说是不可能的。中国有3.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其中的1.2万亿是美元债券,使得中国可以在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浮动上实现控制;而印度只有3000亿美元外汇储备,其中只有200亿是美元债券,几乎不可能控制印度卢比和美元之间的汇率浮动。

  当然,除了以上两个原因之外,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在印度比较普遍的说法还有两种。第一种说法认为,中国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和法规建设上都给出口提供了大量的便利提交。大量的基础设施极大提高了中国制造业的水平,使得在国际市场上竞争优势明显。而印度的基础设施就比中国差很多,导致在制造业上没有竞争优势。除非印度在制造业上具有和中国相当的竞争优势,否则贸易摩擦就不会少。另外一种说就是,在一定程度上,印度比较害怕或者嫉妒中国。因为在1978年之前,中国在每个方面都比印度落后,但是现在中国比印度要领先10—15年,这导致印度政府某些人的忧虑,从而导致一些贸易保护措施。

四、 结论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长,两国之间的贸易摩擦将会不断增长。印度政府需要加快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要充分认识到本国的比较优势,然后集中精力发展。中国不可能在制造业的所有领域占据优势,印度也不可能在制造业的所有领域没有优势。通过发展印度自己的优势制造业,才能逆转与中国的贸易逆差。中国方面应该取消对出口产品的补贴,实现公平贸易;同时,中国也应该让人民币实现自由浮动。当然,中印之间也可以通过建立自由贸易区(FTA)来解决贸易摩擦问题,但是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比较复杂,而且需要双方的充分信任,这在当期是不大可能的。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郑月明(1978———),男,湖北武汉,副教授,博士研究生,国际经济学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