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计量经济学论文

贵阳市经济转型期财税政策研究

2015-12-12 12:1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自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尤其是“十一五”期间,贵阳地区经济发展有了明显提高,但是发展速度慢、发展方式粗放仍是贵阳地区面临的两个关键性问题。因此,当前贵阳地区经济运行面临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迫切需要。本文着眼于目前经济转型期所体现的经济思想、财政理念和税收原则,结合目前经济市场环境以及税收政策环境,通过分析现行财税政策与发展的不协调性,提出促进贵阳市区域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财税政策调整的建议方案。

关键词:贵阳; 转型期; 财税
一、贵阳市经济发展及其转型预期
  自西部大开发以来,贵阳地区作为贵州省省会,黔中经济圈的核心,其经济发展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但是,由于贵阳地区长期以来的经济基础薄弱,导致发展方式粗犷,产业结构不合理,创新意识差,人才外流现象严重仍是其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不可避免的问题。 “十二五”规划明确表明,在未来发展阶段中我国将开启经济与社会的双重转型,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将成为我国各区域经济发展的主线。因此,贵阳地区经济运行面临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和产业升级的迫切需要。
  贵州现阶段发展的首要任务应是打造一个经济增长的“增长极”,并以此“极点”为核心发挥其经济辐射作用,带动其周边区域的经济增长。“黔中经济区”的适时出现应是贵州不应错失的难得机会,“抓好培育发展黔中经济区”也成为下一阶段贵州省实施西部大开发所部署的重点之一。恰逢2012年1月12日,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即国发〔2012〕2号文件。在国家政策扶持下,贵州的经济发展必然面临着大转折,如此而来,贵阳地区的发展将具备发展任务艰巨和发展前景广阔的双重特质。
  贵阳地区拥有发展经济的厚实基础,其区位条件重要、特色工业发达、能源矿产资源富集、生物多样性良好、文化旅游开发潜力大等优势;面临着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重大机遇;初步形成了带动能力较强的黔中经济区,具备了加快发展的基础条件和有利因素,正处在实现历史性跨越的关键时期。但于此同时,贵阳市作为内陆典型的欠发达城市,与全国和东部经济发达城市区域相比较,目前仍处于工业化初期或由工业化初期向工业化中期过渡的阶段。经济基础差,缺少产业集群、中小企业发展困难、自主研发能力差,创新意识薄弱、人力资源匮乏、资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趋势严重、产业结构不合理等致命问题仍是贵阳地区经济发展的强大阻力。
  “十二五”规划以及国发二号文件的方向引导以及政策支持使贵州省遇见了新的发展契机,贵阳作为黔中经济圈的核心,其发展前景巨大。但必须从传统的发展模式中解脱出来,要讲究科学发展,借鉴别人的成功模式,绕开别人走过的弯路。所以贵阳,既要工业强市,也要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走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其中包括,大力开发高新技术以及技术产业,落彻贯实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发展引向作用;注重提高资源利用率以及环境保护,力争将贵阳市从资源输出发展模式转变为资源开发模式,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环保效率;大力发展特色工业,如特色食品及民族制药,将贵阳特色作为核心竞争力;延续旅游业优势,注重品牌打造等。
  贵阳力求把后发赶超与加快转型有机结合起来,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把改革开放作为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强大动力,不断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不断优化投资和发展环境,不断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
二、 贵阳市现行财政政策的局限性
(1)税负过重,无利于人才引进、企业发展
   贵州省地区经济实力相对较薄弱,相比全国仍处于经济欠发达状态。为了保证财政收入,相应地税收征管较严,行政收费较多,甚至存在收过头税费的现象。
  贵阳税负长期以来均居高不下,仅以2011 年为例,贵阳市人均财政收入为9279.79 元,而广州市人均财政收入仅为7558.57元。而财政收入的90%以上来自税收,这意味着,平均下来,贵阳市每个人缴纳的税负要比广州人多1700多元,但贵阳人均收入仅为广州的56.62%,从数据中不难了解到,贵阳地区过重的税负明显打压了经济发展,对企业发展以及人才的引进都起到了一定的负面作用。
(2)税收优惠范围局限,不利于特色优势产业做大做强
  贵阳目前所涉及的税收优惠多是针对西部大开发国家制定的优惠政策,国家列出享受优惠条件的产业范围还是比较偏窄,企业可以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标准(门槛) 偏高,难以适应贵阳地区的现时发展需求,对促进地方优势与特色产业经济快速发展作用与力度有限。如现行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是以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中规定的鼓励类产业作为享受15 %优惠税率的范围,对新办企业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只限定在交通、电力等五大产业范围,其限制性较强,与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特区、浦东新区等全面的区域性税收优惠政策相比差距较大,税收惠及面较窄小;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中鼓励类产业,是面向全国范围制定的,没能充分合理体现地方特色产业和发展需求;因此不利于广泛吸引资金、改善生产技术、提高科研能力与水平,不利于培育扶持适合本地区的优势与特色产业做大做强,使税收优惠政策的作用受到了较大的限制。 
三、关于贵阳市经济转型期财税政策改革的建议
(1)优化税制结构,促进贵阳市区域经济转型发展
  1、 优化个人所得税制,完善公共保险制度,为招纳人才创造有利条件
  我国税收比重分配中,所得税所占比重并不突出,2010年我国企业所得税收入占税收总收入的比重为17.5%,个人所得税收入占税收总收入的比重为6.6%。但所得税制度却直接影响到地区的经济发展,对人才引进、鼓励创业等方面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当一个经济体面临产业升级等经济转型发展机遇时,大批的优秀人才是其能否转型成功的关键。目前贵阳市所面临的对管理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等一系列的急切需求需要各个行业的优秀人才才来实现,这就要求贵阳地区必须采用可以吸引高精尖人才的个人所得税制度, 以满足其经济发展需要。
  2011年我国将个人所得税的最低扣除额从2000元提高至3000元,对比发达地区,以贵阳的人均收入,此扣除标准已相对合理。但同样的扣除标准以及计算方法却不能吸引大批优秀人才。而分析企业里高精尖人才的收入结构,其 中奖金与补贴占有很大比重,因此贵阳地区应该实行对高端人才的奖金与补贴实行免税或优惠收率的做法,以此引进人才,同时也可防止本土人才外流。
  2、优化所得税制度,创造鼓励投资的税收环境
  贵阳企业中绝大多数企业为中小型企业,占企业总数98. 98% ,生产产值占全部GDP的33 % ,提供80 %以上的新增就业岗位。但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缺乏创新能力和自主品牌,同时由于外部资本市场环境的限制,同样难以逃脱中国中小企业“活不过三年”的通常惯例,平均寿命3.1年,较全国平均水平3.7年更低。作为经济手段之一的税收,利用发挥其应有作用。
  按现行规定,相同的应纳税所得额,个体工商业户生产经营所得的税负明显重于工资薪金所得,这不利于鼓励个人投资创业。不利于中小企业发展。因此对于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的适用税率也应进行适当调整。从平衡个人投资创业者与受雇领薪者的税负,进而鼓励自主创业、发展个人经营及私营企业的角度,应调整现行对个体工商户经营所得适用的税率,使其税负起码不高于个人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税负。建议适当降低个人投资收入的税率。从适当减轻税负,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以及促进私人投资的角度,应使个人投资者与法人投资者的税收政策相协调,以体现税收公平。因此,对个人股东从法人企业取得股息、红利一律减按10%的税率征收个人所得税;应比照法人企业取得股息、红利的税收政策,对符合一定条件的个人投资者取得的股息、红利免征个人所得税。
(2)开展生态税收,引导贵阳市地区经济转型
  贵阳市属于资源型城市,是以资源的大规模开发与加工而兴起的城市。但由于缺乏技术以及制度创新,贵阳地区资源开发率低,很多资源以半成品或原材料形式输出,资源优势不能转化为经济和财政优势,严重制约着城市发展。并且资源型城市是以资源型产业为支柱产业,由于大部分资源是不可再生或者再生周期漫长,加之对资源的长期开采利用,贵阳市面临着资源枯竭、基础设施落后和环境污染严重等系列问题。因而制定税收优惠政策,根据国家产业政策,优化我省产业结构十分必要。生态税收是以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为主要目的,向所有因其生产和消费而造成外部不经济的纳税人课征的税收。
  生态税收是鼓励提高资源利用率以及鼓励环保事业的税收政策,但目前我国尚未全面开展,仅以排污收费作为控制污染的主要调节手段,而资源税征税范围过窄,许多重要的自然资源未列入征税范围,如森林、草原、海洋、名贵中药材、淡水资源等,不利于对自然资源的全面保护。为了促进经济的长远地、可持续地发展,应加大环保型产业的保护,兼顾社会经济与环境资源的协调发展。对低能耗、无污染的生产和消费行为给予税收减免,譬如通过扣除环保支出以减少增值税以及所得税的纳税税基,或者给予一定的政府补贴等方式,对改革传统工艺、改进生产设备、治理污染的投资给予一定的税收减免,利用税收优惠政策积极扶持环保技术的研发和环保企业的发展,尽快淘汰资源消耗高、效率低、污染严重落后的产业,使资源流向环境效益较好的企业部门行业,合理有效的配置资源,实现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发展。通过发挥税收优惠政策的产业导向型作用,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贵阳地区的整体竞争力,调动政府发展地方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的积极性。
(3) 改变税收优惠形式,提高税收优惠效率
  我省乃至我国大部分税收优惠都仅限于减税或免税,或是给与一定的补贴,而通过加速折旧、再投资退税、延期纳税等税收优惠形式却很少运用,但是此类税收优惠对于企业改进生产设备,鼓励企业投资等行为却有极大的推动作用。贵阳地区的税改方向不妨可以借鉴国外的税改经验,在减税、免税以及补贴的基础上,加大加速折旧、再投资退税、延期纳税的运用力度,如加倍扣除三新技术的研发费用等优惠政策,可在其他行业领域运用,如鼓励创新技术改革、环保、高新技术行业等等,以提高税收优惠效率。
(4)调整税收优惠方向,发挥税收优惠的产业导向作用
  当前贵阳地区所涉及的税收优惠所涉及的产业范围狭窄,多是电力、交通等,而贵阳的发展离不开特色产业的发展,特色食品、民族制药等产业占有全市GDP相当大的比重,仅以特色食品为例,我市现有食品工业规模企业47家,占全市规模企业总数的9.1%。因此贵阳地区必须实行产业导向型税收优惠政策,对特色产业进行保护,以助其发展。
  除此之外,应结合地域性政策,制定一些有利于促进和带动民族经济发展的产业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发展科技以及公共事业。高新技术及技术性产业是一个地区发展的标志,贵阳地区也应加大对科技企业的帮扶力度,增强其与东部发达地区的竞争力。对于高新技术及技术性产业的投资除了利用减免税外,还应采取加速折旧、允许扣除研究开发费用等措施,已达到扶持目的。
参考文献:
1、2005-2010年《贵阳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高培勇.《公共经济学》[M] 2009,(6)
3、韩庆华 赵宇 卢夏瑾 《对我国发展循环经济财税政策的思考》.[J]财政研究,2008年 ,(06)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