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计量经济学论文

美国劳动经济学研究动向

2015-12-02 17:0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自20世纪初起,美国几乎主导着西方劳动经济学的发展。我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了解和分析美国劳动经济学的发展情况,如专著、研究报告、论文集和学术期刊等,其中学术期刊似乎最能满足对相关信息的收集和统计分析。顶尖的学术期刊能为全世界科研工作者提供一个高水平的同行交流平台,其刊登的文章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本领域的最新进展和最高水平,美国劳动经济学领域的权威期刊是《劳动经济学期刊》。本文希望通过对该期刊自创刊以来的文章发表情况的分析,把脉20多年来美国劳动经济学的发展动态,为国内劳动经济学的纵深发展,为国内科研人员融入国际学术交流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劳动经济学期刊》文章统计分析

  《劳动经济学期刊》创刊于1983年,由劳动经济学家协会(SOLE)和芝加哥大学的国家民意研究中心(NORC)主办。该期刊旨在展示关于经济、社会和个人行为等一系列世界上最新的理论和应用研究,文章涉及到劳动经济学的多个领域,例如劳动供给、劳动需求、收入分配、工会和集体谈判等。

  本文利用WebofSciences数据库对《劳动经济学期刊》在1983~2010年之间发表文章情况进行搜索,共得到865篇文章。除去关于人物介绍、个人信息和更正等非学术类文章31篇,最后得到学术文章834篇,这部分文章构成了本文统计分析基础。

  (一)国别分析

  《劳动经济学期刊》的文章作者分别来自于世界35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排名前十位的依次是美国641篇、加拿大97篇、以色列35篇、德国31篇、瑞典20篇、挪威15篇、法国14篇、澳大利亚11篇、荷兰11篇和中国10篇(其中大陆5篇、香港地区3篇、台湾地区2篇)。值得说明的是,由于一些文章有多位作者署名,因此文章数量会出现重复计算情况。显然,来自美国的学者占据着压倒性优势,但是加拿大、以色列、德国、瑞典和法国等国的劳动经济学研究也有着不可小觑的实力。

  (二)发文机构

  情况分析从作者所属机构的角度来看,主要分为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这两种类型,以学术研究为主的高等院校占据着绝对优势。在涉及发文数量5篇及以上的67家机构中,只有4家是科研机构,其余的都是高等院校。这4家科研机构分别为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NBER)、兰德公司(RAND)、美国劳工统计局(BLS)和欧洲劳动研究院(IZA)。发文数量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该机构在劳动经济学领域中的地位,1983~2010年间,发文前十名的大学分别为:芝加哥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哈佛大学、康奈尔大学、斯坦福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和西北大学。这些著名大学几乎都拥有着世界一流的经济学研究基础,是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学术阵地,其为劳动经济学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高层次的平台。

  在对作者的综合情况分析中发现:(1)部分学者由于在某个领域中开拓性或者创新性的研究,获得了很大的声望。例如,芝加哥大学的G.S.Becker和J.J.Heckman分别由于在人力资本理论、微观计量经济学所做开创性的工作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2)部分学者长期致力于在某一领域研究,取得了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例如哈佛大学的G.J.Borjas多年来围绕移民问题开展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其分别在1985、1991、1993、1995和1999年在期刊上发表了移民与收入、福利、家庭和代际流动等方面的文章。(3)部分学者的研究兴趣比较广泛,研究范畴涉及到劳动经济学中的多个领域,其研究成果在同行中得到认可。例如,德克萨斯A&M大学F.Welch教授对劳动经济学中的工资、就业、性别和种族等多个研究领域都有所涉及。(4)随着研究领域日益扩大,研究主题日益多元化,劳动经济学研究也越来越强调多个学者和多个机构之间的合作。在文章合作形式中,2人和3人合著的比例最高,但是4人及以上的多人合著的形式较少。

  二、美国劳动经济学研究主题的变化和发展

  对某学科领域研究主题的分类分析有利于深入了解该学科的发展过程和现状,虽然并非所有的学者都能严格地按照一个主题开展研究,但是当研究成果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出现一些相对集中的研究领域和主题。学术期刊文章涉及的研究主题十分广泛和多样,为了便于读者的判断,作者通常会表明文章的主题词,因此学术期刊的主题比著作和报告等其他学术成果更容易被辨识,并且学术期刊还有“时效性”。主题分析法也存在着诸如期刊对不同主题的偏好性、文章研究主题的相对性和多重性等不足。

  结论与讨论

  通过对1983~2010年期间《劳动经济学期刊》的808篇文章分析,大致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美国、加拿大、以色列、德国和瑞典等国家是西方劳动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地区;(2)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是劳动经济学研究的两大类基本机构,其中拥有一流经济学研究机构的大学是发表劳动经济学学术论文的重要阵地;(3)学者往往是通过开创性的研究工作、创新性的思想和有价值的科研成果在劳动经济学甚至在经济学领域里产生深远的学术影响;(4)“工资”、“劳动力市场”和“就业失业”是当代美国劳动经济学研究的主旋律。在不同的时代又有着不同的研究重点,例如80年代的工会,90年代的人力资本、人口、工作搜寻和流动,21世纪初的教育、性别、种族、健康和政策研究;(5)劳动经济学是一门注重方法论的学科,实证研究已成为主流劳动经济学最基本、最主要的研究方法。

  从20世纪50、60年代开始,我国劳动经济学正式发展起来,但是当时的劳动经济学是以苏联劳动经济学为模本,注重于对劳动组织和劳动政策的研究。随着80年代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和劳动力市场的建立,当代西方劳动经济学的思想和理论开始被引入,用经济理论来分析和解释中国劳动力市场问题已成为我国劳动经济学发展的趋势。美国劳动经济学研究主题的演变反映了美国社会经济的变化和发展,同样,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劳动力市场也为我国劳动经济学研究提供了独有的素材,例如户籍制度造成的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割,地区间劳动力大转移给社会带来的冲击,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所带来的竞争优势和压力等等。近年来,在紧密联系我国社会现实的基础上,一批学者开展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为我国的经济改革提供了扎实的理论依据,并极大地促进了国内劳动经济学学科的发展。目前,我国劳动经济学的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就业与失业、收入分配、市场分割、劳动关系和劳动保障等方面。但是,与相对成熟的西方现代劳动经济学体系相比,我国的劳动经济学在理论创新、实证研究、数据收集和使用方面仍需努力。此外,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劳动力市场问题也会越来越引起海内外学者的关注,彼此之间的合作和交流也会不断加强。这样的交流除了能为我国相关公共政策制定提供有力的研究依据外,还能为我国劳动经济学学科发展提供扎实的知识基础。

  参考文献:

  A shenfelte r & Laya rd(1986), H andbo ok of Labo r Econom-ics. Vo l.1, No rth -Holland :Elsevie r Science P ublishe rs BV.

  A shenfelte r &Card(1993), Handboo k o f Labor Economics. V ol.2 , N orth-Ho lland :Elsevier Science Publishers BV.

  A shenfelte r &Card(1997), Handboo k o f Labor Economics. V ol.3 , N orth-Ho lland :Elsevier Science Publishers BV.

  桑普斯福特桑纳托斯, 2000:《劳动经济学前沿问题》 , 中国 税务出版社。

  朱宁洁, 2007:《西方劳动经济学发展综述》 ,《广西社会科学》 第 6 期。

  (作者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责任编辑:香伶)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