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计量经济学论文

上市公司如何加强资金管理

2015-11-25 10:4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市场经济体制下,上市公司面临激烈的竞争,如何加强资金管理,强化企业财务管理,从而提高上市公司的经济效益。本文分析了上市公司资金管理的现状,针对目前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资金源头、预算管理、风险管理、日常管理、资金运作等方面加强资金管理,保证资金安全,提高资金运作效率,使上市公司获得更大的发展。

关键词:资金管理,资金运作效率,经济效益
0 前言
      资金管理是财务管理的核心,如何加强资金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课题,对于上市公司而言显得尤为关键。上市公司应该加强资金管理,探索出符合公司自身的资金管理措施,从而调节公司内部的资金余缺,优先保证重点项目的资金需求,提高上市公司的信用,降低财务风险,保证公司的健康发展。上市公司的发展目标是为广大股东获得尽可能多的利益,这就要求公司必须加强企业管理,而资金管理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全过程中,因而,加强企业管理首先要加强资金管理。资金管理是公司财务管理的核心,目标是股东财富最大化或企业价值最大化。因此,加强资金管理有利于企业目标的实现,从而使资金得到有效控制,发挥最大的作用。
      1 上市公司资金管理现状
      (1)资金管理水平低,使用效益差。大部分企业都制订了资金使用计划和开支计划,但是在实行的过程中不按计划执行的现象屡见不鲜,甚至完全不按照计划实施,计划只是一种摆设,计划与实际严重脱节,使公司资金管理混乱不堪,影响了资金的正常运转。主要表现有:银行账户众多,资金分散;投资决策随意性较大,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资金占用管理不善。
      (2)公司的内控制度流于形式。以往的资金管理主要是对资金进行事前的预算和事后核算,这不能对资金的使用情况做到及时有效地监督管理。有些公司甚至出现人为控制的现象,擅自挪用转移资金的情况。虽然大部分公司都制订了严格的内控制度,但是执行力度不够,资金随意操作的情况时有发生。如对重大项目的投资上,有些上市公司不能充分执行约束机制,随意性较大。不少母公司不能及时准确掌握子公司的资金运转情况,只是对子公司的预算进行统一管理,缺乏对资金使用过程中的管理措施。有些领导对财务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将财务管理和会计工作混为一谈,对财务管理加以干涉,使内控制度的监督功能无法发挥。
      (3)重视利润指标考核忽视现金流控制,导致资金运作效率低。有些上市公司只注重利润指标考核,忽视了现金流的管理,对其资产项目的完好性和现金流量的良性运行等状况没有相应的考核评价机制,有些单位为了完成利润指标甚至做虚假报告。对公司的现金流不能做到有效掌控,容易导致决策的失误。
      2 上市公司如何加强资金管理
      2.1加强资金管理,提高企业效益
      1、加强资金的预算管理
      年初,由财务部门编制资金预算计划时,必须明确企业资金的运作重点,以利于运转过程中对资金做到实时监督管理,节约公司的融资成本,避免盲目贷款和不合理存款等情况的发生。
      2、加强资金的风险管理
      企业资金风险主要有使用风险,在途风险和或有风险。资金的使用风险主要表现为企业的投资风险,这是一种事先可控制的风险,因此对此类风险应加强事先控制。加强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做到科学评审,尽量将风险降低到最小。资金的在途风险一般发生在企业资金结算过程中,要严把结算票据关。一般企业在同城结算业务中主要以“贷记凭证”、“转账支票”为结算手段,在实际工作中“贷记凭证”是一种更为安全的结算手段。或有风险主要是公司为其他企业提供担保而形成的或有负债,包括贷款担保和业务担保等。公司决策层要慎重对待担保债务的问题。
      3、加强资金的日常管理
      资金的日常管理主要指资金使用过程中的审批管理,报表管理和跟踪管理。企业资金审批应遵循“便捷、高效、控制”的原则,预先设定相应的资金审批程序和权限。按分级权限,规定每级的审批额度。企业应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跟踪检查,既通过日常的报表了解全面情况,又通过专项检查发现资金预算执行过程中的深层次问题,特别是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等往来账目应逐笔实行跟踪管理,应将部门负责人和业务人员的绩效同应收款项的速度和回收金额挂钩,制定相应的奖罚办法,把坏账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2.2强化内控制度的执行力,控制费用开支
      上市公司在健全资金管理机制程序的同时,应进一步强化各项规定的执行力,建立严格的监督和考核制度,保证对各个环节现金流的监督与控制,采用预算管理和定额考核,实行动态监控,量化开支标准。控制资金要本着轻重缓急的原则,将营运资金区分为生产经营资金和非生产经营资金。应按照公司内部各个所属单位年度、月度计划,统筹调配,保证生产经营资金供应,不得挤占或挪用。非生产经营资金是跟生产经营联系不太紧密的资金,这部分资金应本着节俭、必须、适度的原则来管理,力求压缩总额开支。目前生产经营企业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三项开支占成本的20%-30%之间,强化这部分费用管理,既是挖潜增收,提高效益的有效途经,又是降低产品成本,提高竞争力的制胜法宝。首先应对企业费用实行预算管理,在制定预算时,应分清固定性费用和变动性费用。预算一经制定,要保障其严肃性,业务经营量没有较大变化,费用预算一般不宜调整。并将预算按部门、按月、季进行分解,做到按月检查,按季考核,节约奖励,超额处罚。其次在费用开支操作上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再次在费用控制上,实行一支笔审批。
      3 结论
      总之,由于目前很多企业还存在所有权结构单一、所有者缺位、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监事会监督乏力等问题,如何加强企业资金管理是实现管理创新、推动企业管理上水平、上台阶的重要环节,也是落实现代企业制度的迫切需要。针对上市公司自身的实际情况更好地做好资金管理工作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 张巍.辽宁成大股份有限公司资金管理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7.
      [2] 房思庆.上市公司资金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财经界,2009,(11).
      [3] 孔丽娟.加强上市公司资金集中管理的探讨[J].浙江金融,2007,(4).
      [4] 王竹泉.营运资金管理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戴 莹(1986-),女,汉,辽宁清原人,本科,初级会计师
      李 洋(1986-),男,汉,辽宁大连人,本科,助理工程师
      李 凌(1988-),女,回,山西大同人,本科,初级会计师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