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计量经济学论文

杭州市体育健身服务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2015-11-25 10:4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本文通过对杭州市体育健身服务业发展现状分析,同时查找了一些发展制约因素,探讨了发展对策。

关键词:杭州体育健身服务业;现状;发展对策

前言:
      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休闲、娱乐和健身正在成为现代社会人们追求品质生活的主要内容。体育健身服务业,是指满足消费者强身健体、娱乐休闲需要而提供体育器材、场地和技术辅导等有偿服务的体育健身服务业。体育健身服务业作为体育产业的核心部分,有着巨大的潜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如何尽快地加快体育健身场所的发展,更好地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已成为我们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和实地调查法,着重对杭州市全民健身服务业发展制约因素进行调查后的研究与分析,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了通过一系列举措发展本市全民健身服务业。
一、杭州市体育健身休闲服务业现状
      近年来,随着杭州市经济发展,人们关爱健康的热情高涨。市民群众增加了健身、娱乐等体育消费,这为杭州体育健身休闲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和空间。当前杭州市体育健身休闲服务业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总体规模迅速增大。到2010年底,杭州有各类体育健身休闲服务经营场所2200家,注册资金近1O亿元,各类从业人员约5万人,全年经营收入超10亿元;体育用品制造企业500多家,年产值超15亿元,从业人数约1.5万人;体育用品销售专业市场年销售额4.8亿元,从业人数约5000人。开展了79项体育健身经营服务项目,参加活动人数年均达800万人次。以游泳为例,2010年,杭州市共有各类公共游泳场所近300家,全年参加游泳戏水的市民达到500万人次,常年坚持游泳者约80万人次。
      (二)多种所有制性质的体育健身休闲服务业发展得欣欣向荣。
      1.市各级体育系统经营的体育健身休闲服务业。各级体育系统经营的体育健身休闲服务业场所是政府体育行政部门群众体育工作职能的延伸和扩展,在满足老百姓基本的全民健身需求,为广大市民提供基本的体育健身休闲服务,为体育健身休闲服务业的发展等方面起到了示范和导向作用。如建成于1999年的杭州市游泳健身中心,开设有10多个体育项目,自建成以来,已累计接待参加健身的市民3000万人次,相当于平均每天约有2000人次。
      2.民营类体育健身休闲服务业发展迅猛。一是高档次、商业性、专业化的体育健身休闲服务场所,如蓝士堡、思妍丽等,一般规模较大、档次较高、具有品牌意识,一般采用俱乐部形式,实行会员制。二是与学校和宾馆、饭店、旅游度假区等企事业单位相配套的体育健身休闲服务场所,数量众多,经营方式多种多样。三是以各类大型小区配套体育设施为代表的房地产开发商兴建的体育健身休闲服务场所,主要为入住的居民提供便利的体育健身休闲配套服务。四是私营资本投资开办的小型体育健身休闲服务场所,规模较小、档次不高,经营单一,主要限于台球、棋牌、健身等项目。
      (三)体育竞赛表演业得到较快发展。大型体育赛事的成功举行,不仅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而且能扩大宣传,极大地提升当地和有关企业的知名度。自2009年年初成立了杭州市体育局竞赛活动中心,目前每年有十多项国际性、世界性的大型赛事,大力促进了赛事经济、体育与旅游的融合发展,促进体育产业新领域的开发。
      在体育表演方面,许多经营单位结合旅游,经营体育表演业务。如外资和民营资本结合的杭州未来世界公园、民营企业杭州乐园等,通过体育与旅游相结合,开展全民健身服务业项目经营,举办了体育滑水、搏击、航空与航海模型等体育项目的表演业务。
      (四)体育技能培训业发展潜力巨大。近年来,杭州市的青少年体育技能培训如火如荼。仅2000—2010年,杭州市共举办了游泳、武术、棋类、网球、跆拳道、航空与航海模型、羽毛球、拳击等各类培训班超过6000个,学员超过155000余人。根据统计,2010年夏,杭州市游泳健身中心和陈经纶体校暑期培训班共招生了5000余名青少年儿童参加各类体育技能的培训。此外,各区、县(市)体育系统也积极利用体育场馆,也开设各体育项目的培训班和夏令营。
      2010年,杭州市及行业协会培训各种体育经营活动专业人员近1000人。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由全市各种体育经营活动专业社会指导人员对参与体育健身休闲的普通人群培训达10万人次。
      (五)体育健身休闲服务业行业管理得到加强。为加强对体育产业的行业管理,2004年,杭州市成立了体育经济协会,拥有会员单位近200家,理事120人,基本涵盖了全市比较知名的体育健身服务业经营单位及其经营者。体育经济协会在促进杭州体育健身服务业健康发展方面也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09年成立了杭州市体育休闲行业协会,作为杭州市扶持十大特色潜力行业的协会之一,在以旅游为特色的杭州起着重要的角色。
二、当前杭州市体育健身服务业发展中的制约因素
      1、行业发展优惠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对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作为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健身休闲服务业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但还未出台较实质性配套政策。由于缺乏具体可行的依据,各地在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往往笼统地把体育产业纳入到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中,忽略了体育产业和体育健身休闲服务业的个性特征。这不利于指导杭州市体育健身服务业长期健康的发展,也使财政扶持、投融资优惠、税收优惠、水电优惠等政策长期无法到位。
      2、体育健身服务业经营成本过高。体育健身场地设施是发展体育健身服务业的重要基础。与杭州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创建体育强市的目标相比,目前杭州市体育健身场地设施建设数量上虽然不少,但关停动态变化较大,场地设施建设缺乏规划,在区域分布、城乡分布上也不合理,抑制了市民群众体育健身消费的增长。大部分体育健身服务经营企业长期靠租借场地经营,因租金高、水电按商业经营计价,导致经营成本高,服务水平和质量上不去,直接影响了体育健身服务业档次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3、知名品牌的体育健身休闲服务场所缺乏。目前,杭州市体育健身服务业经营单位不少,但具有一定投资规模和影响力的体育健身服务企业较少,绝大部分体育健身企业经营内容比较单一,处于小规模、分散化的经营状态,健身服务企业开展集团化、连锁化经营的微乎其微。具有一定投资规模和影响力的体育健身服务企业也较 少,难以打造知名品牌,更无法带动健身服务行业整体水平的提高。
      4、市民体育消费意愿不强。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体育被认为是一种福利性事业。对于“花钱买健康”、“请人吃饭不如请人流汗”的理念还处于逐步接受过程中。尽管杭州城市的休闲特征十分明显,但体育消费支出占市民整个消费支出总额的比例还比较低。在既有的体育消费支出中,主要是以运动服装、器材等体育用品消费为主,占到体育消费支出的81%。直接投入到体育健身服务市场的消费仍然很少。
      5、体育健身休闲群体比例不高。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杭州市经常性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占全市总人口比例约为43%,而发达国家这个比例,可达到60%—75%甚至以上,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人口基数较大城市的体育人口比例要高于杭州。在经常性参加体育锻炼活动的人群中,年龄段分布悬殊太大,呈两头热、中间冷的“马鞍型”,老年人和在校学生占大头,而中青年人特别是在职职工参加体育健身明显不足。而中青年人则恰恰是体育消费结构中人均消费支出比较高的群体。
二、发展杭州市体育健身服务业的对策与建议
      1、以政策扶持与体制创新为切入点。体制创新与政策扶持是推进体育健身业发展的基本途径和关键。杭州民间资本活跃,要拓宽渠道,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各种民营资本以多种形式参与到杭州市体育健身服务业的发展当中。尽快落地《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实施意见》以及即将出台的《杭州市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实施意见》相关扶持政策,如对社会力量兴办体育场(馆)等,在用地方面给予支持,落实财政扶持、投融资优惠、税收优惠、水电与工业同价优惠政策等。
      2、以合理规划和加快场馆建设为基础。要注重对杭州市体育健身服务业开发战略的研究,加强对体育健身服务业的宏观管理、政策引导和信息服务。政府主管部门应当向各类投资者提供政府在体育健身服务业市场发展方面的政策导向、市场的供需状况以及未来市场发展的方向等信息,减少体育健身服务业投资行为的盲目性。
      加快场馆建设方面,一是按照《杭州市全民健身条例》关于“新建、改建、扩建住宅区,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城市规划和建设的要求同步建设公共体育设施”的要求,增加房地产企业在开发住宅小区时配套兴建体育设施,为居民提供便利的体育健身休闲配套服务。二是要拓宽渠道,鼓励各类资本以多种形式参与杭州市体育健身休闲服务业的发展当中。社会力量兴办体育场(馆)等,在用地方面给予支持。三是执行《杭州市体育彩票公益金管理暂行办法》,按照规定把体彩公益金投入到体育场馆建设中,完善全民健身设施。
      3、以规范市场经营和培养各类人才为手段。规范市场经营一是要建立体育健身服务业的市场准入制度,推行行业标准管理,建立对全市体育健身服务业经营单位资质、星级评定体系。二是加强体育经营活动的安全监管。建立和健全各种与体育健身服务业市场经营活动有关的管理制度和各项法规,加强技术指导和安全保护,确保消费者人身安全。三是推行体育服务质量认证制度,建立和完善体育服务规范,提高体育服务水平。
      人才培养和引进是加快体育健身产业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多渠道培养体育产业专业人才,积极开展各类体育教育培训,多渠道培养既懂经营管理又懂体育营销的复合型体育产业人才。建立和完善行业职业资格制度,做好各类社会体育职业指导员培训服务,健全职业技能鉴定体系。培育体育产业职业经理人和经纪人。
      杭州市体育经济协会和体育休闲行业协会是政府职能部门与体育健身服务业经营单位之间的纽带和桥梁,也是促进体育健身服务业行业发展和行业规范管理,提高行业自律的有效形式,要进一步充分发挥其在发展体育健身休闲服务业中的作用。
      4、以创建体育健身服务品牌和引导消费为核心。
      要适应市场需求,积极探索体育健身服务业知名品牌孵化机制,整合资源,重点扶持和培育体育健身服务业支柱企业和知名品牌,提升杭州市体育健身服务业的整体档次;根据杭州实际,选择几个具有杭州地方特色、地域特点和良好发展潜力的体育健身休闲服务业项目,力争将其打造成在全省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和知名度的著名品牌,提升杭州市体育健身服务业的整体档次。
      要发展全民健身服务业,首先必须扩大体育消费需求,积极培育体育健身消费市场,这是体育健身服务业长足发展的动力所在。大众媒体应加强对体育健身和体育消费的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体育健身氛围,增强市民的健康消费意识,引导市民体育消费行为多元化。要制定适当的激励政策,鼓励体育消费行为,不断巩固和扩大体育健身休闲服务业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

      参考文献:
      1、费瑛,宋华:《体育健身服务业现状认识与思考》,《湖北体育科技》,2010年1月。
      2、李相如:《全民健身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卿前龙:《休闲服务与休闲服务业发展》,2007年。
      4、章海荣、方起东《休闲学概论》,云南大学出版社,2005。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