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计量经济学论文

浅析农民工合法权益有效保护的制度构建

2015-11-07 10:2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论文摘要 任何一个国家,在社会的转型期,都不可避免的出现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农民工问题正是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一步步的发展凸现出来的社会问题之一。例如,我国农民工劳动关系建立以及劳动权益维护,享有社会权益保障等等问题。1.4亿农民工的法律权益如何得到更好的维护,不但牵动着亿万中国人的心,也是中国最高层近几年的一个施政重点。当前我国广大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及时有效的保护在很大程度上源于我国在农民工合法权益的制度构建方面存在不足,因此,良好的制度构建是我国农民工合法权益有效保护方面的重中之重。
  论文关键词 农民工 权益保护 法律保障 劳动合同
  一、我国当前农民工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具体体现

  在我国,由于受到传统观念和社会制度的影响,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时常遭受侵害,他们所从事的职业往往是高危劳累的,但是他们却很难享受到和城镇居民一样的社会待遇,他们合法权益法律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劳动合同的签订率低
  新出台的《劳动合同法》第7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工名册备查”。第10条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是现实生活中企业与农民工合同的签订率仍然低下,在已签订的劳动合同中,不规范、不履行的现象较为普遍。多数情况下,劳动者要签用工合同,但是企业主不愿签,处于弱势地位的农民工为了能够得到工作而不得不忍气吞声,做出退让,结果一旦出现劳动争议,企业主就一推了之,农民工就处于求告无门的境地。例如,“在湖北鄂州汀祖镇,有小铁矿17家,500多名矿工,签了劳动合同的不到一半。2008年11月,一名李姓矿工在井下被砸伤,律师和劳动部门前后调查了半个月,才弄清矿工是谁”。“类此事件,在其他地方也比较普遍。这为雇主逃避责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据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2009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有六成农民工没有签订劳动合同”。
  (二)工资拖欠现象严重
  据全国总工会的不完全统计,至2004年初,全国进城务工的农民工被拖欠工资高达千亿元”。许多农民工辛苦劳作数月,一年甚至数年,但是最后却拿不到工资,甚至于最后连返乡路费都没有着落,致使众多农民工兄弟流汗又流泪。2008年我国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的大环境下,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尤为突出。“2010年3月,江西省人保厅等多部门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专项检查活动,据通报,查获拖欠工资情况的用人单位987户,涉及农民工2.39万人,拖欠农民工工资5021.1万元。农民工工资拖欠现象严重,是造成当前一些地区出现‘民工荒’的重要原因”。
  (三)工作环境差,缺乏必要的劳动保护
  我国目前一些用工单位为了节约生产成本,不注重改善劳动者的工作环境,尤其缺乏对一些从事高危职业的农民工的安全保护用品的配置。在一些中小企业,这种现象更为普遍,由于企业的规模小,资金的投入不足,相应的安全配套设施不足,导致许多农民工染上了严重的职业病。“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统计,全国每年因工伤致残人员近70万,其中农民工占大多数。农民工从业人数较高的煤炭生产企业,每年因事故死亡6000多人”。工伤和职业病问题已经发展成为困扰社会的一个重大问题。
  (四)缺乏社会保障
  对于城市职工,单位会按照《劳动法》等相关法律规定为其交纳医疗、养老、住房等各种社会保险金,而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几乎享受不到相应的社会保障。由于农民工的农村户口的身份限制,所以广大农民工很难享受到城市居民所能享受的一系列社会保障,虽然有的地方对农民工权益的保障做过规定,但是大多规定笼统,在实务中难于执行。

  三、我国当前农民工合法权益经常遭到侵害的原因分析

  我国农民工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众多的原因中,有农民工自身的问题,也有社会、法律和政府的原因,多方原因的结合,使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保护面临很大的困境。
  (一)农民工缺乏运用法律的能力
  农民工往往文化水平不高,目前,我国的农民工主要以初中文化水平为主,甚至一些只有小学文化程度,虽然在我国各级政府的努力下,农民工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比例不断得到提高,但是中国农民工的整体劳动技能水平仍然偏低,他们在社会上的劳动分工中仍然处于劣势的地位。此外,绝大多数的农民工法律意识淡薄,法制观念不强。在当前劳动力过剩的大环境下,处于弱势地位的农民工在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往往考虑到自己无权无势,不敢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一些农民工有维权意识,但是因为他们自身的法律知识不足,而不知如何维权。因此,各级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一定要加强法律宣传教育,使广大农民工能够真正了解法律,掌握法律,自觉提高法律意识,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对农民工合法权益的维护力度不足
  很多农民工在多次索要工资无效,且遭到包工头辱骂殴打,权利得不到保障。实质上,哪一个讨薪的农民工“没有反反复复的找过他们的老板”,“哪一个没有去找过劳动部门,去找过司法单位,但大多数情况都是互相推诿”。一些地方政府对农民工合法权益的重视不够导致了农民工维权难的加深。
  (三)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
  我国的《劳动法》以及相关劳动安全保障的法律法规,对保护工人的财产、人身安全及健康等权利都做出了相应的规定,但是由于受到时代条件和当时立法环境的限制,这些规定都不够具体,导致在现实中的可操作性不强。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深入推进,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在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日益增强。然而,由于我国目前尚未制定专门的农民工合法权益保护的法律,从而导致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在遭到侵害时没有直接的法律条款依据,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农民工的维权难。
  (四)户籍制度和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
  《工会法》规定“工会是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中华全国总工会及其各工会组织代表职工的利益,依法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法律的这一规定决定了工会组织应当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情况进行监督,就用人单位违反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侵犯职工合法权益的行为开展调查,并提出处理意见。农民工进城务工,已经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我国传统户籍制度观念的影响,导致在实践当中一些用人单位的工会对农民工合法权益维护的重视不足,致使一些农民工的合法权益遭到侵害时得不到及时有效的保护和帮助。



  四、农民工合法权益有效保护的制度构建

  基于前文的论述,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完善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一)着力提高农民工的综合素质
  各级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要积极开展各种社会培训,对农民工进行有效的职业培训,加强对农民工职业培训的支持力度,从财政、政策等多方面提供帮助和支持,增强农民工在社会上的就业能力。针对农民工法律意识普遍淡薄的社会情况,应当加大对农民工的法制宣传力度,尤其要重视对农民工集中地区的宣传教育,提高农民工的法律素质,使他们知法懂法,意识到法律对于他们的重要性,增强他们的法律观念,使他们知道在其合法权益遭到侵害时如何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制定和完善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
  我国应当尽快制定专门的对农民工合法权益进行保护的法律法规。与此同时,还要制定一系列相应地方性法规,使之能够切合各地实际情况,增强其在事务工作中的运行能力。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推进及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的劳动环境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应当对我国《劳动法》的相关章节进行具体的修改,使它能够更好地维护广大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三)发挥好工会组织在农民工维权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工会是我国最大的重要社会团体,截止2004年9月底,全国工会基层组织总数达到102万个,覆盖法人单位193.5万个;全国总工会会员达到13694.9万人,是我国工人利益的主要代表者。工会作为维护工人合法权益的社会组织,应当维护工人阶级的整体合法权益,农民工作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得到工会的帮助和支持。工会组织开展工作,既可以单独进行,也可以与其他部门一道进行。总之,工会是工人阶级的群众性组织,它代表和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是理所当然的,一定要在调整劳动关系中起重要作用。工会干部在维护国家总体利益的前提下,要敢于为农民工说话办事,特别是三资企业和私营企业中工作的工会干部,更要敢于站在农民工的立场上。在贯彻执行劳动法的过程中,工会应督促有关方面贯彻执行劳动法,并进行有力的监督,敢于同用人单位的违法行为进行斗争,切实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同时,应当充分发挥共青团、妇联组织及人民群众在农民工合法权益维护过程中的作用。
  (四)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大力优化保护农民工权益的社会环境
  近年来,国家虽然多次对户籍制度进行调整,逐渐放宽了对农民进城的限制,但仍旧没能改变农民工的基本现状。长期以来,广大农民工兄弟干的使城市最脏最累的工作,拿的是最低的工资,但是却承受着众多城里人的白眼和歧视,这导致了人们对他们合法权益的漠视。因此,要把依法保护农民工权益作为政府年度综合考核和领导干部政绩考评的重要指标。地方政府在发展地方经济的同时,要关注农民工的竞争劣势,保护其合法权益”。
  (五)要加大对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执法力度
  就用人单位和农民工的市场地位而言,农民工处于绝对的弱势地位,因此,劳动保障行政主管部门还有责任对弱势群体提供法律保护和帮助。司法部门也应当发挥在农民工合法权益保护过程中的积极作用,要加大对农民工的保护力度,提供特别的法律援助通道。只有依靠各类行政机关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地制裁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行为,更好地保障劳动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更好地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推进,农民工在我国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加强,通过加强对农民工合法权益保护的制度构建,可以有效地维护好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使农民工真正地融入到市场经济的建设之中,真正地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及和谐。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