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计量经济学论文

社会价值取向变换与工业社会生态伦理的重建

2015-11-04 09:5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建设生态文明是当前学界的热点话题,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解读。本文以社会价值取向为视角,考察了农业文明时期和工业文明时期中的不同的社会价值取向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反作用,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作为基点,阐明工业社会中生态文明要求下的社会价值取向问题。本文认为工业社会中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是社会价值观念的回归,以全球视野构建全球生态价值观念、以家庭伦理构建道德观念、以集体主义和奉献精神构建个人价值观念、另外,还需要对传统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的价值观念作出继承和发展。

关键词:生态文明 价值取向 工业文明
 建设生态文明是人类迈入后工业社会时期对工业文明反思的结果,这种反思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工业文明中人与人之间零和博弈的关系;二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对立关系。正是在这种反思与批判中,人们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构想,其实质就是用生态伦理重塑在工业文明中严重扭曲了的社会价值取向。然而,当前人们关注的仅仅是生态文明应该具有的各种外在的表现形式,而关于生态社会中社会价值取向的根本问题鲜有论及。

生态文明主要体现在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上,一个社会的价值取向亦主要表现在这两个方面。文明形态的变换与相应的社会价值取向是相互适应的。人类社会经历了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在这个过程中表现的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就是社会价值取向在具体社会形态下作用的表现形式。

一、从文明形态的演进看社会价值取向的变化

(一)人独立于自然的过程与人类中心主义的确立

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依存、依赖到对立的过程。在原始文明时期,人类已经开始了自然界人化的过程,文明初期的宗教决定着人类的自然观,早期的人类并不把自然当作一个物质整体,当作人类自身之外的“它”来认识;而是把自然界的一切都用神话的眼光看待,作为“你”来对待,一切自然界的物质都是有生命的 有别于经济学中的“理性”,这里的意义更接近于“理智”一词。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