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计量经济学论文

试论谨慎性原则在新会计准则中的应用

2015-10-05 14:2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本文浅析了谨慎性原则的含义,研究了谨慎性原则在我国新会计准则中的应用,对运用谨慎性原则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针对如何运用这一原则提出了几点建议,以使谨慎性原则的应用更为有效。

关键词:谨慎性原则,新会计准则,问题,建议

随着市场经济的竞争日益加剧,会计所处的客观经济环境的风险也越来越高。新会计准则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已经建立起一套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又与国际经济接轨的企业会计准则新体系。而新会计准则中,又明确将“谨慎性”列为会计信息质量的八大基本要求之一,并在具体准则中得到了进一步的体现。
一、 谨慎性原则的含义
  谨慎性原则是指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既不高估资产或收益,也不低估负债或费用,即要求在会计处理上持谨慎态度,充分估计可能的风险和损失,以保证企业的稳健经营。
  二、谨慎性原则在新会计准则中的应用
1、 谨慎性原则在收入确认中的体现
  (1)新会计准则规定,销售商品必须同时满足下列条件,销售商品的收入才能加以确认: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控制;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相关的已发生或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2)在一些特殊销售商品的业务中,也充分体现了谨慎性原则。譬如,附有销售退回条件的商品销售,如果根据以往经验能够合理估计退货可能性,应在发出商品时确认收入;但如果所售商品不能合理估计退货可能性,则应在售出商品退货期满时确认收入。
  2、谨慎性原则在资产减值中的体现
  通过运用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冲回,从而操纵企业利润,是我国一些上市公司经常使用的手段。新会计准则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但是,遇到资产处置如出售、对外投资等情况,同时符合资产终止确认条件的,企业应当将资产减值准备予以转销。
  此外,准则指出,企业应当在附注中对资产减值的情况进行披露,这不仅监督了上市公司,也能进一步确保投资者资金的安全。这一规定,杜绝了企业通过计提、转回减值准备而进行利润操作的可能性。不难得出,谨慎性原则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3、谨慎性原则在或有事项中的体现
  或有事项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其结果需通过某些未来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才能决定的不确定事项。或有事项确认为资产的条件;与或有事项有关的业务已经确认为负债;清偿负债所需支出全部或部分预期由第三方补偿,则补偿金额只能在基本确定能收到时,才作为资产单独确认。或有事项确认为负债的条件:该义务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该义务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显然,企业将或有事项确认为资产或负债的条件是不同的,这种不同的处理遵循的是会计上的谨慎性原则。
  三、谨慎性原则在应用时存在的问题
  随着谨慎性原则应用范围的扩大,如果企业以谨慎性为借口故意压低资产和收益,计提秘密准备、故意抬高负债和费用,就会使其提供的会计信息受到一定的影响。谨慎性原则在应用时存在下列问题:
  (1)可操作性不强,操作繁琐。由于我国目前经济市场机制尚不健全,相关企业财务状况及持续经营状况很难认定,且受会计人员业务素质、职业判断能力影响,导致谨慎性的确认与计量难度较大,许多企业不愿意采用。
  (2)可选择性太大,主观随意性强。谨慎性原则在实际操作中可选择的空间很大,存在较强的意识倾向性和主观随意性。譬如,很多企业,尤其上市公司会视自身经营情况决定谨慎性原则的取舍,利用谨慎性原则操纵利润的现象。
  (3)会计信息披露的欠缺。譬如,在企业具体实务操作时,运用了谨慎性原则,但仅将其体现于会计信息数据上,而没有对相关应用时间、范围和程序进行阐述。这会导致投资者看到的仅是孤立的数据,尤其是对于没有充分经验的投资者来说,无疑增加了理解的难度。
  四、运用好谨慎性原则的建议
  (1)有关条款要具有可操作性。会计理论界应加强专题研究,完善政策法规,解决实务中存在的此类问题。有关部门可以尝试制定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应用指南,指导会计实务,尽可能使谨慎性原则的应用不偏离其经济实质。
  (2)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保持客观、公正性。会计人员要加强专业职业道德素养,全面系统地掌握会计知识,注重各方面经验的积累,应用谨慎性原则时要能够准确把握其实质,掌控好尺度,力求客观和公正,避免主观随意性。
  (3)加强信息披露,便于使用者判断。企业的会计信息不应局限于财务数据,还应该对使用谨慎性原则的会计事项在财务会计报告中加以阐明。在报告中,不但要反映其金额,而且在附注中应全面披露事项的基本情况,使报表使用者清楚事实,以便作出及时、正确的判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谨慎性原则的应用范围将会更加广泛,其在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市场适应能力、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协调发展等诸多方面将发挥着不容忽视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玉龙,谨慎性原则在会计中的应用[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9,(04)
[2]魏德娥,谨慎性原则在具体准则中的体现及应用[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8,(11)
[3]张娆,浅谈谨慎性原则在我国企业会计中的应用[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0,(13)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