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计量经济学论文

物流企业EDI技术应用策略研究

2015-09-15 09:0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EDI最初是由美国企业应用在企业间订货业务活动中,其后EDI的应用范围从订货业务向其他业务扩展。其主要应用在国际贸易、海关、交通运输、政府和公共事业中。近年EDI在物流中广泛应用,被称为物流EDI。随着EDI逐步的成熟与完善,其在我国的应用也渐渐扩大,尤其在物流领域。尽管如此,相对于我国而言,它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法律层面的、技术层面的、效益层面的、管理层面的等问题。因此,这就要求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资金、时间、技术人员去研究,去完善,最终实现全国推广,各企业通用技术,以发挥出EDI的魅力。

关键词:EDI;集装箱配载;货运信息管理
1 EDI的定义与特征
  1.1 EDI的定义
  EDI是一种先进的计算机通讯与数据处理技术,其英文释义为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中文释义为电子数据交换。
  通俗地讲就是为了实现业务目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组织之间,在它们的信息系统之间进行自动交换预定义和结构化的数据。简单来说,EDI就是从一个信息系统把数据自动传输到另一个信息系统的一种方法。
  1.2 EDI的特征
  EDI的四点特征如下:
  ①处理自动化:EDI传递信息的路径是这样的,从计算机到数据通讯网络,再到商业伙伴的计算机。信息的最终用户是能自动处理传递来的信息的,而不需要人工的介入的计算机应用系统。
  ②运作规范化:一个成熟的、成功的EDI系统必定会有相应的规范化的环境来做基础。用报文这种方式来交换信息的EDI有着其深刻的商贸环境。目前商业化应用中最有效、最成熟、最规范的电子凭证之一是EDI报文[1]。
  ③单证格式化:企业间的格式化的数据是通过EDI来传输的。通常都是具有固定的格式与行业通用性的信息,如订单、发票、发货单和收货单通知等等。
  ④报文标准化:计算机能够自动处理的基本条件是EDI传输的报文要符合国际标准或行业标准。
  2 EDI在我国物流中的应用现状
  随着EDI技术逐渐被企业所接受,逐渐应用在企业运作中,下面看两个应用较好的实例,见证一下它的魅力。
  2.1 EDI在集装箱配载中的应用
  通过EDI传输给船长或相关部门已经配载好的集装箱配载信息报文,通过软件将被解析出来生成配载图而无需重新配载集装箱,只要通过测试集装箱船舶的船舶性能要素,诸如浮态、稳性和强度等,就能衡量配载信息的正确与否,之后重新配载不合理的少数集装箱,集装箱船舶在港停留作业时间得到大大的缩减,避免重复配载以及浪费人力、物力和时间,节约了成本、带来巨大经济效益,集装箱贸易的增长得到大大地促进。同时,以往采用人工、E-mail或FAX的方式传输集装箱配载信息,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通过EDI传输数据,EDI的安全保密技术可以解决信息的完整性问题、可鉴别问题、保密性问题、不可抵赖性问题、可靠传输问题[2]。
  2.2 EDI在货运信息管理中的应用
  “全程货运EDI网络信息系统”是江苏省1996年科技发展计划中BG96002-2项目内容之一,通过对它的开发与使用,是希望其能够满足客户端的数据信息来源采集功能和传输交换功能,从而实现江苏远洋运输公司同业务合作单位之间的业务单证交换这一商业活动,并构建了较好的标准化的通用软件平台,当与其它相关业务合作单位进行电子数据交换时。
  自1997年下半年,远洋货运管理信息系统投入生产使用以来,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为应用了该系统,一方面为公司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劳动强度得到减轻,成本和其他费用得以降低;另一方面工作效率得到了提高、货运服务质量得到了提高,事务处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也得以增强,并且提供了大量丰富、准确的信息交换给企业领导,密切与集装箱公司、储运公司、香港代理和二程船公司等业务合作单位之间的关系 [3]。
  3 EDI在应用中遇到的问题
  尽管EDI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也逐步趋近成熟,但还是存在诸多不得不亟待解决的问题影响EDI得到真正的推广,难以发挥其真正的实力。
  3.1 EDI主体计算机化,法律层面问题多
  电子传输是EDI的首要特征,通过计算机双方可以快速处理和收发信息,尤其是EDI系统的全自动处理这一功能,能够在数秒内就发出电文。在采用EDI这种方式来进行的商务活动中,根据交易双方按预先编制的程序,计算机就可以自动发出要约和承诺,合同遂成立,也毋需当事人参与其中。然而某些交易必须采用书面形式是大多数国家所要求的,合同的有效要件和证据必须是书面形式的,而这恰恰与倡导“无纸贸易” 的EDI相悖,成为了阻止EDI发展的一个法律障碍。因为EDI合同非常特殊的存在形式—由一系列的电子数据构成,并且合同的内非常容易于修改还不会留下任何的痕迹,所以正是由于这些不同于传统书面合同的特点,才导致在用EDI作为诉讼证据时的可采纳性和证据力打了大大的折扣[4][5][6]。
  3.2 EDI平台严重受损,技术层面问题大
  以互联网为平台的电子商务模式迅速普及和发展得益于便捷、廉价和宏大用户群的互联网的迅速推广。如EDI一样的便捷、易于操作的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正逐渐被大多数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所接受,这给EDI造成了巨大的冲击[4][5][6]。
  3.3 EDI用户被动应用,效益层面分析少
  曾在全国范围内对40多家EDI用户和EDI中心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应用EDI之前,并不重视对其进行效益分析,甚至根本没有去做效益分析的企业高达80%以上。为了满足客户的要求,改善与顾客的关系等诸多因素,多数企业用户才采用EDI这一技术,EDI的效益是显而易见的这一观念根植于它们的观念中,因此,认为再花费人力、物力去进行专门的效益分析是一种浪费。在一些企业用户看来, EDI的成本还是可以接受的,采用EDI的决策是企业为了发展全凭直觉而做出的。但是,由于我国的EDI在应用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实际应用EDI时,大多数企业用户和EDI中心认为其效益是不佳或不明显,这势必使EDI技术在我国的推广与应用受到严重的影响[4][5][6]。
  3.4 EDI从业人员素质低,管理层面效率差
  目前,在我国大部分物流企业中, EDI这一技术还只是个婴儿,并没有被完全了解,同时又缺乏来自独立渠道的基础教育。国内开展的一项调查,其对象为外贸行业,调查结果表明,目前缺乏对电子商务系统的了解就是困扰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第一大障碍。企业不热衷于EDI这一技术的作用源 于对EDI的了解不透,从而没法完全预见到EDI未来的变化及其对社会的影响[4][5][6]。
  4 推广EDI对策分析
  4.1 完善EDI法律体系,创造和谐商业环境
  为了保护平等竞争,保护公平交易,保护知识产权和商业秘密,保护消费者免受欺诈之苦,创造和谐的商业环境,物流企业必须注意既要有一个透明、和谐的法律环境,又要尽量减少参与和干涉,并坚决戒除对网络上发生的商业活动增加新的、不必要的限制,增加繁琐手续,或增加新的税收和资费。目前,需要完善EDI法律体系而制定的有关EDI的法律法规主要有:市场准入制度、电子系统安全措施、合同有效认证办法、信息保密防范办法,以及广告的管制、网络信息内容的过滤等[4][5][6]。
  4.2 发展EDI应用技术,打造先进运作机制
  EDI的推广应用,必须有简便易行的实现办法和运作机制。Internet为在我国迅速推广EDI应用带来了难逢的机遇。政府和有关部门应该积极配合研究,较好地解决了诸多不安全因素,如由于Internet的开放性、松散性、不设防性所带来的,这也为试用基于Internet的EDI创造了有力的条件,打造先进的运作机制[4][5][6]。
  4.3 降低EDI用户风险,提高系统整体效益
  EDI涉及到的范围较广,因此,应从社会的整体效益出发来开发与建设EDI。为了可以充分发挥EDI的整体效益,这就需要由一个非营利性组织从国家科技发展的整体利益出发,进行行业与部门之间的有效协调,降低用户风险[4][5][6]。
  4.4 提高EDI从业人员素质,吸取先进管理经验
  组织项目工作小组,制定项目实施计划,同时培训相关人员;然后,选择EDI网络服务中心,购买EDI软件,并对技术人员进行再培训。同时,鉴于Internet贸易零关税的实施,为了适应国际贸易的新形势,可以结合我国现有国情,主动地对从事电子交易的企业实行优惠政策[4][5][6]。
  5 结论
  尽管EDI近几年来在我国的发展速度非常惊人,其优越性也渐渐被展示出来,并且成为多领域的宠儿,但是基于用户方面的调查显示,仍旧存在需要进一步解决的诸多问题。企业通过使用EDI,重新思考与设计了企业组织的业务流程,并从中获取对如费用、速度、质量及服务等目前的经营状况的衡量。企业的组织内外流程、组织结构和企业文化的重组也必将受到EDI的深刻影响。
  参考文献:
  [1] 李向锋, EDI合同的若干法律问题研究 [D], 东北财经大学,(2004):1-50
  [2] 李馥佳, EDI在集装箱配载中的应用 [D], 上海海运学院,(2010):1-72
  [3] 施晓军, EDI技术在货运信息管理中的应用研究与开发[D], 上海海运学院, (2000):1-70
  [4] 李嘉刚, 电子数据交换在物流系统中的应用 [D],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 1-51
  [5] 周萍, 电子商务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 西北工业大学,(2001):1-54
  [6] 庄夏, 面向服务型的EDI模型研究[D], 西南大学,(2006):1-63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