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虽呈现较好的趋势,但还是存在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除了市场调整以外还需要国家加大对于经济的宏观调整。本文根据我国宏观经济管理过程的实际,探讨我国宏观经济管理在哪些地方需要创新以及创新的方式。
一、宏观经济管理的概念
宏观经济管理是国家政府以国计民生为目的,通过各种或抽象或具体的政策、经济制度和法律手段,对市场经济的运行进行总量和结构上的调解、控制的活动的总和。
二、宏观经济管理主体的创新
宏观经济管理主体也就是政府部门,对于主体的创新也就是政府部门的创新与政府岗位的创新。政府部门要在政府职能上进行创新,提高政府部门的工作效能,为市场独立自主发展提供政策支持。而政府岗位职能创新就是政府部门设定与市场发展密切联系的岗位,精简结构人员,选用强力人员,科学地设置管理层。
三、宏观经济管理客体的创新
宏观经济管理的客体是指宏观经济管理的对象,对于宏观经济管理客体的创新出了加强对于传统宏观经济管理客体的管理之外还要在根据全球经济发展与我国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要求。我们要确定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在肯定宏观调控的情况下尊重市场,保证市场的独立性。政府要逐步退出市场运行之中,市场要积极适应经济发展环境,促成市场法人的独立性。
四、宏观经济管理手段的创新
宏观经济管理手段就是在宏观管理时所采取的的措施,它包括多方面因素,管理手段是宏观经济管理中的重点,它也是保证宏观经济调整落实的重要一步。
(一)注重经济信息在我国宏观经济管理中的应用
宏观经济调控主要调整的是经济发展,因此政府部门要加大对于经济信息的管理应用,经济信息关系到政策的制定,因此在宏观调控的首要考虑因素就是经济信息,用经济信息促进宏观调控政策。同时还要加强对于经济信息机构建设的重视,信息机构可以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意见,可以保证政府部门对于信息的及时掌握。
(二)建立宏观经济管理信息系统
宏观经济管理信息是对于经济发展情况反应和管理特征的信息,信息系统的要依据计算机技术加强对于收集信息的总结和处理,建立管理信息系统就是要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计算机对于信息的自动化处理,进而加快信息的传播速度。信息系统的建立主要有多方面组成,它的建立一定要有计划性和系统性。
(三)建设合理有效的经济信息网络
宏观经济管理政策的制定依据就是信息反馈,它需要收集信息。而信息的收集是对于最新的信息进行收集,因此要准确地把握信息收集的原则。一是计划性,信息的收集要有目的性,它应该根据国家整体经济发展的形式进行,而不是单纯的依靠片面的信息。同时信息的掌握也要有重点,做到兼顾未来发展的需要。二是及时性,信息的收集是为宏观调控提供信息的,而宏观调控调整的就是当前国家经济面临的问题,因此信息的收集要具有及时性,能够准确反映当前的经济发展信息情况。三是系统性,信息收集要有持续性,只有持续的收集才能为宏观调控政策的改变提供信息。四是针对性,信息收集要有针对性,尤其是在经济发展的大潮中各种各样的经济发展信息都有,因此在收集信息时要强调针对性,根据经济发展的具体方向收集信息,同时还要保持经济信息收集的经济性,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收集,避免出现信息资源的浪费,把有限的人力物力应用到实处。
五、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
宏观经济管理的实现要依托政策的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需要多方面,政策制定决定着宏观经济管理的力度与目标是否实现,它是宏观管理中的重点,因此要根据国内外的经济发展情况制定科学的宏观政策调整。
(一)调整产业结构
我国经济的发展伴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但与第一、二产业相比,我国第三产业明显处于滞后的地位。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历程表明,服务业是吸纳就业的主要渠道。现行的经济结构对扩大就业和经济增长极为不利,因此,今后应更加注重第三产业的发展,充分发掘第三产业的就业空间和就业潜力,不仅要在投融资政策方面给与大力支持,还要对创业初期和对安排就业人数较多的行业在税费缴纳上给予政策上的优惠。
(二)扩大消费需求
我国GDP的增长主要是靠投资和出口。那些资本密集、规模较大的投资项目,提供的就业机会非常有限。而金融危机造成的订单大幅减少,出口下降,使得那些低技术含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吸收的劳动力也大大减少。因此,我国应该改变以往的GDP拉动形式,注重我国的内需和消费,利用国内消费稳定经济增长,扩大消费需求和服务业的发展,形成内需拉动增长的良性循环,从而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三)平衡城乡、区域的发展
城乡、区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使得就业环境差异大,劳动力更多地挤向发达地区。我国的高速增长主要来自于东部和南方,而中西部城市及欠发展地区城市经济基础薄弱,技术和人才缺乏,呈现出典型的“东高西低”的不均衡分配。因此,我国应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减少劳动力的跨区流动,缓解少数中心城市的就业压力,提高劳动力配置的效率,在各个地区都大力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
作者:何秀霞 来源:时代金融 2013年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