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

平衡计分卡在智力资本管理中的价值体现

2015-07-28 18:5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1智力资本的概念与构成
  1.1智力资本的概念
  智力资本的概念最早由经济学家约翰·肯尼斯·加尔布雷斯(John. Kenneth. Galbraith)于1969年提出,他认为智力资本是运用脑力的行为,而不只是知识,即智力资本不仅是静态资本,而且还是有效利用知识的过程,是一种价值的创造形式。斯图尔特(1997)将智力资本定义为能够被利用于创造财富的智力材料—知识、信息、知识产权和经验等,具体包括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和客户资本三者中的整体价值。加拿大管理会计师协会(1998)指出,智力资本是一切以知识为基础的,能够在未来为企业带来收益的资产负债表项目,包括技术、管理过程、智力产权等。Edvinsson和Malone在1997年将智力资本定义为一种对知识、实际经验、组织技术、顾客关系和专业技能的掌握,让组织在市场上享有的竞争优势。
  1.2智力资本的构成
  关于智力资本的构成内容,主要有三种代表性观点。
  (1)智力资本两因素结构。Roos (1998)认为,智力资本可划分为人力资本 (human capital)和结构资本 (structural capital),再根据内部或外部的区分,进一步将结构资本划分为与外界互动的关系资本、提升内部运作效率的组织资本以及与未来密切相关的创新及发展资本。人力资本则源自于个体的竞争能力、工作态度与智力机敏性。其中竞争能力包括个体拥有的知识和技术;工作态度包括个体的动机、行为和品德等方面;机敏的适应力则包括创新能力和模仿能力。结构资本包括关系资本、组织资本及创新与发展资本。Edvinsson于1993年所创造的斯堪地亚价值方案(Skandia Value Scheme)中将智力资本分为结构资本与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包括顾客资本与组织资本,组织资本是由创新资本与程序资本所组成,程序资本代表公司知道如何执行既定的策略;创新资本是公司创造未来成功的要素,它包含智慧资产及智慧财产。
  (2)智力资本三因素结构。Edvinsson(1997) 从市场价值与账面价值差异的不同来源出发,将智力资本分为人力资本、顾客资本与结构资本。其中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 指组织成员个人的能力、知识、技术、学习、经验等的总和;顾客资本(customer capital) 指组织的所有关键关系的总和,包括组织与顾客、供应商、上下游企业及网络成员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结构资本(structural capital) 是指公司内有利或有碍于员工追求组织竞争优势的路线、系统、程序和信息的集合,包括用来传达和储存智力资料的基础结构、信息技术系统、专利数据库、商标和版权等。Sveiby(1997)将智力资本划分为三个类别:内部结构、外部结构及个人能力。员工的能力系指员工处理各种状况的能力;内部结构则包含组织内正式及非正式的文化,亦包含了专利权、概念、模型、数据库及内部系统;外部结构则是由组织与其他利害关系人间的关系所组成,诸如:顾客、供货商、品牌名称、商标及声誉。人力资本对于组织而言,是极为重要的。因为没有员工,组织将无法正常运作。员工的能力、技能、训练、经验均属于个人能力的范畴。
  (3)智力资本四因素结构。安妮·布鲁金(1997)将智力资本定义为由市场资本、人力资本、智力财产资本和基础结构资本四个部分紧密结合的“混合物”。市场资产指组织潜在的、与市场相关联的无形资产,如商标、客户、分销渠道,以及特许权合同与协议。人力资本指组织成员所具有的专门知识、技能、创造性和领导能力等。智力财产资本指保护组织资产与基础结构资产的法律机制,主要有专有技术、商业秘密、版权、专利与服务标识等。基础结构资本是指那些能使组织发挥功能的技术、方法和过程,包括组织文化、销售管理方法、客户信息数据库以及沟通系统等。
  目前,认为智力资本由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和关系资本构成的三因素结构被学界普遍接受,也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
  2平衡计分卡与智力资本的关系
  平衡计分卡(Balanced Scorecard,简称BSC)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罗伯特·卡普兰(Robert S. Kaplan)和复兴方案咨询企业总裁戴维·诺顿(David P. Norton)创建的一套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平衡计分卡将企业绩效的评价分为财务、顾客、内部业务流程以及学习与成长四个构面,从这四个构面建立一整套财务与非财务指标体系,将企业的战略目标逐层分解转化为各种具体的相互平衡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并对这些指标的实现状况进行不同时段的考核,从而为战略目标的完成建立起可靠的执行基础。它不仅是一个指标评价体系,而且还是一个战略管理系统。
  平衡计分卡与智力资本都和企业的战略相关,可将二者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绩效管理系统。智力资本管理可促进企业的知识管理活动,发展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平衡计分卡则用于对企业的各种管理活动过程进行评价,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二者整合在一起可产生一定的互补效果。
  平衡计分卡基于平衡模式,重视竞争性优势战略,主要为内部管理需要而设计的,所以指标不多但指标间有明确的逻辑关系,各指标与财务绩效关系清晰,不足的是平衡计分卡没有考虑人力资本及知识创造过程,各项指标是静态的,未能考虑动态发展情况;而智力资本重视能力战略,采用动态流量模式以增加知识资本的积累,所以指标较多,不足之处是没有与战略及竞争力相关的指标。
 3平衡计分卡在智力资本中的应用
  由于价值创造是企业经营的最终目的,企业为获取最大价值,必须促进企业战略的达成,而平衡计分卡与智力资本紧密结合,才能更好地促进企业战略的有效达成。
  3.1运用平衡计分卡,促进智力资本的形成与发展
  平衡计分卡的战略目标、衡量指标和行动方案对智力资本的形成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智力资本构成中的关系资本是企业与客户、供应商、合作伙伴等的有益关系,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是智力资本绩效实现的核心。培育客户忠诚,与有价值的客户保持长期的合作关系是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平衡计分卡的顾客层面要求企业以目标顾客和区域市场为目标,调整自己的经营战略。企业的任务是盯住顾客,为顾客创造价值,并运用相关指标从顾客维度对企业收入的主要来源和盈利能力加以系统的评价。
  3.2运用 平衡计分卡的架构,强化智力资本管理
  面对飞速发展变化的外部经营环境,企业要取得持续竞争优势,必需适当地组织管理智力资本。企业可采用平衡计分卡来进行战略部署,通过发展知识管理指针有效地来实施知识管理。平衡计分卡与知识管理的关系可见表1。
  3.3运用平衡计分卡指标体系,实施智力资本的综合测量
  公司的市场价值是由财务资本和智力资本组成,在知识经济时代,智力资本在企业中的比重已超过财务资本,对智力资本的计量及评价已成为衡量企业价值的关键因素。由于平衡计分卡将企业绩效分为财务、顾客、内部程序及学习与成长四个构面,这四个构面中除了财务构面外,其余三个构面均为无形资产,因此可依据平衡计分卡这三个构面,将智力资本中的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和关系资本进行分解,并设置相应的绩效评价指标,对企业的智力资本状况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地反映。
  参考文献
  [1]Bontis. N. Managing organizational knowledge by diagnosing intellectual capital: framing and advancing the state of the field[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1999.
  [2]Edvinsson.L.,M.S.Malone. Intellectual Capital: Realizing your Company’s True Value by Finding its Hidden Brainpower[M].New yourk:Harper Business,1997.
  [3]Sveiby,K. E. The New Organizational Wealth :Managing and Measuring Knowledge-Based Assets[M]. San Francisco:Barrett- Koehler,1997.
  [4]范徵.知识资本评价指标体系与定量评价模型[J].中国工业经济,2000,(9): 63-66.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