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伴随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已经越来越明显,已成为社会各方面普遍关注。辽宁五点一线战略及沿海经济带发展战略中,存在着地方本位主义、各自为阵发展、产业结构规划趋同、港口等基础设施重复建设等因素,导致区域非均衡发展,为了实现辽宁五点一线战略及沿海经济带发展战略,必须用财政手段促进和保障区域的协调发展。
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unevendevelopment)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现象,特别是在经济转型或经济起飞时期更是一个普遍性规律。在我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也伴生着一系列不平衡、不协调问题,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不同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不断扩大及由此引起的地区经济的非协调发展已成为社会各方面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辽宁五点一线战略及沿海经济带发展战略中,存在着地方本位主义、各自为阵发展、产业结构规划趋同、港口等基础设施重复建设等因素,导致区域非均衡发展。为了实现辽宁五点一线战略及沿海经济带发展战略,必须用财政手段促进和保障区域的协调发展。本文则专门从财政的角度来分析辽宁五点一线战略及沿海经济带差距扩大的原因及其后果,并寻求实现辽宁五点一线战略及沿海经济带发展战略的财政政策。
一、辽宁五点一线战略及沿海经济带发展战略概述
2005年,为落实中央振兴东北的战略部署,国务院下发了《关于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是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要途径。为贯彻实施中央经济发展战略,辽宁省委、省政府经认真研究论证,在200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和全省"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提出了要努力打造"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的战略构想。"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是以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辽西锦州湾沿海经济区、辽宁丹东产业园区、大连庄河花园口工业园区为基点,包含大连、丹东、锦州、营口、盘锦、葫芦岛6个沿海市所辖的21个市区和12个沿海县市,长约1 400公里、宽约30-50公里,土地面积占辽宁的1/4、人口占1/3、地区生产总值占近1/2的沿海区域。这条经济带是以2005年辽宁省的"五点一线"发展战略为核心的,除了五个基点之外,还有一条从丹东到葫芦岛绥中的全长1443公里的滨海公路。通过"以点连线、以线促带、以带兴面"的空间发展格局,最终目标是立足辽宁,依托东北,服务全国,面向东北亚,把沿海经济带发展成为特色突出、竞争力强、国内一流的临港产业聚集带,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建设成为改革创新的先行区、对外开放的先导区、投资兴业的首选区、和谐宜居的新城区,成为东北振兴的经济发展主轴线和新的经济增长带。
"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全面启动一年多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各市、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果。主要标志是:全省以"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为主要标志的新一轮对外开放热潮已经形成;"五点一线"的开发开放战略已经在全省上下形成共识,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 "五点一线"作为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龙头"地位初步确定; "五点一线"的开发开放得到了党和国家主要领导的肯定,也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五点一线"将逐步发展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新的第四增长极的态势逐渐显现。
二、辽宁五点一线战略及沿海经济带发展战略出现的问题
辽宁五点一线战略及沿海经济带发展战略取得了前期重大的进步,但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地方本位主义存在
目前对区域协调发展影响最大的是地方市场分割行为和地方保护主义,因为它人为分割了市场、加大了市场资源自由配置的成本。虽然这一战略已经成为国家战略,但在一些地方的一些部门和少数领导干部对沿海经济带建设的战略意义认识不够,存在模糊认识,只关注自己小团体的利益,忽视沿海经济带的整体利益。因此,在总体推进上,在协调发展上,总是打自己的小算盘,造成一些政策推进乏力。
2.产业结构规划趋同
原本五点一线的产业结构差异很大,虽然六城市的第二产业都比较大,大多超过GDP总值的五成,都处于工业经济的阶段。但相对来看,大连经济发展的现代性程度最高,已经处于后工业经济阶段,而丹东、锦州、葫芦岛则处于工业经济的前期,第一产业比重相对较大。营口、盘锦则处于工业经济中期,第一、三产业比重相对较低,工业比重据点份额较重。辽宁沿海经济带战略的实施使得沿海区域各园区相继开工建设,在短时期内形成了"百花齐放"局面,但同时也出现了"百舸争流"态势。不同园区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雷同的现象十分突出,导致资源配置总体效率低下,区域竞争加剧。
3.港口等基础设施重复建设
随着国家对五点一线战略及沿海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大力支持,辽宁也加大了开发投资的力度,然而部分大连、丹东、营口、锦州等沿海城市港口等设施却出现了重复建设现象。这是由于一方面投资体制改革仍不到位,缺乏投资约束机制,另一方面,贷款管理体制缺乏对投资主体的约束。
三、辽宁五点一线战略及沿海经济带的财政政策
根据我国目前的财政税收体制,辽宁沿海经济带的财政资金来源应该坚持以中央财政为主,地方财政为辅的基本原则,用足多方面的国家政策,争取更多国家相关财政支持政策。
(一)努力争取国家财政的支持政策
目前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面临非常好的时机,国家宏观调控将"保增长"作为首要目标,因此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力度显著加大,这就非常有利于辽宁争取中央补助支持一些大项目的建设。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和建设过程中,应该积极争取区域开发建设的中央专项补助、各种税收优惠和土地使用政策,同时充分抓住财税体制试点改革的有利时机,争取辽宁沿海经济带作为我国的增值税转型改革试点。为此,积极向国家争取给予辽宁沿海经济带一定规模的专项资金支持,特别是要争取国家财政对港口、交通、机场、道路、水利等建设的专项支持。应建议中央比照滨海新区产业基金对东北基础设施建设给予特殊补贴。此外,鉴于辽宁兼具老工业基地和沿海地[1] [2] 下一页 --------- 区的特殊身份,应向中央积极争取增值税全面转型试点区域。
(二)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推进体制机制的创新
研究促进辽宁沿海经济带腾飞的财政支持政策,首先应通过深化改革,实现财政体制机制的创新。目前,辽宁沿海经济带却属于行政分割状态下的"个体"经济,要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打破行政区划壁垒和自我封闭的经济体系十分必要。与此同时,要进一步明确政策的适用空间,体现出不同区域空间适用政策的差别。对于沿海经济带六个市,要根据不同情况,不同经济规模,不同的承受能力,研究不同的财政政策。划分好政府间事权,明确责任,在辽宁沿海经济带区域内,可以考虑率先推进"省管县"财政体制的试点。
(三)积极完善辽宁省内的财政支持政策
地方政府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借力资本市场融资,制定相关的金融支持政策,包括发行地方债为经济带建设融资,建立产业发展基金支持经济带建设。通过税收优惠、税收返还(包括所得税、营业税或土地增值税返还)等措施支持经济带建设,发展地方财政功能,延长省财政税收增量返还政策的时限,确保政策的连续性、时效性。对投资装备制造业等鼓励产业的基础设施缴纳的土地出让金以及城市、村镇基础设施配套费等税费,按规定的最低标准征收。尽快制定《辽宁省(各市)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目录》,建立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采购制度,向社会发布并实行动态管理。省市各级政府的采购在同等条件下,应优先采购区域内企业的创新产品。
(四)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构建促进沿海经济带发展的多元投融资平台
1.建立辽宁沿海经济带产业发展基金。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设立产业发展基金,是促进沿海经济带发展,实现产业园区上规模、上水平的基础性前提。为此,应积极筹建辽宁沿海经济带产业发展基金。资金来源可以考虑以下几种:一是省财政每年现有的 3 亿元专项资金存量;二是整合部分财政专项资金;三是变现部分国有资产资源;四是积极争取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支持。由此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发展基金,通过财政贴息、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等形式,以支持沿海经济带的发展。
2.引导国内外风险资本为沿海经济带发展提供资金支持。让风险资本机构为私营企业技术开发活动提供股权投资、购买债券、契约贷款、技术开发贷款、租赁服务等财力支持,缓解企业尤其是中小配套企业资金不足的困境。此外,可以考虑允许各城市银行以发行技术彩票的形式筹集部分风险资金,以弥补该银行因资助研究开发项目所造成的亏损。
此外,还可以考虑运用中央财政代理地方发债的有利契机,通过项目储备、打捆包装形象设计等,适时适量推进地方债的发行,以多渠道筹集建设发展资金。
参考文献:
[1]郭庆旺,贾俊雪.政府公共资本投资的长期经济增长效应[J].经济研究,2006,(7):29-41.
[2]郭炳利.我国地方财政风险分析与对策[J].资源与产业,2006,(12):111-115.
[3]靳春平.财政政策效应的空间差异性与地区经济增长[J].管理世界,2007,(7):47-58.
[4]李克强.辽宁建设"五点一线"经济带[J].港口经济,2007,(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