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计划经济管理论文

“五点一线”战略中辽宁边境城市发展沿海经济

2015-12-15 12:0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2006年,辽宁省政府提出“五点一线”的战略发展方针,以沿黄、渤海的五个重点发展区域和一条贯通全省海岸线的滨海公路建设为核心,构筑起加速老工业基地振兴、全方位扩大辽宁对外开放的崭新格局。作为“五点一线”中唯一拥有边境口岸的城市,丹东市与其所辖的“两市一线三区”和辽西城市共同构成了“五点一线”的两翼。本文对丹东市发展沿海经济进行了SWOT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析了丹东及其所辖市区作为边境城市融入到沿海经济开发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五点一线;边境城市;沿海经济
引言
  丹东市,位于辽东半岛东南部,南临黄海,西接大连、鞍山、北连本溪,东北与吉林省为邻,城区与朝鲜新义州市隔江相望。它位于东北亚的中心地带,是环黄海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交汇点。丹东市辖两市(县级市)一县三区,即:东港市、凤城市、宽甸满族自治县、振兴区、元宝区和振安区,既是一个以轻纺、旅游、港口为特色的沿海城市,也是中国最大的边境城市,具有沿江、沿海、沿边“三沿”优势。作为“五点一线”中唯一拥有边境口岸的城市,丹东市在东北亚区域中的纽带作用不可忽视,探寻一条边境经济与沿海产业开发互动发展的路径十分必要。
一、丹东市发展沿海经济的SWOT分析
  (一)优势 (Strength)
  1、区位优势
  丹东是东北东部经济带、沈(阳)丹经济带、丹大(连)经济带、丹东到平壤和汉城经济带“四条经济带”的重要连接点,是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点,具有“四带一圈”的区位优势。
  2、 交通优势
  交通运输体系已形成陆、海、空立体的运输格局。当前,正朝着以临港经济区域为中心,以高速公路和铁路为骨架,结合水运和航空多种运输方式全方位协调的现代化、立体化、高速化的放射状的交通通道方向发展,形成“大交通、大口岸、大物流”的对外区域交通格局。
  3、 资源优势
  丹东依山傍水,沿边靠海,景色优美,气候宜人。淡水资源十分丰森林覆盖率达66%,已发现的矿藏资源有56种,电力能源充足,水电、火电、风电齐全。
  4、 产业优势
  通过较长时间的发展,形成了以汽车及零部件、机械制造、仪表仪器等为主的传统优势产业,以石油化工、农产品加工和食品工业等为主的新兴骨干产业,以电子信息与软件、生物制药等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的新的工业格局。
  5、 经济互补优势
  以丹东为核心的辽宁东部地区与其临近的朝鲜、韩国、日本等国有较强的资源、技术和产业等经济互补性。
  (二)劣势 (Weakness)
  1、 历史欠账多,经济基础底子薄
  由于朝鲜战争等历史原因和政治因素,直到1988年辽东半岛全部对外开放,丹东才得到国家批准为对外开放城市,与先期开放城市拉大了距离。由于历史欠账较多,目前丹东地区的经济基础还很薄弱,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非常之大,给该地区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很重的困难。
  2、 产业结构不合理
  由于受历史因素的影响,丹东重化工业的建设发展缓慢,在工业结构中形成“轻工过重”和“重工过轻”的格局,工业经济的发展与工业化应达到的进程不对称,限制了物流业的发展。
  3、 管理体制相对落后
  以物流业为例,在物流业的管理上,物流部门和其他部门相互牵连,管理物流部门和提供行政服务的机关不是单一的,因此,物流的许多活动被割裂成各个部门,如交通运输、邮电通信、对外贸易等,各部门之间缺乏高效协作,耗费大量时间和成本,成为物流发展过程中的 “陷阱”,制约了物流行业的发展。
  (三)机遇( Opportunity)
  1、 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为辽宁省东部地区中国大陆海岸线最北部的水陆中转联运港丹东港吸引国内外发达国家和地区资本和技术,发展临港工业和完善地方产业结构提供了良好契机。
  2、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
  东北亚良好的经济合作环境和动向给占有重要战略地位的辽宁省东部地区提供了进一步开放和与朝鲜、日本、俄罗斯等国家开展经贸合作的良机,促进了丹东与朝鲜半岛在交通设施方面的合作以及南北朝鲜--中国东北三省地区--俄罗斯远东地区的交通枢纽的构建。
  3、 环渤海开发
  2005年,国家“十一五”规划提出加快环渤海地区的开发与开放的战略部署,辽宁东部山区沿海地带地处环渤海北翼辽宁沿海地区,是东北地区唯一的出海口,兼具两大经济区的优势,对完善环渤海地区的发展作用显著。因此,环渤海地区的开发将为辽宁东部沿海地区提供难得的发展契机。
  4、中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为“使丹东等边境地区具有物流贸易集散、进出口加工和国际商贸旅游等功能”、“构筑同周边国家开展国际贸易、投资、科技、旅游等合作的平台”、“促进对朝路、港、区一体建设”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使该地区能够更好地参与区域经济的竞争并融入到经济全球化的大局中。
  5、“五点一线”沿海产业带开发
  在“五点一线”沿海产业带开发战略中,丹东是“五点”中最东部的一个支点,这将为丹东带领辽宁东部山区沿海地区成为东北东部经济带和辽东半岛经济带的重要交汇点、成为引领辽宁老工业基地经济腾飞的重要一翼以及加速对外开放提供强大动力。
  (四)挑战 (Threat)
  1、与“五点一线”其他点的竞争
  在“五点一线”的布局中,几个港口城市之间的位置距离较近,竞争激烈。从“五点一线”的产业布局上来看,“五点”的都是以发展临港经济、构筑沿海经济体带、建设临港产业园区为发展方向;都是以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建材、物流等产业为主导产业;都是以发挥沿海、港口区位优势招商引资为发展方式。因此,重复建设、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浪费、盲目竞争、地方保护主义等问题是辽宁东部沿海产业带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
  2、城乡差距扩大
  国际经济环境的改善以及国内一系列沿海开放政策的提出为辽宁省东部沿海市县提供了难得的发展契机,大大促进了沿海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但是,辽宁东部大部分农村,山多、平地少,耕地面积小,其基础产业农业的发展缺乏竞争力,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与沿海城市之间的差距日益扩大。城乡差距的扩大必定会加剧社会矛盾,影响社会稳定,最终会制约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3、经济社会的发展对资源环境的破坏
  辽宁东部沿 海地区的发展主要依靠发展临港型大工业,重点包括装备制造、造船、石化、钢铁等产业,在这些临港产业大力建设和发展的同时,对生态环境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沿海地区工业集中,人口密集,每年的工业污染物与生活污水、垃圾的排放量都很大,对海域资源及生态环境均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其中尤以工业废水的污染最为突出。如何协调沿海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将是辽宁东部沿海产业带面临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挑战。
二、 丹东发展沿海经济的作用机制
  (一) 市场化机制
  市场机制主要体现在:
  1、积极培育以市场为主体的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即发挥丹东作为东北东部经济带、沈(阳)丹经济带、丹大(连)经济带、丹东到平壤和汉城经济带“四条经济带”的重要连接点以及东北亚经济圈中心点的作用,推动丹东与东北东部城市群的合作以及积极参与朝鲜的开放开发,推动鸭绿江流域的丹东—新义州的合作开发;
  2、完善产业转移机制。尽快形成以市场为主导的产业转移模式,吸引日、韩等发达国家以及沿海发达城市和地区在丹东的投资与开发,带动丹东及其周边地区经济的全面腾飞;
  3、完善区域投资机制。充分利用本地资源,结合地方特色,大力发展支柱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导政府、社会、民间等多种主体投资。同时,积极引导外资投向,提高引进外资质量,把合理利用外资结构和区域经济调整结合起来,做到规模、质量、效益并举;
  4、构建对外贸易与国际合作格局。同发达国家和地区建立经济、技术、贸易关系,利用它们在国际市场、国际贸易、国际合作中的优势,促进辽宁东部地区的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
  (二) 政府引导机制
  1、区域发展战略、规划。包括中央政府根据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以及东部沿海地区发展的需要出台的战略、规划等相关文件以及地方政府依据地方发展需要制定的规划等;
  2、区域共同发展政策。包括区域合作政策、区域产业政策、区域投资政策、区域财政政策、区域税收政策、区域创新政策等。
  (三)区域协调机制
  1、宏观层面
  在中央政府宏观调控下,确定东北地区振兴的总体思路、主要目标和发展任务,统筹协调区域经济发展,加快东北地区振兴,引导东北地区的区域合作。加强东北与东中西部地区的联系和协作,形成区域合作、互动、多赢的协调机制。鼓励发达地区参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加强东北地区与京津冀、山东半岛、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的经济联系,支持东北企业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
  2、中观层面。构建跨行政区的公共平台和协作网络,建立东北四省区高层协调会议制度,协商解决制约区域发展的重大问题。在东北地区高层协调会议制度的大框架下,设立不同领域和层次的协调机构,使之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平台,推进区域合作和协作,为区域共同发展提供组织保障和制度基础。
  3、微观层面。以大连都市区为龙头、以营盘都市区为主体、以锦葫都市区、丹东都市区为两翼,以重点的城镇组群、城镇为支点,以综合交通体系为“骨架”,形成与辽宁三大经济板块相交融,与京津和东北腹地相呼应,与东北亚城镇走廊相契合,与辽中城镇群相衔接,产业布局合理、职能分工明确,生态网络完善,城乡协调发展,高度一体化的沿海经济带。
三、丹东市沿海经济发展路径——一港两带三区多点
  丹东市在发展沿海经济的过程中,应坚持以“把丹东建设成为中国东北东部现代化沿海港口城市”的战略为核心,发挥沿海、沿边、沿江的地理优势,抓住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沿海开放和东边道铁路建设的契机,以丹东为都市区中心,以东港为都市区副中心,形成“双中心”格局,打造“一港两带三区多点”发展的新格局,使该地区积极融入东北亚区域经济大循环当中。
  (一)“一港”
  即丹东港,位居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和环渤海经济带的东端,背负东北,南临黄海,东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隔江相望,是距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最近的国际化港口,我国东北东部地区唯一的国际贸易商港。
  1. 以港兴市。充分发挥大东港内引外联的作用,推动整个腹地区域经济的开放和发展,成为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之一;
  2.合理化产业布局。围绕大东港这一出海门户,在巩固原有优势产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沿海先进的装备制造业和临港工业,带动内陆地区高新技术产业、有特色的轻工业、农产品加工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3. 以港兴工。围绕发展重化工、装备制造业等吸引建设一批大项目,打造以石油化工、机械制造、电力能源、粮油加工、仓储包装等为主导的产业体系,形成辽东地区和半岛经济区重要的临港工业带及东北腹地主要物流集散中心;
  4. 港区联动。利用港口货物装卸、分拨等优势与保税区免征关税和海关特殊监管的优势相结合,实现货物在境内外自由快速流动,形成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采购和国际转口贸易四大功能,积极推进港口与保税区联动,实现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5. 发展“总部”经济。以发展临港经济为重点,充分发挥临港经济区的招商载体作用,加强同跨国公司的对接,按照“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发展模式,积极引进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
  (二)两带
  即黄海经济隆起带和东北东部经济崛起带。
  1. 黄海经济隆起带。通过在120 km 长的海岸线建设连接大连地区的黄海经济隆起带,加速丹东与辽宁沿海经济带的融合,主动承接大连经济社会发展的辐射,更好地承接区域经济辐射和产业转移,使其尽快融入以大连为龙头的辽东半岛对外开放经济体系,加速沿黄海各中心城镇的经济发展,并努力形成自己的产业特色。
  2. 东北东部经济崛起带。以丹东这一唯一港口城市为支点,以1400多公里为直径,与东北东部铁路沿线的其它12 座城市共同构筑东北东部经济崛起带,形成紧密型区域经济合作共同体,促进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资源整合,延伸和拓展丹东经济腹地,使其成为港口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三)三区
  “三区”就是依托丹东港,建设出口加工区、仓储保税区、综合功能服务区。
  1. 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展对外加工贸易,打造出口加工区,促进丹东乃至东北东部地区出口加工经济迅速增长以及港口和物流业的发展,发挥其对丹东城 市群经济的辐射、示范和带动作用;
  2. 通过修建连接朝鲜的专用公路桥和完善区域公路网,打通铁路新通道,提高港口生产能力,抓紧改善机场条件和进一步改善口岸通关设施等一大批路、桥、港改造工程;
  3. 通过积极争取申办出口加工区、仓储保税区和互市贸易区,加快发展丹东边境经济合作区和临港经济区,实现以路港带区、以区促路港的协调发展及港区联动发展,推动对朝贸易和对外贸易快速发展;
  (四)多点
  “ 多点”是指在东港建设黄海经济隆起带的基础上, 在凤城建设百里经济长廊, 在宽甸建设特色产业示范基地,发展县域经济,在10余个中心镇形成具有特色产业支撑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1、东港市——打造百里经济长廊
    东港市坐落在黄海岸边,较强的临港沿海地区承载能力以及开放条件好的区位条件使其能够依托大东港港口牵动并承接大连国际航运中心的辐射。通过产业园区和临港工业区建设,提高东港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大力发展临港经济和出口加工业,将使东港打造成以临港经济为核心、沿海开放为特征的黄海经济隆起带。应尽早形成以东港、前阳经济开发区为临港工业先导区,10个乡镇特色专业区为辐射区的“一带三区”工业经济框架;以机械加工、现代物流、特色农业和电力能源四大基地支撑东港市经济发展的新格局,因地制宜推进城镇化建设,把中心城镇经济做大做强;
  2、凤城市
  凤城地区南接沿海开放之力,北承沈阳中部城市群辐射,东入东北东部经济带,应加强与沈阳中部城市群和东北东部地区合作与交流,立足资源优势、产业基础,以机械制造、矿产资源开发和旅游产业等为重点,以沈丹高速公路凤城段为轴心,在凤城北部形成 “非”字形“百里经济长廊”战略格局。在“丹本”高速公路两侧建设以黄金、硼化工、建材、煤炭、耐火材料等产业为主的7个工业园区;以红松、棚菜、烟草、水果、板栗等为主的10个特色农业产业带和以凤凰山、大梨树、鸡冠山等为主的5个省级以上旅游风景区;
  3、宽甸县——特色产业示范基地
  利用 “一江两路”地理优势和生态、资源优势,突出生态特色,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以龙头企业为牵动、以绿色品牌为主攻方向,建设东北东部山区特色产业示范基地,构成三条纵向走势的公路和一条横向走势的铁路而构筑的“三纵一横”产业布局,积极融入东北东部经济带建设,把宽甸县的发展融入到沿海大开放中来,实现其经济社会的全面快速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规划(2005-2020).
[2]辽政办发[2006].辽宁省区域发展“十一五”规划.
[3]程绍祥. 丹东港发展中的问题与探索[J]. 港工技术,2004,第4期:29-31.
[4]姜楠,张正. 辽宁省东部山区经济发展战略研究[J]. 辽宁经济,2005,第2期:22-23.
[5]王风岸. 实施辽宁沿海大开放战略接轨环渤海产业带[J]. 领导之友, 2004,第3期:33-34.
[6]王敏华,张宏江.鸭绿江华章——崛起奋进的丹东港[J].中国远洋航务公告,2003,第10期:40-42.
[7]张颖. 丹东发展临港经济的构想和对策[J]. 理论界,2007,第3期:61-62.
[8]吴云勇.发挥区位港口优势建设现代物流中心——丹东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的定位及发展战略[J].商品储运与养护,2007,第2期?:16-18.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