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地质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1,2,3,4],是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最重要的一门专业理论课,也是该专业本科生真正接触到有“油味”的第一门专业课程,因此,该课程不仅是一门传授专业知识的课程而服务于就业和考研,更是一门高度综合培养学生能力的课程。如何上好这门难度大、要求高的专业课程,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是每位专业教师不断迫求的目标[5]。在多年的石油地质学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提高课堂授课质量的以下几点体会。
一、结合油气勘探开发形势激励学生学习兴趣
常言道:“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就必须要精心准备、讲好绪论课。绪论课讲解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对主讲教师的信任程度,从而影响课程学习的效果。为此,作者在绪论课的讲解上花费了较多的精力和时间去准备,并且每次讲授内容都有所改进和完善,补充了学科的最新进展。除了讲授课程的研究对象、课程性质、学习内容和学习任务外,更重要的是跟踪国内外油气工业的发展,阐述国内外油气勘探与开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了解油气世界的储产情况,油气与国家能源战略和能源安全、国际油价波动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油气与国际政治格局、油气与环境保护、油气与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等一些相关专业问题,如我国的“西气东输”工程,就是为了优化中国能源结构,促进经济的发展。学生会从中领略到找油找气工作的重要性和使命感。因此,专业教师要尽力使学生置身于当今油气工业发展的形势中,让他们认识到我国油气工业的发展取决于高层次的人才,促使他们在学习上产生责任感和紧迫感。实践证明,这样的绪论课给学生全新的感受,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为课程的顺利进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认真钻研,组织好教学内容是上好课的前提
人们常说:“台上一分钟,台下一刻钟”。对高校教师来说,要在有限时间内,有目的、有计划、最优化地将课程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还要开拓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必须在上课前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认真组织好教学内容,这是上好课的前提。
石油地质学被视为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看家课”、“龙头课”,学生对该课的“期望值”很高,同时也很重视。每当站在讲台上,看到台下上百名同学充满信任和期待的目光,就感到自己的责任重大。如果讲不好课,就是失职,是误人子弟;贵任心激励授课者在教学上不惜花费相当多的精力,提炼最佳的表达语言和手段,精心组织教学内容,投入的精力越多,准备得越充分,讲课效果就会越好。因此,就必须全身心投入,要提高授课质量,必须使每一堂课都能达到最佳的输出信息和接收效果。
为了不辜负学生的期望,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首先必须刻苦钻研,吃透教材,并把握学科整体的现状和发展动向,使之成为学生便于接受。在组织教材时应按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围绕重点,难点,适当调节教材内容的讲解顺序,组织好教学内容。石油地质学教学内容多而学时有限,在课堂讲授中不可能做到面面具到。主要把握好课程结构体系,石油地质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就是生、储、盖、运、圈、保六大成藏要素,将其归纳为成烃—成藏—油气分布规律的结构主线和重点展开,在强调主线的同时,不时提醒学生注意课程的系统性和逻辑性,本课程与先期课程和后续课程的关系,当让学生将这些内容联想置于先期所学课程的框架当中之后,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更有助于掌握和记忆,同时有利于学生把握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并将所学课程融会贯通,培养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在充分讲解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原理的基础上,有些资料性或应用性的内容让学生在课下自行阅读或通过实验课、习题课、查阅资料的方式加强理解。如在讲油气分布规律时,由于油气聚集、分布规律随具体的地质条件千变万化并具有复杂的层次性,因此就着重阐明油气聚集的基本规律,层次性及含油气系统的概念,结合实例剖析重要代表性类型盆地的油气富集、分布规律,以利于学生举一反三。同时,在广泛阅读有关资料的基础上,结合课程的进展适当加入国内外及授课者在科研工作中经历的成功和失败的实例,将自己在多年的科研实践中的研究成果和油田实例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加深学生对讲授内容的理解记忆,解决课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以开拓学生视野,了解学科的发展动态,为以后的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事实证明,课程结束多年以后,还有学生能够回忆起一些课堂上所讲解的实例及对他们投身研究工作的影响。
三、采用多手段课堂教学方法是上好课的关键
石油地质学是一门理论体系较完整,涉及面广、以叙述性内容为主的课程。许多内容似乎一听就懂,但真正做到融汇贯通却很难。传统的专业课课堂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听课的方式,把老师讲、学生听,单纯传授知识看成是教学活动的全部内容,久而久之,学生在课堂上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你讲你的,我干我的”的现象。单纯靠课堂讲授,可以传授给学生大量理论知识,但由于缺乏感性认识,并且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往往很肤浅,许多学生靠死记硬背应付考试,但考试后不久,一些概念问题就搞不清楚了,这样将不可避免地造成学生死记硬背,高分低能的现象,如何让学生灵活掌握知识而不是死记硬背来应付考试,给教学中提出了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必须在教学思想和手段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全面培养学生能力。
1.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拓展授课内容
利用多媒体、制做课件等现代化手段来丰富、扩展授课广度和深度。石油地质学课程全部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学手段形象化,尽可能利用其动画功能,加强对比、比较、演示和过程分析,学生感觉课堂教学不再抽象,而是言之有物,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增加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
2.在课堂教学中,坚持少而精的原则
精就是明确重点和关键。课堂讲授要源于教材,高于教材,力求做到重点突出,难点分散、抓住关键,起到引导解惑的作用。要使精讲达到预期的效果,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自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自学要抓好以下几个环节;一是以教材为中心,指定参考书、让学生在学习中,开阔眼界,从多角度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二是根据教学进度,要求学生预习,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三是课堂教学中做到精讲,留给学生充分活动时间,让学生讨论,允许学生当面提出异议,各抒己见,百花齐放。四是课后布置作业,作业要有部分相当难度的习题,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采用“问题教学法”进行教学
传统教学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尽管讲的很认真、很投人,却常常使课堂变得呆滞、沉闷,教学效果不理想。而“问题教学法”是通过提出问题、解答问题、检验答案三个重要环节实现教学的。教师根据教学大纲,钻研教材,在深人了解学生情况的基础上,在每一章正式讲课之前,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听课和思考,从而激发起他们探求问题答案的强烈愿望,提高他们对课堂教学的参与意识。对一般性问题,教师通过自己精炼的讲述解决;对较为重要和复杂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前通过阅读教材和其他参考书,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在讲解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并给予恰当的引导,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同意见可争论,讨论结束后由教师进行简要的总结。这种讨论既深化了课堂教学内容,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和演讲能力,每次讨论课学生都争先恐后上台,绝大多数学生喜欢这种别开生面的教学方式。这样可使教师以主导者的身份,学生以认识者身份直接参与课堂教学,使课堂讲授成为师生双向参与的生动活泼的学习过程,从而引发学生愉快的学习情绪。
4.加重实践环节训练
石油地质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为配合课堂理论教学,就必须加强实践环节的训练,我对原来使用的习题进行了大量补充和修改,将其他院校石油地质专业使用的习题与我校以往使用的习题以及科研中的实际资料结合起来,使其更加完善,由于这些习题是紧紧围绕课堂理论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实践训练的,并且大多数习题都来源于科研实际问题,因而大大提高了学生对课堂理论知识的深化理解,收到了良好效果。
总之,在教学中应改革单一的教学方法,而具体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相互关联的。在课堂教学中,不要因循守旧,按照一种固定的内容和模式一教数年,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必须灵活运用各种方法,不断改革,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凤琴.“石油天然气地质学”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J].中国地质教育,2006,(4):109-111.
[2]王震亮.“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课程教学改革中的有益尝试[J].高等理科教育,2004,(4):60-63.
[3]李潍莲,陈冬霞等.加强“石油地质学”实践教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J].中国地质教育,2009,(1):101-103.
[4]林小云.《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课程教改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理工卷,2007,4(2):318-320.
[5]卢双舫,刘吉余.从精品课的评审标准看我院提高教学质量的努力方向[J].高等教育研究,2005,(2):37-39.
(作者单位:西南石油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四川省成都市)
来源:知识力量·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
作者:王顺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