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巴马创落实十八大精神精品 走人瑞圣地旅游康庄道。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健全管理机制;完善相关法规,坚持依法治旅;高起点定位,重科学开发;创新投入体制,加快精品建设;整合优势资源,营造良好环境;坚持保护优先、纳入农村建设;加强宣传教育,强化生态意识;加大扶持力度,加快环境建设;突出政策扶持、完善服务设施;深挖文化内涵,建设人才队伍以及深挖文化内涵、建设人才队伍等。
【主题词】十八大 生态旅游 探讨 巴马
“此景只应天上有,人生能有几回游。”这是全国政协原副主席杨汝岱到巴马神奇美丽的自然景观时,由衷地发出的感慨。是啊,向往青春永驻,追求健康长寿,是千万年来人类一直追逐的梦想。而巴马正是创造生命奇迹的地方、是世外桃源、人间遗落的一片净土、是养生长寿度假的理想天堂。近年来,巴马提出了打造“寿旅名县”的战略目标,并成功依托长寿品牌和生态资源做大、做强旅游行业,较好地实现了经济、社会和环境三大效益的统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以落实十八大精神为目标,利用得天独厚的旅游品牌优势和资源优势,及时、便捷、高效地抓好各项建设,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走出一条人瑞圣地旅游事业的康庄大道。
一、巴马生态旅游开发的基本状况
(一)生态旅游开发的优势和条件
巴马地处广西西北部,面积1971平方公里,聚居着瑶、壮、汉等12个民族。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是一处至今仍保持完好的原始生态处女地:这里远离尘嚣,环境清幽,峰峦叠嶂,四季常青,雨热同季,冬暖夏凉,宜物宜人,被称为“天然氧吧”。有千姿百态如魔法世界的百魔洞、如梦似幻的时空隧道百鸟岩、神秘莫测的世界第三大天坑群、终年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碧波荡漾的盘阳河。在这片充满神奇的土地上,演绎着无数的生命奇迹;丰富而独特的养生长寿旅游资源,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海内外人士来观光、度假;长寿现象倍受世人关注。巴马作为世界著名长寿之乡,长寿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独特,近年来发展步履坚实,异军突起,摘取全国旅游标准化省级示范县、广西优秀旅游县、全国县域旅游之星、中国十佳最美小城、国家4A级景区等诸多名片,是自治区明确重点打造的长寿休闲养生旅游业重点品牌,是广西继桂林、北海之后精心打造的重要旅游名片。
人脉源长,寿泽古今。巴马自古以来就是中国著名的人瑞圣地。长寿现象一直倍受国内外人类学家和医学界的关注。长寿资源品位高、名气大;类型多、互补性强;特色鲜明、吸引力强。有独特的地质地貌和历史悠久的人文历史,有神秘诡异、恢宏奇异、千姿百态的山水自然景色,还有绚丽多彩、深沉悠远的人文景观。地理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对于渴望暂别喧嚣城市生活,回归自然,亲身体验大自然之美的世界游客来说,巴马无疑是休闲度假疗养的人间胜地,更极具科考价值。温总理曾赞扬“巴马山好水好生态美,是个养生长寿的好地方”。巴马不仅是世界著名的长寿之乡,也是一片投资置业的热土,巴马正展现出独有的魅力和灿烂的前景。景色神奇人欲醉,养生天堂在巴马。巴马将以它独特的长寿旅游元素融入世界的脉搏,给人类缔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二)旅游开发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旅游观念淡薄,生态知识贫乏
人们普遍对旅游开发价值的认识不全面,许多人文景观资源尚未有效挖掘、整理和宣传、推介。对谈旅游、谋旅游、搞旅游的氛围还不浓。在开发旅游资源时,缺乏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全面的科学论证、评估与规划。同时,旅游者的生态旅游知识贫乏,环境保护意识差,影响自然保护区植物的生长发育和更新。
2、缺乏监管机制,监测设备短缺
在开发旅游前未制订详细的旅游规划,盲目发展,导致旅游开发失控。在自然保护区缓冲区甚至核心区内开展生态旅游活动,造成保护对象受到损害。在旅游保护区中,很少定期进行环境监测。一些保护区已出现人满为患的现象,使原动植物赖以生存的地域减少,它们的生活空间和养料系统也发生变化。
3、法制有待健全,人才亟待培养
旅游环境和秩序有待改善和规范。虽然指定了一些与生态旅游的发展和环境保护相关联的法律和法规,却缺乏相关方面的法律制度的约束。懂生态学和旅游学知识,能正确把握生态旅游内涵的专业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严重缺乏。
4、缺乏建设资金,开发投入有限
由于财力拮据,资金短缺,导致旅游景点景观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特别是交通、通讯等设施远远不能满足要求。支撑旅游吃、住、行、游、购、娱等服务管理设施基本空缺,不具备大规模接待游客的条件。
5、文化挖掘不深,结合产业不够
文化底蕴深厚、氛围浓郁、独具特色,发展旅游潜力巨大。但对资源挖掘、提炼、包装不够,在文化、文物的搜集整理、加工以及挖掘文化价值上还远远不够。文化与旅游未能有机结合,致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不足、不快。
二、巴马发展生态旅游的几点建议
建立巴马长寿文化生态旅游名县,应以长寿乡村作为切入点,点、线、面相结合,把构建桂西旅游圈和广西黄金旅游带结合起来。以“全面控制、永久保护”为指导思想,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指引,以生态旅游、养生度假为主要方向。打造一个集“养生度假、有机农业、高端净水”为一体的世界级生态文明样版。
要以落实十八大精神和实现休闲养生旅游高端化优质化为目标,走休闲养生旅游路子。坚持高端化优质化发展方向,是巴马旅游实现转型提质的必由之路。要发展品牌高端化、基础建设高端化、旅游产品高端化、旅游服务优质化。以最小的经济社会成本保护资源和环境,创造一流的生态环境和生活质量,确保全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1、坚持政府主导、健全管理机制
人民政府要再接再厉、勇于担当、敢于负责、善于落实,努力建设勤政务实、运转高效、依法管理、清正廉洁的政府。要凝心聚力、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全面提升“创新巴马、精致巴马、生态巴马、幸福巴马”建设水平。
全机制。正确处理好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的关系,是纵深推进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的一个关键。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能力,通过产业政策手段积极引导、规范旅游市场主体的行为。成立专门管理机构,负责对旅游工作实行宏观管理,制定发展战略并监督其实施,通过多渠道投资融资,建设旅游宾馆、旅行社、旅游车队等企业,大力培养本地的旅游业经营管理、导游人员。要充分考虑当地群众的利益,鼓励和引导群众制作相关旅游产品,提供向导等服务,促进农民增收。
二是同心协力。旅游业具有拉动投资和消费双重效应,能够刺激经济增长,解决社会就业等社会问题,是发展生态经济、富民强地的最直接、最有效的产业突破口和结合点,同时,旅游业又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部门、各行业大力配合支持,所以要本着“政府主导、企业投资、市场运作、群众受益、持续发展”的原则,形成领导牵头、部门分工协作、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加强旅游宣传和引导,从而形成全社会都支持配合旅游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2、完善相关法规,坚持依法整治
一是有法可依。要建立健全旅游服务监管体系,实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有效提高生态旅游良性发展和持续发展的能力。建立生态旅游的法规体系和标准,使生态旅游开发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立足生态环境的承受力和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把严格保护、合理开发和科学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促进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进。同时要积极做好自然遗产等相关项目的申报工作,切实加强景区的保护与建设,带动生态旅游的基础设施建设。
二是依法治旅。要加大旅游执法力度,整顿和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促使旅游业走“开发中保护、保护中开发”这一健康、可持续发展道路;做好旅游市场整顿和规范工作,落实旅游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旅游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3、高起点定位,重科学开发
要树立高端品牌,抓住时代热点。从增进环境优化与人文关怀互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角度,探讨制约因素,寻求解决之道。要有一流的建设,一流的管理。要以重点乡镇旅游开发规划为骨架,不断制定完善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措施,形成以重点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专项规划为支撑的生态旅游规划体系。华昱巴马养生旅游项目的两个重点就很有创意:一是以功能养生、商务养生、度假养生为功能定位,把百魔洞开发成集长寿养生、民俗体验、休闲娱乐为一体的4A级旅游景区和综合型养生度假基地;二是以养生与度假休闲为功能定位,打造以高端客户为目标人群的龙洪养生度假区。最终建成一个有特别地理个性、有文化影响魅力的国际知名社区。此外,将沿盘阳河两岸沿线建立有机农业区。同时对盘阳河、龙洪河水资源实施保护。争取三至五年将其建成中国最美丽、最生态的示范农场。
在编制旅游区总体规划时,必须对旅游区的地质资源、生物资源和涉及到环境质量的各类资源进行认真的调查,制定符合县情和生态旅游开发目标的生态旅游发展规划以及土地利用规划、景观规划、水资源和能源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各种专项规划,实现总体规划与专项规划的衔接统一。也就是区旅游局陈建军局长所提出的:要与巴马整体规划和自然条件结合起来、与广西旅游发展结合、与世界发展的潮流结合、与民族文化、民俗风情结合、与广西创建生态文明示范区结合起来,特别要注重环保,加入生态养殖。要从生态角度严格控制服务设施的规模、数量、色彩、用料、造型和风格,提倡以自然景观为主,就地取材,依景就势,最大限度地降低人为因素对自然环境的干扰和破坏,体现自然之美与和谐之美。
4、创新投入体制,加快精品建设
要“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时代发展无止境、认识真理无止境、理论创新无止境”。这是十八大提出的英明论断。
一是创新体制。要大胆对外开放、招商引资,通过经营权转让、引进资金、技术和管理,提高景区开发、保护、管理水平。全面实行产业发展项目化、资金投入多元化、建设管理标准化。坚持采用公开、公正、科学的方法和规定的程序对旅游资源开发进行招投标,确保开发档次。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建立“多渠道筹资、多方式合作、多元化经营”的旅游投入体制。
二是开发精品。要深入挖掘文化元素,打造旅游文化精品,传承和发扬地域文化的精华,从“观赏和保护现代生态为主,感知壮瑶文化为辅的自然与人文生态旅游地”这个定位出发,形成以甲篆、龙洪自然风光为主线,以神奇的长寿文化为热点,形成以长寿宫、水晶宫、龙洪和赐福湖为核心有效辐射全县的旅游精品开发网络。
5、整合优势资源,营造良好环境
一是坚持保护优先。做到开发与保护并重,加强景观协调板块的引导和控制,塑造好区域整体景观。力求旅游风景观光点联成一线,实现资源优势互补,成为集旅游、度假、娱乐、休闲为一体的知名旅游胜地。
二是加强环境整治。要加强对与旅游密切相关的环境保护法律和法规的宣传和实施,完善生态环境质量监测报告制度、舆论监督等制度,加强平安文明旅游景区创建,加强景区基础设施的改造完善提升,加强环境卫生整治,加强讲解员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加强经营摊点的管理,加强景区的安全防范工作。还要根据生态旅游出现的新问题不断地完善和充实旅游区的规章制度,使生态旅游成为安全、舒适、愉悦的理想活动。
三是纳入农村建设。要把乡村旅游纳入新农村建设的整体工作布局,利用现有的政策条件,从生产发展和基础设施改善等方面为乡村旅游的发展创造条件,推进乡村旅游发展,扩大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发展。要切实搞好生态旅游开发规划与新农村建设规划的有机衔接。充分利用农民新村清洁、优美的环境,大力发展农家宾馆。使生态旅游与现代村镇建设在相得益彰中,拓展农民创业的路径。
6、加强宣传教育,强化生态意识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要树立生态保护第一的思想,提高景区居民群众的旅游意识和生态保护意识,增强爱护自然景观,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意识,构建高水平的旅游信息服务体系。运用网络、电视、报刊等各种传播媒介,建设旅游产业信息平台,包括包装内容深化宣传、整合资源联合宣传、依托节庆活动重点宣传、对接媒体广泛宣传等。遵循旅游宣传的规律,完善内容、找准载体,创新办法,不断推进旅游对外宣传工作。
二是树立生态观念。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十八大提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要对旅游开发者和经营者进行宣传教育,通过媒体宣传、专题讲座等形式开展生态知识的介绍,提高旅游者的生态意识,从而自觉地保护旅游地的生态环境。要求导游人员能够对游客进行生动活泼的环境教育,使他们成为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宣传者和传播使者。
7、加大扶持力度,加快环境建设
一是突出政策扶持。政府应制定专门政策,从资金、人才等方面加大对旅游业的扶持,切实加强旅游公共基础服务设施建设。设立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大力扶持重点旅游项目开发、旅游产业配套建设、旅游资源保护和旅游宣传促销等工作;积极兑现国家、区、市优惠政策。同时,要把发展生态旅游同扶贫开发有机结合起来,促进脱贫致富。
二是完善服务设施,特别要完善与景区相毗邻乡村的配套服务功能,以有效缓解景区面临的环境压力。加快以公路、通讯、电力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突出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建设,让旅客流连忘返。要注重协调配套,把基本服务设施项目建在景区核心区之外。要坚持林、草、水并举,强化景区草原管护、围栏封育和重点区域治理,保持景区良好的生态环境。
8、深挖文化内涵,建设人才队伍
一是深挖文化内涵。没有文化的旅游就是没有灵魂的旅游。必须注重生态与文化的有机融合,赋予旅游景区景点深刻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自然韵味。开发中要尽量保持原貌,产品要带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尤其要加强对长寿资源和民族文化的挖掘、提炼、包装,文物的搜集整理、加工等工作,形成独特亮点,满足不同层次游客需求。
二是建设人才队伍。十八大指出,要“开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而生态旅游活动的整个过程和各个层面都要贯穿人的环保意识。需要有热爱环境懂得保护环境的有责任感的游客,也需要懂得生态知识的旅游管理者。所以要改善从业人才培养和使用机制,健全旅游人力资源开发体制。针对巴马生态旅游专业人才相对缺乏的实际,在有计划、有步骤引进复合型专业人才的同时,重点培养用好本土人才,同时要按生态旅游区的规范要求和生态旅游企业的操作规范进行职业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