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

更多“钱”投向工业供给侧

2016-06-07 18:0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近年来,国内工业经济出现了一种尴尬局面:一面是产能过剩,钢铁过剩3亿吨,水泥一年产能两年都消费不完;一面是老百姓想要的产品没有供应,国人海淘、代购国外奶粉、化妆品、母婴用品等,甚至掀起了海外抢购马桶盖、药品的热潮。这一现象可以用供需错配来解释。所谓供需错配,简单来说,就是供给不能满足需求。

 

解决供需错配问题,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倡导的是从需求侧着手:靠扩大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来拉动需求。但从目前来看,三驾马车对我国工业拉动的边际效应开始递减。

 

从投资看,国家四万亿、十万亿直接投资及多次降息降准促进投资的效果变得不明显,以增量资本产出比(增加一块钱投资所获得的产出)计算的投资产出边际,十多年来已下降了一半左右;从消费看,国家消费升级扩大内需的战略导向收效甚微。贝恩报告显示,2015年国内奢侈品市场同比下跌2%,但在境外的奢侈品支出涨幅达10%;从出口看,加快装备出口和国际产能合作带动需求增长的效应也不尽如人意,2015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仅增长1.2%

 

需求拉动边际降低导致工业经济增长压力加大,全国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由201317.8%下降到2015年的7.7%,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由9.7%下降到6.1%。经济作为一个整体,就好比一辆大的马车,光靠马拉动是不行的,车轮车身更需要维护,否则日积月累,车轮会磨损,车身也会坏掉,再使劲给马抽鞭子也无济于事。

 

从经济学角度来说,车轮车身是供给侧,对其维护就是供给侧改革。

 

供给侧改革改什么?对我国工业来说,出现供需错配的根本原因是工业产品过剩与短板并存,高端产品欠缺、产品质量较差,企业创新不强、活力不足、效率不高。

 

解决这些问题,就要调整产业结构,满足需求升级,即淘汰落后产能、发展高端产业、补齐行业短板、提高研发创新能力、降低企业成本负担、提高要素产出效率和产品品牌质量等,从而转变工业发展动力,形成发展新动能,也即进行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的重点是增长结构。

 

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着力点有很多,经济学上的供给学派认为,劳动力、土地、资本、技术进步等是影响经济增长的四大要素。

 

运用世界大型企业联合会发布的占全球GDP94%103发达和发展中经济体数据在索洛模型中的核算结果表明:资本投入是最重要的增长因素,分别拉动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GDP年均增长1.6%2.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是劳动力投入的两倍,是技术进步(用全要素生产率表示)的大约3-4倍。此外,中间投入也被证明是目前经济增长的最重要来源。

 更多“钱”投向工业供给侧

供给侧改革中,里根和撒切尔作为典型实践者,分别采用减税和国企改革等措施帮助经济走出衰退困境,其着力点是整个经济的劳动力等方面。我国工业则应从加大中间投入和资本投入入手。而资本及中间投入都需要来支撑,劳动力、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也要求更多的资金投入,总的来讲,资金支持才是推动工业结构性改革和增长的有效因素,国家应把更多的投向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目前,国家非常重视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设有百亿级的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专项、先进制造业投资基金、新兴产业创投引导基金、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及中国制造2025”专项资金和千亿级的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资金、重大专项、研发计划等,有效推动了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但这些资金还存在几个问题:一是资金规模相对还较小,如果说我们以数万亿的资金专门支持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国工业的长期快速增长无疑将得到有效保障。

 

二是资金支持仍较分散,部分资金是从稳定社会发展层面来支持,不是有效的着力点,各资金间还存在重复支持现象。

 

三是市场化手段不够,已有的资金支持中,有一半是中央财政安排的扶持资金,这在深化改革对外开放环境下,很容易因政府采购和补助补贴等造成发达国家借WTO规则对我国进行诉讼和制裁(这样的例子很常见)

 

如何统筹更多的资金有效支持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按照国家关于支持竞争性领域或产业发展的专项资金的支付原则,中央财政专项将逐步改变行政性分配方式,采取基金管理等市场化模式运作,与金融资本结合,发挥撬动社会和民间资本的杠杆作用。

 

因此,建议由行业管理部门、中央财政等部门牵头,统筹相关专项资金中的中央财政支持部分,联合国家政策性金融机构、商业银行、信托公司和大型工业企业、产业投资集团等共同出资设立工业结构调整大基金,作为母基金,分去产能、高端发展、短板突破、升级改造、研发应用、创新创业、品牌培育、基础设施、示范园区等多方面,与地方政府、地方金融机构和企业联合设立功能类子基金,以投资引导、股权投资等形式,通过投资补助、贷款贴息、参股、融资担保、跟进投资等方式,重点支持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领域。

 

需要强调的是,基金应对民间资本让出部分利益,以吸引各类社会资金、民间资本参与,基金投向应兼顾国家战略及风险收益,定位早期高成长性项目及国家战略导向项目,向当前活力较强、效率较高的民营企业倾斜,力求高效全面持久地推动工业产业健康发展。

 

  作者: 来源:中国工业评论 20165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