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以来,吴忠市利通区大力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围绕工业发展“清、轻、青、健”四字方针,打好工业经济转型发展硬仗,保重点项目建设,保重点工业项目招商,坚持调结构、转方式,积极发展装备制造产业,着力培育清真穆斯林产业,不断壮大纺织产业,“一区四园”的工业格局初步形成,工业转型升级成效凸显,带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作用明显。
一、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主要做法
(一)围绕特色产业,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利通区结合资源条件、产业基础、区域特点等要素。加大了毛纺织产业园、特色装备产业园和失地农民创业园等工业园区的建设步伐,吴忠恒和织布、宁夏恒丰涡流纺纱车间等重点纺织企业相继投产达效,力促利通区工业产业转型升级;吴忠恒利500万件民族服饰、双维绒业1000吨羊绒纱线等纺织产品深加工项目相继开工建设,为利通区工业转型升级增添活力。恒丰、精艺裘皮、新艺成等大型纺织企业的迅速发展壮大,极大地促进了利通区纺织产业发展,截至2015年10月,纺织产业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19.6亿元,同比增长236%。在引进大型轻工业企业落户的同时,利通区组织实施了宁夏物华乳业褐变乳酸菌发酵乳技术改造、中创自控阀国产化电站阀技术改造等一批轻工业技改项目,促进利通区轻工企业竞争力不断增长。利通区坚持走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低碳经济,壮大生态纺织产业、清真食品粮油加工产业、乳制品产业,培育特色优势产业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型升级的效果初步显现出来。2015年1月~10月,规模以上轻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0.8亿元,同比增长14.7%,占全部工业的68%,轻重工业比例达到68:32,处于自治区领先水平。
(二)改造传统产业,提升工业科技化、信息化水平。2014年以来,利通区加大了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力度,促使黄河电焊机有限公司加大了企业两化融合资金投入,建立了企业研发中心,企业先后获得国家、自治区多项科技成果和发明专利,成为利通区科技型和两化融合示范企业。另外,吴忠仪表、宁夏恒丰、合力万兴、红双赢、精艺裘皮、中创自控阀等企业也不断加大两化融合投入,生产经营不断向自动化、科技化方向发展,同时带动利通区双维、龙涎香等其他企业不断加强两化融合水平,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利通区工业企业不断向科技化、信息化方向转型。
(三)淘汰落后产能,降低工业发展能耗。利通区坚持以淘汰落后产能为手段,以提升技术水平为目的,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2014年以来,利通区先后改造升级吴忠市东福包装印刷有限公司造纸生产线一条,淘汰精艺裘皮年产6.5万标张(折合牛皮)裘皮加工生产线一条、赛运粮油年产2万吨大米生线一条和富胜粮油淘汰年产2万吨大米生产线4条落实生产线,有效推动利通区工业结构不断优化。2015年前三季度,利通区综合能源消费量(等价值)39.19万吨标准煤,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2.3%,GDP能耗同比下降9.2%(目标任务下降5%),标志着利通区工业逐渐从高能耗向低能耗的新型工业化方向转型。
(四)着力推进重大工业项目建设。立足“一区四园”建设,全力促进宁夏恒丰涡流纺纱、织布、针织服装,中创自控阀国产化高压差调节阀、恒利500万件民族服饰、双维绒业年产1000吨羊毛纱线等多个重点工业项目开工建设。鼓励红双赢、涝河桥清真肉食品、龙涎香清真食品等企业加强技术改造、新产品研发、产业链条延伸,促进企业提质增效,增添轻工企业发展活力。
(五)加快生态纺织产业园区建设步伐。利通区重点发展以纺织、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乳制品为主的轻工业,尤其是在生态纺织产业方面下大力气、花大功夫、见大成效。2015年下半年利通区开始规划建设利通区生态纺织产业园,园区位于利通区东塔寺乡境内,东靠东环路,西接清水沟,北临大古铁路,南至古城五号路,总占地面积6600亩,园区计划总投资 200亿元。园区建成后,年产值可达320亿元,年实现利税10亿元。目前,园区正在进行总体规划和初步方案设计。同时,利通区已经和福州市滨海工业集中区、山东德州等纺织企业对接联系,争取将其棉纺产业、锦纶产业、装备制造产业以及化纤针织等产业引进到利通区发展,加快利通区工业转型升级步伐。
二、工业转型升级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支持工业企业转型升级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利通区传统产业企业较多,企业规模较小,科技含量不高,企业技术改造、转型升级需要政府资金鼓励和支持,对工业转型升级的扶持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地加大。
(二)融资困难、人才紧缺成为制约工业转型发展的瓶颈。企业融资困难,规模难以扩大。企业管理人才、专业人才、技术工人缺乏,制约了企业转型发展。
(三)工业园区建设实效有待进一步提高。金融市场疲软,原材料价格持续走高,产品销售困难,发展方向不明确,使部分企业出现半停产、投资观望等现象。园区聚集效应发挥不充分,园区产业化、规模化、专业化的作用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
利通区将积极拓展工业发展空间,依托金积工业园区,全力构建“一区四园”工业发展平台,力促毛纺织产业园落地企业投产达效、建成毛纺织精深加工基地,特色装备制造园合力万兴特种车辆生产线全部建成投产,完善失地农民创业园配套设施和园区管理机制,高标准规划建设利通区生态纺织产业园,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步伐。
(一)加快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积极帮助轻工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提升管理水平;积极引导轻工企业产业优化升级,克服附加值低、产业链短、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问题,提升创新能力,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强轻工企业员工培训,克服轻工企业劳动者素质不高、人才匮乏问题,提升人员素质,加快企业转型升级。
(二)加快支柱产业规模化发展。进一步制定和完善扶优扶强政策,重点围绕乳制品、毛纺织、印刷包装、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等主导产业,在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等不同的领域搞好链接,实现规模效应,形成集群经济。鼓励企业加强品牌建设,在政策、资金、宣传上不断加大对品牌产品的扶持和培育力度,鼓励企业创建“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宁夏名牌”等,提高企业品牌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三)推动两化融合能力提升。支持和引导信息化技术在宁夏恒丰、宁夏红双赢、合力万兴等企业生产、管理、营销环节的深度应用,切实推动企业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能力提升。引导黄河电焊机、新艺成绒业等企业建立研发中心,进行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利用;引导工业园区恒丰、合力万兴等企业利用电子商务等信息化手段,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新产品研发、产品生产与销售、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招聘等领域,提升产品技术含量,提高信息交流效率,拓宽产品销售渠道,增强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使园区企业向信息化、科技化方向发展。
(四)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借助宁夏“两区”建设的有利时机,充分利用“两区”建设的优惠政策,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开展与毛纺织产业和特色装备制造产业为主的招商洽谈,采取政企合作、以商招商策略,组成招商团到湖北、山东、江苏、浙江一带进行大招商、招大商,引进一批高成长性、高附加值、具有市场前瞻性的大企业落地建设,努力把利通区建设成毛纺织深加工、特色装备制造、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为主的生产贸易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