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计划经济管理论文

发展县域经济 促进中部经济转型

2015-12-15 12:0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农业经济发展转型是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县域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单位,可大大带动我国农业集中的中部经济水平。县城经济能否又好又快地发展,不仅直接关系到我国中部经济的整体水平,更影响了我国国民经济在国际市场的份额。而要发展县域经济就必须在深化认识、更新观念的基础上,采取有效对策和措施,尽快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

关键词:县域经济 中部 经济转型

党的十七大总结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实践,并科学分析当前经济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特别强调了我国经济科学发展前景方向,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当前我国工业发展已取得可喜的成绩,而农业经济发展空白空间大,由工业发展带动农业发展已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我国农业盛产地区大多集中在中部区域,大力发展农业经济势必会拉动我国中部地区经济的快速提升。以县域为单位来发展农业经济。可以科学合理的管理、发展农业,使得每个县域农业经济有所提升,从而提高我国中部地区农业经济水平以及我国农业经济的整体水准。
  一、转变县域经济增长方式是经济发展的趋势所在
  经济发展方式的不同,可以折射和反应国家经济发展的策略目标。以县域为单位,大力发展农业,带动中部经济的腾飞,是当今经济发展的趋势。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上,尤其是工业崛起的初级阶段,是以工业发展为主导,农业为后盾支持工业的发展方向为趋势。此阶段农业经济的增长以生产要素的数量扩张,来实现,有着高投人、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等多个弊端,整体呈现粗放型。由此。粗放型的县域经济虽然也有发展,但其发展成果不可持续的、畸形的。随着我国工业发展的发展与进步,城市与农业并肩作战,工业支持农业、城市反哺农村又掀起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又一浪潮。胡锦涛同志也曾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强调工业反喃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现。因此,只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尽快转变增长方式,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切实把县域丁业和县域经济引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为了顺应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方向、贯彻国家领导人的方针政策,农村经济的增长方式的改变势在必行。而农村经济的发展是以县域经济为单元,一方面,每个县域农业经济的发展要以工业经济为依托,另一方面则大力调动该县域农民的劳动积极性,普及农业生产知识。只有落实此二方面,并把二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才能顺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趋势,才能转变我国县域经济的增长方式,才能从整体上提高我国的经济水平。
  以县域为单位,以工业带动农业发展,可以适应新时代经济发展的趋势,提升中部经济水平。各级部门应探索和坚持走出一条适合县域特点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需要,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利用的新路子。努力实现工业兴县、工业强县,全面和谐的保持中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

二、促进县域经济改型,提升中部经济发展的对策
  2..1大力实施人才战略
  人力资源始终是经济发展的主体队伍,只有优化人力资源队伍组成,使每个个体价值充分得到体现,使其特长有所发挥之地,从而促进经济水平的提升,是人才战略实施的最终目标和目的。人才策略包括人才的发现、培养、尽职、稳定等多个环节。优秀的人才资源策略可使得各个环节环环相扣,强化人力资源队伍,进而创造更多财富。
   人才的选拔与争取是人力资源策略的第一环节,只有完成这一步,把研发人才、科技创新人才、管理人才、技术精湛人才、留为己用,才能为生产的完成及优化打下基础。优秀人力选择录用后,则需对其进行行业知识培训,同样为日后生产的便利与效率打下基础。

2.2 强化人力资源发展的策略与环境

 优秀的人才资源策略还需为人才能力的发挥创造良好的条件,这包含软件及硬件设施。软件设施指人才资源管理及奖罚制度。科学的管理、严明的奖罚制度可以给予工作者公平、公正的工作环境,使得人尽其才。而人力资源策略硬件设施的发展,则指尊重知识和工作人员,并为工作人员创造舒适的工作环境、轻松的工作氛围。此外,还应组织工作人员参与团体活动,使其在工作中和工作外互相了解,形成默契以及团队精神。

2.3加大科技经费投入强度
   任何项目的发展都离不开科技经费的支持。以县域为单位来发展农业经济、带动我国中部经济发展水平,同样需要大量的经费支持。而当前,相对于其他行业,我国农业经费比例不足,经过层层过滤,到达县域级别后,其资金数量可想而知。因此,多元化多层次的资金体系的建立迫在眉睫,其中政府筹资调拨应首当其冲,使其资金能够切实落实到县域农业发展。其次,社会各界行业、组织、商会等的款项募集、筹措,也可成为支持县域农业经济发展的经济支柱。需要提出的是,要建立风险投资管理体系,避免人力科研劳动成果以及财力投入付之东流。

参考文献:
[1] 闫恩虎.县域经济及其发展思路探索[J]. 嘉应学院学报. 2004(04)
[2] 陈志德.论县域经济工业化中的政府机制[J]. 工业技术经济. 2004(04)
[3] 冯忠宏.创新领导方式 发展县域经济[J]. 大庆社会科学. 2004(04)
[4] 云淮.加速推进工业化进程 实现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J]. 思想工作. 2005(06)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