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计划经济管理论文

企业全面一体化管控体系构建路径建设分析

2015-07-16 19:1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1.企业内部管控理论发展概述
  企业内部管控理论是在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的基础上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其本质上是企业内部控制深入到企业管理系统层面上的一种更广范畴上的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概念最早由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准则委员会在其1949年发布的《内部控制:协调组织的各种要素及其对管理者和独立公共会计师的重要性》中提出,是指一个企业为保护资产完整、保证会计数据正确和可靠、提高经营效率、贯彻管理部门既定决策,所制定的政策、程序、方法和措施。1994年,该委员会在《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中进一步提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为实现营业效果和效率、财务报告的可靠及合法合规目标提供合理保证,并通过相关人员实施的一种过程。
  关于企业内部管控的定义,我国学者胡彦杰等给出了相当完善的解释:是指大型企业总部或管理层为了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在发展壮大过程中,通过对下属单位或部门采用分层级管理控制、协调分配资源、控制经营风险等策略,使企业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达到最佳运作效率的管理体系[1]。即:内部管控是企业为确保战略目标的实现和生产经营活动的有效运行,在企业内部采取的一系列管理和控制措施的总称,是企业实现自我调节与约束的一种核心机制,其在企业管理系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2]。
  在企业内部管控模式方面,美国学者迈克尔·古尔德[3]提出了最具代表性的“集团管控三分法”理论,他将集团公司对下属企业的管控分为战略导向型、财务导向型、操作导向型。他提出:企业在选择具体管控模式时,可以是投资管控型与战略管控型相结合;也可以是操作管控型为主,隐含战略管控型的影子。同时,企业也要根据下属单位业务不同采取差异化的管控模式[4]。我国学者葛晨提出了四种母子公司管理与控制模式[5],即:资本控制型、行政控制型、参与控制型和平台控制型。张兴福等将母子公司管理模式划分为集权管理、分权管理和统分结合管理三种模式[6]。
  2.企业内部管控体系建设实践探索
  2.1构建企业内部管控体系的必要性
  综上可以得出,企业内部管控体系是企业为保证战略决策的贯彻执行,促进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以及经营目标的实现,所形成的一系列规范化和系统化的管理控制方法、措施、程序的完整体系,该体系的建立和运行取决于企业经营管理模式本身并融入生产经营和管理全过程[7]。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经营环境日趋复杂,现代企业在生存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不确定性显著增加。在此背景下,传统粗放式的管控模式已无法满足现代企业科学发展的要求。为确保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性和效率性,现代企业必须更加注重管理创新与变革,唯有站在整体运营的角度,面向生产经营全过程,遵循现代管理理论,综合应用标准化、信息化的管控手段,快速建立一套“覆盖全面、系统协调、规范有序、运作高效”的内部管控体系,才能有效抵御风险、应对挑战,实现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因此,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管控体系,持续提升企业内部管控能力,既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更是企业有效应对复杂形势的客观需要。
  2.2企业内部管控体系实践探索及成功经验
  在此背景下,业内外众多知名企业积极探索内部管控体系建设与实施。如海尔集团主要采用“OEC(Overall Every Control and Clear)管理法”,基于目标分解和日清控制系统构建内部管控体系,实现对企业生产经营的有效管控。联想集团从“战略、组织和业务”三个层面构建内部管控体系,系统强化对企业文化、客户及员工、品牌资源、财务等方面的整合与管控。黑龙江电力公司将精益规范管理融入到生产经营各环节,以标准化、信息化为手段,构建无缝衔接的全面精益管控体系。
  总结分析上述企业内部管控体系建设实践可以得出以下可供借鉴的经验:
  2.2.1部管控模式选择方面
  企业内部管控包括“经营管控、制度管控、业务管控”等多种模式。这些模式本身没有优劣之分,企业应依据自身“发展阶段、经营规模、战略规划、业务布局、管理状况、资源禀赋”等实际情况,寻找强化内部管控的切入点,在此基础上选择符合自身需求的内部管控模式。
  2.2.2内部管控体系构建方面
  企业内部管控体系的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环境搭建、模式导入、流程设计、制度建设、文化培育、资源整合”多方面工作。企业应加强总体规划与系统设计工作,坚持统筹兼顾,形成“上下贯通、横向联系、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
  2.2.3内部管控体系运行方面
  企业内部管控体系的高效运行,还依赖于一系列配套运行机制的构建做支撑和保障。企业应持续推进机制体制创新,构建依法治企长效机制,完善监督和激励机制,营造健康进取的文化氛围,畅通内部信息沟通和传递渠道。
  3.全面一体化管控体系的概念及运行机制
  3.1全面一体化管控体系的概念与特征
  企业全面一体化管控体系是指面向生产经营全过程,基于企业高效运行的目标,遵循现代企业管理理念,运用标准化、信息化技术来构建“覆盖全面、系统协调、规范有序、运作高效”的企业内部管理体系[4]。
  企业全面一体化管控体系具有以下特征:1)整体性。企业全面一体化管控的对象是“环境、资源、技术、文化”等诸多要素结合而成的有机整体,其整体功能的实现不是单个功能的简单叠加,而是要整体考虑所有要素,依据现代管理理念和企业自身特点,通过“相互作用、协调统一”的管控活动进行管理。2)全面性。企业全面一体化管控体系覆盖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全过程,目标是通过全过程、全方位的管控最大程度防范企业风险,提升规范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3)适应性。企业全面一体化管控体系的构建基于企业内部环境,该体系的运行情况受内部环境制约和影响,同时管控行为亦对内部环境产生影响。4)动态性。企业全面一体化管控体系需要根据企业自身“发展阶段、经营规模、战略规划、业务布局、管理现状、资源禀赋”等实际情况的变化,适时进行优化调整[5]。
3.2企业全面一体化管控体系的总体框架
   本文以某电力公司为例,通过调研挖掘自身运营特点和管理现状,在此基础上构建企业全面一体化管控体系。通过调研发现,该公司目前仍存在内部管控效率低下的问题。企业发展对内部管控的精细化、集约化和规范化需求急切,过去粗放式的管理模式不再适应环境变化和发展需要。要求企业必须改善管理规范化、提高生产经营抗风险水平、增强综合竞争能力,达到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在借鉴国内外管控体系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公司自身特点和管控需求,在企业内部构建全面一体化管控体系,结果如图1所示。
  构建企业全面一体化管控体系需要以规划与计划为行为指南,以组织、制度与流程为行为边界。利用上级单位文化的影子效用,在综合管控的整体调度下,通过信息化应用平台支撑企业的运行。
  规划和计划都是指公司为未来一段时期生产经营方面制定的目标及实现措施,两者差别在于周期的不同。某电力公司属于产业型企业,计划质量的高低发挥着全局性的作用,也是内部管控合理性的先决前提,因此需要战略管理部门牵头,各部门协同配合,共同协商公司的长期规划和短期计划。组织、制度与流程指公司管理机构设置、责权分配、规章制度、工作标准和业务流程等。作为内部管控的依据,组织、制度和流程旨在为研发、生产和经营活动的开展提供运行环境和基础。某电力公司所属的上级集团拥有完善的企业文化,为研发、生产和经营活动的开展营造良好的内部氛围,也为实施全面一体化管控提供坚强的思想保障。综合管控指规范和约束公司研发、生产和经营活动的一系列管控措施。主要包括经营管控、制度管控、业务管控和辅助管控。经营管控是指制定、分解及落实公司战略规划、综合计划和经营业绩指标,并对“人、财、物”实施集约化管理。制度管控是指通过组织、制度与流程体系建设并监督执行来规范公司研发、生产和经营活动。业务管控是指根据市场需求设计产品/业务体系与策略,基于业务过程整合配置关键资源,调节产品结构与产能,提升研发、生产效率及产品质量等。辅助管控是指配合经营、制度和业务管控实施的信息管理、内部审计、风险评估、监督评价、纪检监察和企业文化建设等。管理信息化应用系统指基于关键数据资源整合与挖掘构建的,可支撑公司研发、生产、经营和管理相关工作的各类信息化应用系统,如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协同办公系统(OA)、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统(PLM)、财务管理系统、生产管理系统、决策分析系统等。
  3.3企业全面一体化管控体系运行机制
  为支撑和保障“企业全面一体化管控体系”的有效运作,结合某电力公司的自身特点建立了以下配套运行机制。
  (1)风险预警机制
  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就是要及时发现研发、生产和经营活动过程中的风险,实现风险管理成本最小化。综合运用事前、事中、事后控制方法。事前控制中通过自评、相关方评审、专家评审等措施提高风险评估的全面性。通过制定应对措施,明确责任人保证事前控制的有效进行;事中控制中通过多方面、多角度的监控进行风险动态评估。事后控制时必须要定期跟踪项目计划的成果与质量,确保风险带来的错误及时被消除。
  (2)诊断分析机制
  企业在前进发展的道路上必定会遭遇大量的挫折与失误,成功的企业往往能够不断审视自身的缺陷,并且以强大的执行力去更正之。因此有必要定期实施企业诊断措施,以部门层级为对象,通过结合内外部联合纠察,分析部门前一周期的问题、提出后一周期的纠正措施。各部门之间进行成果梳理与共享,促进经验交流。具体采取“现状分析、措施制定、执行落实、成果推广”的四步推进,紧密围绕公司研发、生产和经营活动,查找不足、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并推进执行。
  (3)跟踪管控机制
  在企业内部动态跟踪研发、生产和经营活动全过程,实现“计划-执行-检查-改进”的闭环管理。具体围绕研发、生产和经营活动,按年、季、月、周不同周期制定相互衔接的计划体系,以最小周期进行检查反馈,实现计划的动态跟踪与管控。
  (4)监督评价机制
  通过基于过程的有效监督和评价,为实现公平、公正的考核奠定基础。事实证明,完善的制度必须包含科学有效的监督制度,一方面可以促使机构高效运行,另一方面起到激励员工的作用。根据某电力公司的隶属产业型企业的特征,具体可以采取围绕研发、生产和经营活动各项计划的执行情况,从时间、质量、成本等多维度进行客观评价,为绩效考核提供重要参考,最终实现基于过程的动态考核。
  4.企业全面一体化管控体系的构建方法及途径
  4.1加强组织领导,做好顶层设计
  在企业内部,领导的意志和作为往往决定着企业未来的走向。因此有必要加强体系建设工作中组织领导,成立专项工作小组,明确责任要求,将工作落到实处。另一方面需要管理层站在企业全局和战略发展的高度,统筹规划和设计管控体系整体框架,建立健全管控体系运行和保障机制。通过研究制定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责权清晰的体系建设行动计划,确保体系建设扎实有序推进。
  4.2弘扬内控文化,营造良好氛围
  把建设和弘扬上级集团企业文化的工作融入管控体系规划和建设全过程,充分发挥文化的导向、约束、凝聚和激励作用。分别从精神、行为和制度层面出发,通过交流、培训、宣贯等多种方式,将企业文化要素融入管理制度、工作标准、考评体系之中,贯彻到研发、生产和经营活动过程中,营造团结和谐、自我约束、奋发进取的工作氛围,实现企业文化与管控体系建设和运行的深度融合与互相促进。
  4.3完善制度流程,优化运行机制
  采用标杆对照、DMAIC模型等方法和工具,持续推进制度梳理、流程改进和流程再造,不断健全和优化“科学、完备、管用”的管控制度和流程体系。在管控制度和流程体系的基础上,以风险预警、诊断分析、跟踪管控和监督评价为核心,着力构建运转有序、执行有力、协同高效的管控体系长效运行机制,切实支撑和保障管控体系运行。
  4.4突出管控重点,提升管控效益
  以公司年度综合计划执行落实为主线,以“人、财、物”为重点,着力强化面向研发、生 产和经营活动的经营管控和业务管控,同时有序推进行政管控和辅助管控,通过多种管控措施的联动实施,快速提升管控体系的整体效益,最终实现全面管控效果。
  4.5后续研究及实践探索
  综上所述,在新形势下,企业需要加快核心竞争力建设,以做专做精做大做强主营业务。为此,应确立适合自身特点和发展要求的全面一体化管控模式,在上级单位的统一领导下,强化内部管控,提升整体管理水平。
  (1)明晰管理界面,统一规划部署,以管理提升活动为抓手,结合经营诊断分析工作,推进机制体系创新,引导构建企业全面一体化管控体系,形成企业各管理部门之间的联动。
  (2)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将先进的内部管控理论与已有管理基础相结合,选择适宜的管控模式,构建符合实际的全面一体化管控体系,建立配套的全面一体化管控运行保障机制,将内部管控融入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逐步增强综合竞争能力、促进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彦杰,陈宏辉.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企业集团管控模式的选择[J].时代经贸,2013(6),42-43.
  [2]雷国平.关于集团管控体系建设的思考与建议[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6).
  [3]张玲,吉富星.中央并购重组过程中集团管控的研究[J].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1),73-76.
  [4]王紫燕.浅析集团管控模式的选择[J].中国外贸,2013(2),110-111.
  [5]葛晨,徐金发.母子公司的管理与控制模式:北大方正集团,中国华诚集团等管理与控制模式案[J].管理世界,1999(6),190-196.
  [6]张兴福,王侃.企业集团母子公司管理模式和管理控制初探[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23(1).
  [7]荘瑞豪.集团管控第一课[J].董事会,2013(1),103-103.
  (作者单位:南瑞集团通信与用电技术分公司;北京 102200)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