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计划经济管理论文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几点思考

2015-12-15 12:0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加快发展以重大技术突破、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核心技术新、市场需求新、发展模式新等特点,它代表了产业发展的未来方向,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从系统辩证思维角度来审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应着重注意:在发展观念上,要从战略性高度系统把握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规律;在发展路径上,要改变技术发展路径探寻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突破口;在发展方法上,要整合各种资源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性;产业发展;决策思考
  当今世界的竞争,也是产业实力较量。《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选择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7大产业作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下文仅就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宏观决策上,从系统辩证角度谈三点思考。
  一、在发展观念上,从战略高度系统把握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规律
  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核心技术新、市场需求新、发展模式新等特点,要抛弃传统产业的发展模式,要从战略高度系统认识和遵循产业发展规律。
  1.用发展眼光看待动态产业,找准和培育有潜在优势的先导性产业
  第一,科学技术本身发展日新月异。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从全球产业体系中动态筛选,具有战略影响、新兴涌现、持续扩散的创新驱动型产业。其核心技术是高频演进、动态发展的。
  第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本质上就是产业创新的过程,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形势的发展,市场的需求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领域也会作出适时进行调整。
  第三,我国各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了各区域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差异性。从我国东、中、西部来看,地势由低至高,资源禀赋不同,技术落差大、经济发展水平差别也很大。产业同构表现为产业雷同,产业小而全,小而不优,技术含量小,各地竞相拚资源。区域产业发展战略中,一定要落实产业的科学发展,选准、找准有潜在优势的新兴产业,立足产业链的高端,避免同质化竞争,培育成区域的先导产业。对部分省(市)确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作出对比分析。见下表:
  四省(市)确定(或初步确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比表

省(市)

产业1

产业2

产业3

产业4

产业5

产业6

产业7

产业规划目标(2015年)

湖南

先进装备制造

新材料

文化创意

生物

新能源

信息

节能环保产业

年销售1.5万亿元

湖北

新能源

节能环保

电动汽车

新材料

生物医药

信息

 

50亿元的企业40家,1万亿元

广东

电子信息

生命健康

新能源

新材料

节能环保

 

 

500强项目,万亿元

上海

信息技术

高端装备制造业

生物

新能源

新材料

 

 

产值规模实现翻番

  2.用多维视角瞄准有市场竞争优势的新兴产业培育成为主导产业
  维度一:政府、企业、高校和研发机构。政府、企业、高校和研发机构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度认同感,对要厘清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概念、产业范畴与产业目标定位十分重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战略目标要锁定位于:“发展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从定义上看来理解容易,但实际中区分高新技术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还是有难度的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建议》)。
  维度二:传统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协调传统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间的关系,发挥产业与产业间的协调与协作。新兴产业从产业特征来讲,是高风险行业,具有技术不确定性和市场风险大、初始投资高等特征。从技术成熟度和产业成熟度角度分析,新兴产业尚处于培育期,或培育期向成长期过渡阶段。新兴产业特别是需要新科技引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成长,时间跨度可能很长。
  维度三:国际、省际。
  省际间发展既要有竞争,但要强调协作。主导产业是在区域经济中起主导作用的产业,它是指那些产值占有一定比重,采用了先进技术,增长率高,产业关联度强,对其它产业和整个区域经济发展有较强带动作用的产业。要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成为主导产业,任务非常艰巨。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还存在着总量规模小、创新能力弱、产业配套能力差、体制机制不完善等突出问题,各区域应抓住国家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机遇,加大引导扶持力度,培育产业竞争新优势,以项目促进企业,企业带动产业,产业集聚产业群,逐步形成主导产业,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跨越式发展。当然不是全国各地都要同时搞战略性新兴产业,因为有些地区明显不具备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础。
  3.认识产业发展客观现状,尊重产业发展规律,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使之成为现代产业体系中的支柱产业
  产业发展有其的一般性规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也有自身固有特殊规律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面临着各种各样的不确定性。产业技术特征是决定战略性产业成长的关键因素。
  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代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方向,具有增长潜力大、综合效益高、带动性强的特点。充分认识和把握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也有自身的规律。新兴产业的成长,是一个从技术到产品、再到市场应用的过程。因此,我们要科学分析判断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顺应规律,把握节奏,打通各个环节间的政策性障碍,释放科技存量和创新能量,促进其又好又快地发展。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发展不同,战略性新兴产业依赖于重大科技创新及其产业化,是知识密集型产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启动和发展过程中,对初始条件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存在着强烈的网络效应和客户嵌入性。因而,报酬递增规律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启动和发展的支配规律。
  二、在发展路径上,改变技术发展路径探寻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突破口
  低碳化、生态化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最基本要求。
  1.明确发展低碳技术(或无碳技术)的技术路线,强化实施项目工程
  第一,低碳技术的产业化,低碳技术将成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发动机”。信息、生物和现代医药、现代服务业等低能耗、低排放产业,作为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以更快的速度发展,并作为经济的主体带动经济结构的轻型化、知识化、低碳化、生态化。
  第二,物联网、智慧网络将成为战略性主导新兴产业。进入技术革命的转折点后,信息技术创新的势头始终不减,新一代宽带网络、感知网、云计算、系统级芯片等新技术、新应用极有可能推动信息产业实现新的质的飞跃。
  第三,要抓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项目工程实施。市场是选择和培育型新产业的基本力量。因此,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在低碳技术路线上,切实抓好项目工程的落实。
  2.自主创新,实现核心技术的重大突破
  从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看,经济危机的爆发往往孕育着新一轮重大科技创新和产业化浪潮,但是只有当重大科技创新通过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启动和发展转化为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之后,才能最终成为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决定力量。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启动和发展相伴随的,是新的经济增长周期的出现、新的经济发展方式的产生、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变、制度和政策结构的重大变革。
  3.培养新兴产业集群,创新市场
  集群(cluster)是指一些相互联系的企业和机构在特定地域的地理集中现象。波特(Michael Porter)指出它是一种介于市场和层次之间的组织形式;由于集群促进了不同维度、不同参与者之间的竞争与合作,有助于经济发展。
  面向市场,培育市场需求。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过程中,特别要注重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有序竞争的优胜劣汰作用,根据市场的需求建立产业进入和退出的有效机制,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良性发展。
  三、在发展方法上,要整合各种资源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整合是一种管理能力,也是一个构建技术创新能力的过程。新的技术体系的采用,对产业成本构成、基础设施配套、服务体系建设和生产要素集聚等机制的形成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1.充分发挥系统资源要素的整体功能作用
  战略性新兴产业经济的形成,与一般产业经济的学科发展有其关联性和类同性,但作为以科技为主导的产业经济体系还是有其系统结构的特殊性。如果把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系统进行结构性分析,就会发现若干要素对它的形成与发展具有明显的制约关系。因此,要充分发挥战略性新兴产业经济的系统要素的整体功能作用,促进产业的发展。
  2.高度重视产业链条的整合
  遵循技术创新和市场发展的客观规律,培育和实现“基础科学研究—应用科学研究—生产技术创新—实用产业研发”的完整链条,系统整合国家乃至全球的科研、设计和高技术制造能力,探索新兴产业的技术体系和组合机制,才是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科学方式。在我国目前现有技术、品质、资金、规模实力情况下,完全有能力进行全球化的资源整合,实现从单纯追求技术领先,向以合作、合资、兼并重组等方式整合创新资源,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技术创新平台。从追求技术诀窍向寻求合作、整合创新资源的方向转变i。
  第一,加强企业内部、外部资源的整合。通过全球化搜寻、整合创新资源,采取兼并重组、购买专利、技术外包等多种手段,总揽全球先进技术为我所用。
  第二,实施全球创新资源配置和产业链整合战略。战略技术创新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的直接推动力,随着重大技术的突破,新技术创造出新的需求,产生新的供给。技术和需求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推动战略产业的形成。主导企业和品牌制造商是整个产业链的组织者和整合者。
  整合的目的在于协作与合作。高度重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相关战略研究,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优化区域布局,努力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协调发展格局。
  3.破解产业投资“瓶颈”
  投资一直是制约新兴产业发展的“瓶颈”。政府在具体的工作中,必须将打破这种“瓶颈”放到议事日程的重要位置,建立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持久、有效的投入机制,其关键就在于确保政府引导性资金投入的稳定增长:第一,健全投融资和风险规避机制,构建适合新技术革命内在要求和特征的高技术产业化投融资体系。第二,积极探索新兴战略产业投资基金或股权投资基金,建立具有有机联系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第三,以政府引导、民间跟进作为新兴产业投融资的主要模式,发挥政府自主创新投入的导向性作用,健全自主创新投入稳定增长机制。
  4.求解“体制约束和需求约束”两大难题
  第一,创新产业体制
  创新出活力。发展新兴产业的方法不能用老的体制、老的办法来发展新兴产业。要围绕产业链完善体制创新建立健全国家科技决策机制和宏观协调机制,集中横向或纵向的优势兵力重点攻关。进一步推进科技宏观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国家科技决策机制和宏观协调机制,打破创新要素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将以实施科技重大专项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突破口,推进技术创新工程,发挥转制院所技术领军和行业服务作用,围绕产业链部署,完善科技、经济和金融协同推进机制。
  第二,捕捉市场需求
  市场是产业发展的土壤与根基。市场需求的发现和创造,研发人员、企业与企业家发挥着核心和主体作用。研发人员、企业与企业家要有敏锐的市场意识,随时能捕捉到市场需求。对现实需求一般容易发现和掌握,而对于潜在需求需要高超的智慧和判断能力。潜在需求是指消费者虽然有明确意识的欲望,但由于种种原因还没有明确的显示出来的需求。一旦条件成熟,潜在需求就转化为显现需求,为企业提供无穷的商机。
  总之,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从战略上“抢占先机”,抢占国际市场与区域内市场的先机;战场上“重拳出击”,以发展低碳技术、生态技术为技术路线,找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突破口,重拳出击;战术上“打好组合拳”,整合有技术、市场、人才资源,加强产业协作与合作。必须紧紧围绕科学发展,紧紧抓住核心技术与需求市场两个重大突破的实现,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参考文献:
[1]黄少坚. 从追求技术诀窍到创新资源的整合[N] 光明日报2010. 10. 26.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