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过对黑龙江经济现状的分析,认为黑龙江省仍是粗放型经济经济增长方式,分析导致黑龙江经济发展方式粗放型的原因,并对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出建议。
关键词:经济增长方式 粗放型经济
一. 黑龙江经济的现状:
总体来看,1978-2005黑龙江省年均增长率为8.2%,其中“八五”7.7%,“九五”8.9%,“十五”10.6%,经济呈加速增长趋势。但能源和主要全材料也消耗了一倍以上。这样的经济增长带有明显的粗放型经济的特征。首先,通过下表可以看出固定资产投入仍是黑龙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年均增长率达到19.2%投资率稳步上升。2005年投资增长对黑龙江经济增长贡献了6.8%,贡献率达到59.7%。尽管投资率从“九五”的85%降到“十五”的71%但仍然没能改变黑龙江经济发展要依靠资产投资来带动的局面。经济增长需要靠投资拉动是粗放型经济的本质特征,贡献率下降说明社会在进步。发达国家的贡献率只有30%,而黑龙江的贡献率超过70%。这表明黑龙江的经济增长还是非常粗放的。其次,科学技术对黑龙江经济的增长贡献率较快但总体水平还是很低的。根据经济增长理论,我们可以知道全要素生产率可以反应一个国家(地区)为了拜托贫困落后在一定时期的经济发展能力和努力程度。当前发达国家的全要素生产率一般为60%,我过大约为40%。本文利用黑龙江省经济增长的历史数据,通过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对黑龙江今年的科技进步情况进行测算,Y代表GDP,A﹥0代表科技水平即全要素生产率,它反应在一定的经济增长方式下资本和劳动力生产效率,K代表资本投入,L代表劳动力投入,0﹤α﹤1,为常数。计算结果如下。黑龙江这些年科技水平进步的还是很快的,从80年的9.9%到2005年的28.4%尤其是“十五”科技进步水平成加速上升趋势,对经济的拉动力越来越大。这表明黑龙江的经济发展方式有了相应的改变,在从粗放型经济想集约型经济转变的过程中而且速度在逐渐加快。但总体水平还比较低。
综上所述,黑龙江目前的经济自主增长的能力在不断加强,但经济增长主要还是依靠投资的扩大来拉动内需。增长方式的粗放型特征还是很明显的。
二. 粗放型经济对黑龙江经济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后,黑龙江经济依靠粗放型发展方式得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但随之带来的是可持续发展动力不足,资源浪费严重和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等一系列问题。首先,经济发展后劲不足。改革开放以后,长期的计划经济导致了黑龙江的经济主要依靠资源型产业,产业结构单一化,粗加工工业比重较大,各产业之间的比例不协调。三大产业比例不协调从从事各产业的人数上也能看出来从1990年到2010年期间第一产业的人口在2003年达到高峰的51.3 之后有一定的回落41.3,第二产业从90年的35.1下降到19.4 第三产业25.3上升到39.3 总体上来说从事农业的人口还是要比其他第二第三产业的多很多,第二产业人口在急剧下降。产业内发展也不是很协调,轻工业企业和重工业企业之间还存在着差距。政府对轻重工业的重视程度不同,对轻工业的重视程度较重工业低很多,从2005年的差距455家到2010年的1138家。充分说明政府对轻工业的扶持力度还不够。
黑龙江省工业十一资源型产业为主导的,以经营原有和原煤为主的资源型产业占了绝大多数。2005年资源型产业带来的利润占整个第二产业的97.8%这在全国来讲这种对资源的依赖度也是罕见的。如此的依赖资源带来的效益使得黑龙江现在的资源储备量在急剧的下降乃至面临枯竭的危险,资源型产业的产出量在逐年的下降,资源的过度消耗使得黑龙江省已经无法像过去那样在粗放型经济道路上快速增长,依靠资源发展的地方经济也不能对黑龙江的经济发展起到大的拉动作用。其次,在过去的经济发展方式下使得黑龙江对自主创新的投入不足2010年教育支出占总支出的13.3%科技支出仅占1.2%。2003-2005年更是低到0.73%比全国的平均水平低0.5个百分点。最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严重消耗资源危害生态环境影响了社会经济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由于技术水平落后和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等原因导致资源利用率低,资源开采,综合利用的方面的浪费严重。黑龙江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影响了城乡居民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
三.黑龙江省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缓慢的原因分析:
经济增长方式的本质是生产要素的组合和使用方式,它受自身规律的影响,更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
1.宏观经济发展背景是导致黑龙江经济粗放型的重要原因。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选择与经济所处的阶段是有必然联系的。20世纪九十年代以前,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巨大动力带来的是补偿性的填补空白的快速增长,粗放型经济的各种条件已经具备。九十年代中后期,我国开始向“买方市场” 转变,供求关系中的矛盾日益显现,国家提出转变增长方式,但由于体制等多方原因使得经济还是靠投资增长来拉动。黑龙江的资源丰富使得我们适应了国家高投资增长对资源的巨大消耗,我省的高投资,高消耗粗放型经济成了必然。
2.对经济增长的考核制度不够科学,使得政府和企业片面的追求政绩和效益缺少对增长方式的主动性。长久以来,政府对企业,官员的考核主要看产值和增长率,忽视了对环境,对资源消耗的考核。使得企业和官员以不计后果的方式取得眼前的效益和政绩。这种粗放型的经济方式普遍被地方政府和企业所认同,重复建设,效率低下,环境恶化等问题影响了经济增长的质量和增长方式的转变。
3.转变方式的资金有缺口。很多企业受经营状况的限制对技术创新的投入不够,政府对科技的经费投入相对较低,长期低于全国水平,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的历史欠账等原因导致企业无法大规模的技术改造。黑龙江企业的技术创新和改造收到限制
三. 促进经济发展及发展方式的建议:
1.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加快黑龙江科技进步的速度。技术创新及其产业化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发展先进生产力,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强大动力。在省内财力有限缺乏发规模改造资金的情况下,应该积极主动的争取国家对黑龙江老工业建设改造的技术资金,为黑龙江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奠定物质基础;积极争取国家对黑龙江重大高新技术项目的政策倾斜,为技术引进和推广奠定政策上的扶持。
2.推动产业结构优化,改变对企业的扶持政策。一是整合技术资源将黑龙江的高新技术在企业推广,形成技术发展的规模经济。二是变“抓大放小”为“放大扶
小”让中小企业在政府的技术和资金的扶持下走上技术创新发展企业的道路。
3.加快生产要素的市场化,充分发挥市场配置在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黑龙江的市场机制不健全是制约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原因,生产要素价格过低客观上刺激重复建设和盲目的扩大生产规模,忽视了对生产效率的提高。因次要尽快的建立起市场决定价格的生产要素市场和健全的政府调节机制。
4.建立环境治理和监督管理体系。政府要加强对环境保护政策的推广,建立起严格的法律制度,对真正节约资源的企业进行奖励对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企业进行大力惩处。进一步加大监督部门的检查力度,做到强化管理,预防为主,治理为辅,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加强群众保护环境的主动性积极性。
5.建立完善的科学的考核制度和财政政策。科学的考核制度能够逐渐改变企业和政府片面追求效益和政绩不顾环境恶化资源过度浪费的习惯。围绕循环经济发展做好财税政策的研究。以产品清洁生产,节材节能,提高资源的循环利用为重点。指定扩大内需的财政政策,把重点放到“三农”问题上,努力减少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增加对教育,医疗方面的投入,加快医院管理制度、医疗管理制度和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
参考文献:
1. 张忠实,张孟林.轮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以黑龙江为例.黑龙江省会科学.2007,3:70-72
2. 厉无畏,王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研究.上海,学林出版社,2008
3. 陈荣荣.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制度分析.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4. 刘志彪,安同良,王国生.现代产业经济分析.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