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计划经济管理论文

中国与贸易伙伴的经济周期协动性研究

2015-12-15 11:5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经济全球化趋势逐渐加强的今天,国际经济周期的趋同性也越来越明显,成为了宏观经济的一个新的研究热点。本文选取了近十年与我国贸易最为频繁的27个国家(地区),将他们分为两组来研究1991到2009年双边贸易强度和投资强度(FDI)对中国经济周期波动协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就我国来说,国际经济因素的确对经济周期协动性具有影响。

关键词:经济周期协动性 双边贸易 外商直接投资

中国与贸易伙伴的经济周期协动性研究
  一、引言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宏观经济周期的波动作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的领域,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入,让这个古老的话题披上了时尚的外衣。2008年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2009年末希腊引发的欧债危机都造成了史无前例的恐慌。这足以说明当今全球经济联系紧密程度,如今我们已然进入了一个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时代。如何在今后越发复杂的国际形势变化之下防止经济大幅波动对我国来说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
  (二)文献综述
  在经济周期协动性的研究上,Calderón等(2007)分析了1960-1999年147个国家的数据后,发现贸易强度越大的国家经济周期协动性也越强这一普遍现象。Kose等(2008)研究了1960-2005年106个国家的数据,发现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各自内部经济周期相互趋同现象明显,但它们之间的经济周期波动却相互背离。在国内学者中,郭永建(2006)进行的格兰杰检验结果也表明,改革开放后中国与世界经济增长率的相关性正在逐步上升,世界经济增长可以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原因。彭斯达、陈继勇(2009)分析了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美两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协动性,得出的结论是到目前为止两国经济周期协动性还较弱,但呈现出逐渐增强的趋势。
  二、中国与贸易伙伴的经济周期协动性因素分析
  (一)变量及样本的选取
  本文统计并选出2000-2009年十年间平均与我国贸易额最多的25个国家和地区,将其将他们分为先进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两组来考察经济周期协动性1。其中前者包括美国、日本、中国香港、韩国、中国台湾、澳大利亚、加拿大、新加坡、英国、德国、荷兰、法国、意大利13个国家(地区);后者包括马来西亚、泰国、印尼、菲律宾、越南、俄罗斯、印度、巴西、沙特阿拉伯、墨西哥、南非和智利12个国家。
  (二)模型的构建
  双边国际贸易强度的测量上,本文借鉴Frankel和Rose(1998)的贸易强度的计算方法,用两国的贸易总额对两国的双边贸易额进行标准化:
  ;     其中是用贸易总额标准化后的两国双边贸易强度,和分别表示t时期i国向j国出口和进口总额,和表示t时期i国和j国的贸易总额。表示t时期i国与j国双边直接投资强度。表示t时期j国向i国的FDI投资,和分别表示t时期i和j两国实际利用的FDI总量。
  在模型设定方面,在对面板数据进行F检验与Hausman检验后,建立特定系数的固定效应模型:
                               
  表示t期i和j两个国家经济的相关性;为标准化后的两国双边贸易强度,表示t时期i国与j国双边直接投资强度。
  (三)回归结果分析
  1.先进经济体组分析
  回归后得到如下结果:
  
  (-3.4)    (9.4)        (-5.7)
  R2=0.69,DW=1.85
  从结论可以看出:第一,贸易强度的系数为正,说明双边贸易强度越高,经济周期协动性也越强;第二,FDI强度的系数为负,表明我国实际利用该组内FDI数量与经济周期协动性负相关。
  2.发展中国家组分析
  回归后得到如下结果:
  
  (-2.4)    (2.3)         (2.6)
  R2=0.72,DW=1.77
  从回归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贸易强度系数为正,我国与该组内国家贸易强度与经济周期协动性正相关;第二,FDI系数为正,我国实际利用该组FDI与经济周期协动性正相关。
  三、结论
  据此本文得出了以下结论:
  第一,研究期间(1991-2009,下同)中国与先进经济体贸易伙伴经济周期波动协动性因素中,国际贸易强度为正向影响因素,双边贸易强度越大,经济周期波动协动性越强;FDI为负向影响因素,FDI强度越大,经济周期波动协动性越弱。
  第二,研究期间我国与发展中国家贸易伙伴国之间,双边贸易和FDI强度都对经济周期波动协动性具有正向影响,两者中贸易强度是影响的主导因素。
  参考文献
  [1] 程惠芳, 岑丽君. FDI、产业结构与国际经济周期协动性研究.经济研究, 2010(9).
  [2] 贾俊雪, 郭庆旺. 经济开放、外部冲击与宏观经济稳定.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6).
  [3] 李磊等. 全球化与经济周期同步性, 世界经济研究, 2011(1).
  [4] 彭斯达, 陈继勇. 中美经济周期的协动性研究:基于多宏观经济指标的综合考察. 世界经济, 2009(2).
  [5] 张兵. 中美经济周期的同步性及其传导机制分析. 世界经济研究. 2006(10).
  [6] Calderón, etc. Trade intensity and business cycle synchronization: Are developing countries any different? JIE 2007(71).
  [7] Kose, etc. Global Business Cycles: Convergence or Decoupling ? NBER No. 14292, 2008.

1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标准划分。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