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当前,农村金融问题亟待解决,农村资金互助社(以下简称互助社)应运而生,发展迅速。本文通过SWOT定性分析,结合实际案例对互助社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互助社内部优势和外部机会明显,同时也存在这不少劣势和威胁,因此要充分发挥其优势,利用其机会,克服其劣势,降低其威胁,为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关键词:互助社 SWOT 定性定量分析
一、 互助社产生与发展
互助社是具有类似或关联生产模式的农民共同发起、拥有和管理,为了获取便利的融资服务或经济利益,按照资本入股、民主管理、互助互利的原则建立的互助金融组织,在社员熟悉的小范围内开展借贷业务,它以投入股本的农民为社员,并以社员的股本为资金来源在社员内部发放贷款(张德元,2008)。2007年3月9日,经银监会批准,由32户发起人组成的,资本金10.18万元的吉林省梨树县榆树台镇阎家村百信互助社挂牌,银监会副主席唐双宁亲自出席开业仪式,我国第一家互助社由此诞生。
二、 互助社发展的SWOT定性分析
(一)优势分析
1. 信息充分、对称。互助社内生于农村社区,一般是一个村或者相邻的几个村的村民自发组织形成,大家共同生活于一个熟人社会中。互助社对成员信息的把握更加对称而充分,加上熟人社会声誉机制的约束(周立,2005),较好的避免了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百信互助社成立四年以来没有发生一笔呆账坏账。
2.信任优势。由于社员知根知底,不少是同宗同族的,故而由于血缘、亲缘、地缘的关系,产生了相互信任的制度基础。通过资金互助社,大家结成了信任共同体,形成了以信任为载体的社会资本。这种信任共同体是稳健而牢固的,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3.交易成本低,几近为零。社员之间信息对称、充分,在信任共同体作用下无需担保物或抵押品,社员获得贷款方便、快捷。百信资金互助社成立之初,管理人员就是内部社员,且在社员家里办公,提供无偿服务,主要的支出就是买纸和笔的费用。
4.异常明显的服务优势。与外生的正规金融机构不同,互助社诞生于农村内部,其目标就是服务农民自己,是农民最贴心的“炕头银行”,服务热情周到,倍感亲切。
(二)劣势分析
1.资金规模小、服务受限。互助社自发产生于农村内部,每股从百元到几千元不等,数额上万元的比较少见,并且社员有限,所以筹集的资金规模较小。比如说吉林百信资金互助社最初筹集资金为10.18万元(32户农民)。
2.经营管理水平有限。互助社的管理人员是社员从内部选出来的,都是农民,知识水平、文化素质相对较低,缺乏专业的银行业专业知识和现代管理理念。
3.多生活性借贷,少生产性借贷,发展后劲不足。农民的借贷需求具有“额度小、频次高、突发性”的生活型贷款。生产型借贷一般很难满足,造成资金互助社规模难扩大,发展后劲缺乏。
4.贷款渠道受限,缺乏资金来源。正规金融部门不将资金互助社当成一个信用法人实体来看待,使得许多信用产品无法与资金互助社进行实质性的对接,也就不能将贷给农民的资金“打包”贷给合作社。而且由于缺乏抵押品和担保物,担保贷款也有一定难度。
(三)机会分析
1.国家政策扶持。2007年2月印发的《互助社示范章程》,将农村资金互助组织界定为新型银行业金融机构。政府不但在政策资金上给与优惠,还会指导帮助。2008年8月,凤阳县小溪河镇燃灯村成立了合作社,以股本为资本金,以入股者为服务对象,每股300元,注册资金13.05万元。滁州市政府扶持资金2万元。县银监办对互助社在行业政策、运作管理等方面给予指导帮助。
2.垂直合作金融制度方兴未艾。垂直合作金融制度,是指政策性银行和商业性银行将贷款批发给互助社,由互助社向其成员发放(姜柏林,2007)。此举解决了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面对分散农户的交易成本过高的问题,极大地降低了交易风险,既保证了可持续经营,又承担了社会责任;同时也解决了互助社资金来源不足,贷款难的问题。
3.农村金融缺失为其发展提供广阔市场。我国构建了以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社为轴心的农村正规金融体系。但是随着商业化,它们的逐利趋向越来越明显,渐渐远离农村。村镇银行主要设立在富庶地区,一般是为大户和中小企业服务。所以,农村合作金融的缺失,为互助社的发展带了一个巨大的契机。
(四)威胁分析
1.其他金融机构的竞争。由于国家政策层面的巨大推动,不少商业金融机构慢慢开始向农村渗透,农村金融多元化,立体化格局在慢慢形成,这也给互助社带来巨大威胁。
2.政府和金融监管机构的歧视。由于资金互助社的规模小,数量多,位置分散给管理、监管带来极大不便,使得政府和金融监管机构偏爱像村镇银行之类的准正规金融机构。村镇银行有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和监管制衡机制,抗风险能力强,资金来源相对丰富等优势,因此更偏好村镇银行(郭艳艳,2008)。
3.政策约束。内生于农民内部的互助社本来就处于弱势地位,加上政策约束,就更加步履维艰。百信资金互助社开业后,按照银监会批准的业务,积极寻求向农业政策性银行、商业性银行融资支持,解决资金来源不足问题,但这些机构均表示,没有上级行和监管部门具体融资政策无法实施(姜柏林,2007)。
4.监督管理缺乏。互助社发展时间短,组织的规章制度还未健全,不少互助社还没有理事会、监事会等组织架构,仅仅有3至5名管理监督人员,专业的经营管理能力极度匮乏,且缺乏外部监管,主要依赖于自身的道德约束和村民社区熟人社会的声誉机制的约束,可能会爆发道德风险(郭艳艳,2008)。
参考文献:
1.李中华、姜柏林:《资金来源渠道不畅严重制约互助社发展》,《中国金融》,2008年第2期。
2.王玮、何广文:《社区规范与互助社运行机制研究》,《农业经济问题》,2008年第9期。
3.周立:《农村金融市场四大问题及其演化逻辑》,《财贸经济》,2007年第2期。
4.郭艳艳:《基于SWOT分析的我国互助社的市场定位》,《农村经济》2008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