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计划经济管理论文

对我国治理高房价问题的思考

2015-12-15 11:5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高房价问题具有复杂性,它既包括经济的、也包括政治的,社会的、文化的因素,因此,治理高房价问题就必须从多个方面入手,本文强调要从“理”“疏”“导”“教”“化”“管”六个方面着手,加强对高房价问题的治理,以保证使我国居民能够真正实现住有所居,居得其乐。

关键词:高房价;成因;对策;思考
  一、对高房价成因的思考
  在“国八条”等一系列严控房价的政策之后,房价依然从容。从各地最近公布的控制目标看,大多都将房价控制在不高于GDP增速的范围,让公众的期待大跌眼镜。由此可见房价问题的复杂性,有必要对其进行认真的思考。
  高房价问题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问题。第一,高房价,首先反映的是供求。表面上看,好像是一个单纯的经济问题,一个愿买、一个想卖,是一个供求问题。但实际上,房价背后反映的是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的实际,是城市和农村在分享社会公共资源上的严重不平衡,学校、医院、煤气、取暖、公交等以及相应的高福利,从而使得城市对社会人群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一方面是城市人才过剩、人群拥挤,另一方面是乡村人才流失、空壳化严重。我们从房价高低也可判断出一个地方的福利高低和公共资源占有状况;第二,高房价,是当前我国社会文化的一个反映。曾几何时,我国一家老小挤在一间屋子里的情况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在今天,年轻人结婚,如果没有新房已经成为难以想象的事情。同时,社会对住房的要求愈来愈高,房屋承载的功能愈来愈多,对房屋的要求愈来愈大,有没有房、有几套房、房子大小、地段、好坏已经成为一个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买房,已经不是为了单纯地满足某一方面的需求,而成了一个综合需求;第三,高房价,与一部分人将购房作为一种投资和保值增值手段有相当关系,还与游资炒作投机有关系。一句话,与人们对房价持续走高的预期有关系。第四,高房价,与我国长期的房地产政策有关系。推动房地产发展,在我国,被认为是一个一举多得的举措。一方面可以加快城市建设,改变城市面貌,满足人们的住房需求,另一方面,又可以刺激消费、拉动内需,推高GDP、增加就业。因此,长期以来,我国对房地产业可以说是厚爱有加,规范不足,使其成为一个暴利产业。最后,其他方面的影响,如,地价,城市中地价持续走高,是房价高企的一个重要推手。如,各种配套费、手续费、中介费接入费等税费,也是高房价的重要内容。如,官商勾结与部门灰色利益等最后也无不转化为房价,让人民买单等等。增加了房屋成本,推高了房价。
  二、对治理高房价对策的思考
  既然,高房价问题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问题,因此,治理高房价就不能使用单纯的经济手段。且不说相当多数房地产商的深厚背景,全方位开放的市场广大的转圜空间,边建边售取之于民的操作手法,游说媒体专家不断发出异声的“第N条道路”,都使治理政策面临失效的考验。即便是治理政策快速取得实效,治理期过后会不会迎来高位复弹?都是一个变数。因此,必须在阶段性地严控高房价的同时,从源头上系统地来治理高房价问题。
  首先,要“理”。必须对我国居民房屋拥有状况有一个宏观把握。各地建设、土地房管部门应加大统筹力度,对本辖区的居民房屋状况进行统一摸底调查,并应将地区房屋宏观信息和居民个人住房信息全国联网,使其作为我国制定中长期房地产政策和居民享受各类住房补贴和优惠政策的依据,也可顺便杜绝一个贪官有十几处房产的现象。这是一个基础。
  其次,要“疏”。高房价问题,既具有普遍性,即房价相对于居民收入而言,相对较高。但同时又具有特殊性,即大城市、中小城市、小城镇房价不一且相差悬殊,县级每平米普遍在2000元上下、中小城市则在5000元左右、省会城市在万元左右,大都市则达到几万元每平米。一般地,房价高低反映了一地居民密度,高房价问题带有结构性。因此,就要加快城乡统筹步伐,努力为城乡居民提供统一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其中,尤其是要提供学校、医院、煤气、暖气、交通等直接影响居民现实生活和后代发展的公共服务,当前更应该优先向远离中心城市的县级城镇倾斜,逐步减少居民向城市继续积聚,减少城市房屋总需求,从而降低房价,同时也可减少诸如拥堵等各种城市病的发生;同时,加大收入分配改革力度,努力提高县级、乡镇居民的收入,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吸纳居民在县乡就业,引导大学毕业生到县乡创业;加快中小城镇建设力度,使中小城镇居民能够一样幸福地生活。
  再次,要“导”。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为居民投资提供便捷周到的服务,使社会资本能够在更大的领域流动,拓宽居民的投资渠道,引导社会资本投到其他领域。
  第四,要“教”。近几年来,居民对房屋的需求,受西方传统生活方式的影响,逐步出现重攀比、重享受的倾向,房子越来越大、装修越来越精,功能越来越多,也是房价高企的一个推手;一些家庭人少房多,导致“空巢”现象,有家没人住,大量房屋闲置,造成假的房屋需求;我国传统社会“大家庭”的习惯不再,子女不与父母居的现象普遍存在,天伦之乐现象已经很少见了,父母、子女各自空对大宅,却难言幸福;此外,年轻人不愿自己创业,啃老现象严重,往往在结婚前就要有自己的新房,老人往往被迫奉子买房,挤占了其他正常的消费。如此种种,迫切需要加强思想教育,,使艰苦奋斗、自己创业、家庭幸福等传统文化精华和节约资源、科学生活等现代精神融为一体,重建社会主流价值体系,使买房成为我们“真的必须”,减少不必要的买房,减少对房屋的虚假需求。
  第五,要“化”。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制定合适的政策、建立相应的机制,既要使我国居民能够住得上房、买得起房,又要使我们不浪费资源,不以增加资源、环境为代价不合理买房、不奢侈用房。比如,可以对子女与父母长期同住者给予一定经济奖励,对于结婚后五年内不购房者给予一定的信贷支持,对于人均房屋面积低于一定数额者提供一定的长期补贴等等,通过这样的政策和机制,使我国居民逐步树立起一个健康的购房观,消费观。为我国房地产业得长期健康发展奠定一个社会心理和体制基础。
  第六,要“管”。加强对房地产业运作规范管理,管住暗箱操作,增加公开性、透明性。比如,要推进商品房售卖明码标价,不仅要公开售价,还要公开招投标价、公开地价,让居民对所购房屋情况有一个基本了解;要加大对违规操作的管理,堵住官商勾结、经销商与相关部门沆瀣一气,渔利人民的黑手,还房地产业一个清白、还人民一个明白。
  导致高房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治理高房价问题也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我们耐心细致地做好基础性工作,从源头上抓起,抓的准,抓的狠,才能抓出成效,真正让人民住有所居,居得其乐。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