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计划经济管理论文

国有商业银行创新业务转型问题的研究

2015-12-15 11:5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在取得了第一阶段的成功后,面临目前严峻的国际国内宏观金融态势,需要迎接更大的挑战。本文在回溯了美国上世纪70年代以来的商业银行转型历程,对其具有借鉴意义的经验进行了梳理后。创新性的提出了通过创新树立“先发优势”,借鉴苹果公司的成功经验构筑利益共享模式等转型模式。结合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态势,建议在综合化经营的方针指导下,以投资银行业务为先导,带动传统商业银行业务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国有商业银行 转型 创新
  伴随着中国农业银行的上市完成,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完成了第一阶段。通过股改、上市等一系列进程,我国以工、农、中、建、交为代表的五大商业银行在资产质量、资本充足率、公司治理结构、人才储备以及风险管理等方面都有显著提高,整体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工商银行更是成为了全球市值最大的银行。但是,在取得这一系列成绩的同时,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美国商业银行的转型历程对我国商业银行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西方主要经济体中,伴随金融管制的放松、信息技术的应用和金融市场的发展,非银行金融机构和各种金融工具不断创新,降低了交易成本,削弱了银行在存贷款业务方面的优势;同时,信贷业务形成的较高风险资本占用使商业银行面临较大的潜在经营风险和外部监管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商业银行利用其信誉、资金和信息技术等优势,积极发展中间业务,提供多元化和专业化的金融服务,完成了从单一银行向全能银行的转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美国商业银行的转型经历,对于我国商业银行现在面临的转型问题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一)美国商业银行转型的历程
  美国银行业的业务转型历程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业务转型的起步阶段,强调完善服务功能和扩大市场份额;业务转型的成长阶段,目的是增加利润;业务转型的高速发展阶段,适应世界银行业发展趋势,以提高竞争力为主要目标。
  20世纪70年代以前,是中间业务转型的起步阶段。这一时期美国银行业处于严格的分业经营和利率管制状态,商业银行不能经营与证券、保险有关的业务,中间业务收入在总收入中所占比例较低,基本以传统收费类业务为主,信用交易类中间业务较少。
  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是西方商业银行转型的成长阶段,转型的加速始于外部环境的变化。分业经营管制不断放松,银行业单一经营界限被打破,各种制度创新和金融工具创新不断涌现。这一时期的另一显著特点是,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大型公司客户的融资需求下降,1970年代石油危机引发的滞胀使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受到了极大的冲击,银行的生存与发展面临严重威胁。与此同时,经济发展带来了个人收入和资产的不断提高,富裕阶层逐渐形成规模,个人理财服务需求迅速增长。在内在利益驱动下,对象广泛、风险分散和利润稳定的资产管理业务成为商业银行业务转型的重要领域。
  20世纪90年代后,以《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为标志,美国商业银行的业务转型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该法令的颁布实施标志着金融业走向了混业经营时代,银行控股公司可以从事更加广泛的非银行业务,如保险承销、投资银行业务等,取消了原来禁止银行控股公司拥有证券公司和互助基金公司的规定。大量涉及投资银行和资本市场的产品和服务走向市场,个人理财和资产管理业务成为商业银行新的收入来源。大银行为实现经营范围的延伸、经营模式的转变和降低交易成本针对金融全球化趋势进行了大规模的业务整合和并购活动。
  (二)美国商业银行转型的借鉴意义
  通过中间业务转型,美国商业银行的业务重心从传统的表内业务向中间业务倾斜,中间业务收入的年均增长速度达9%以上,扭转了其在传统业务领域的困境。美国大、中、小三种不同规模的商业银行在行业中间业务收入中的占比从1992年的82.9%、12.2%、4.9%上升到2006年的93.5%、5.8%、0.7%,行业集中度提高使得大型银行主导了行业中间业务收入的统计指标。大型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从1992年的37.58%增长到2006年的45.85%,增幅达10.06%个百分点,同期中型和小型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增幅仅分别为2.67和2.39个百分点,大型银行中间业务收入波动低于中型和小型银行。
  规模较大的银行在中间业务领域具有的竞争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渠道、客户资源和人力资本优势;二是财务顾问、现金管理、银团贷款等创新业务主要依靠品牌、技术和资金优势,大型银行占有明显优势;三是以机构合作为基础的代理类业务,大型银行在与客户谈判和定价中相对中小银行更具优势。大型商业银行凭借强大的信用能力主导了资产证券化交易,小型银行则专注于为他人的信用资产提供服务。混业经营使传统商业银行得以扩展到保险、证券等行业,大型银行凭借综合实力广泛介入,向客户提供以银行业务为核心的综合性金融服务。
  二、创新是我国商业银行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商业银行应考虑通过创新树立“先发优势”
  对比美国商业银行的转型经验,中国的金融生态可以说正处于转型的第一阶段到第二阶段之间。利率市场化的大趋势下,机构客户金融脱媒弱化了传统国有商业银行的融资中介功能。同时,存在直接融资的发展,一些制度性的制约也在逐渐的被打破,分业经营的管制正在逐步的放松,国有商业银行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也面临着如果美国商业银行80年代中期所面临的挑战。
  考虑到金融产品的同质性和易模仿性,我国的商业银行在竞争过程中,可以说大家都在使用相同的“武器”。在这样的条件下,无法形成自己异于同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可能实现跨越式的发展。最终,在竞争的市场环境下,只可能使全行业趋于相同的利润率水平。
  目前,中国的金融生态正式处于一个变革时期,利率市场化的需求、分业经营制度化的坚冰的逐步融解,这样的变革环境与美国80年代到90年代的金融变革有几分相似。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我党在革命斗争中总结的“根据地理论”能够充分发挥用武之地,先占领这个山头,就在以后的斗争中处于有利的态势。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许多领域都是空白,通过创新去在空白领域率先开展业务,能够获得无法比拟的“先发优势”。能够通过创新,实现一步领先;通过一步领先 ,实现全面的领先。落实在商业银行的发展实务中,那就是在传统业务具有同质化和易复制性的情况下,通过体制和制度的创新实现在新兴业务领域的局部领先,再通过局部领先业务的带动实现对工商银行的全面超越。
  (二)借鉴苹果公司的先进经验,创新利润分享机制
  2010年5月26日,苹果公司以2213.6亿美元的市值,一举超越了微软公司,成为全球最具价值的科技公司。9月23日,苹果公司的市值又上升到了2658亿美元,超过中石油,成为仅次于埃克森美孚的全球市值第二大公司。2011年8月11日,苹果一度超越埃克森美孚,成为全球市值最大的公司。是什么让一家2003年市值仅60亿的公司,在7年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市值激增了40倍?从表面是看是iPod、iPhone和iPad等一系列苹果产品时尚的外观、过人的性能和互动的用户体验。当时,从深层次看,是苹果公司利用iTunes + iPod的组合,苹果开创了一个全新的商业模式——将硬件、软件和服务融为一体。同时,通过iTunes创造了苹果公司与所有音乐供应商、软件开发商等利益相关方的利益分享的平台。创造出的这种全新的盈利模式,才是苹果公司最近7年来脱胎换骨变化的真正原因。
  其实,对于利益分享机制,毛泽东主席早就做出了精辟的论断。“什么是政治,就是反对你的人越来越少,支持你的人越来越多。”因此,创造性的构建利益共享机制,是商业银行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盈利模式的创新,将更过金融、非金融企业的利益与商业银行的利益捆绑在一起,形成利益共享机制。
  三、大力发展以投资银行业务为主导的创新业务
  (一)以投资银行业务牵头全面金融解决方案
  目前,在为政府机构、大型企业、中小企业以及私人高端客户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客户已不满足于单纯的传统银行存、贷款业务,而是需要提供可以让企业资产、个人资产迅速增值的一整套方案。在此基础上,以建设银行为代表的国有商业银行提出了“全面金融解决方案”的概念,即以投资银行业务牵头,根据不同客户的差异化投融资需求,综合运用传统商业银行和新型投资银行的产品和工具,整合成为全面的多元化金融服务方案,以最快的速度、最小的半径、最短的时间解决客户的金融需求。
  全面金融解决方案的提出是基于企业的生命周期理论,依据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向企业提供与之相适应的融资模式和融资规模。目前公认的理论,企业由小到大要经历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这四个阶段。在银行贷款、引入战略投资者或是资本市场IPO融资都相对困难的种子期和初创期,可以通过投资银行业务中的风险投资、产业投资基金等模式,向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并提供资金结算和账户管理等传统银行服务;在企业的成长期,通过投资银行业务向企业进行直接股权投资、协助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和创业板上市、提供资本结构优化等服务等,同时提供商业银行全面的间接融资服务;对于处于成熟期或大型企业,通过多种手段相结合,满足企业如并购活动、重大投资等更为复杂的金融需求。
  整体上看,无论企业处于哪个发展阶段,投资银行业务都能够以其独特的灵活性和广泛性,成为了企业与银行产生深度联系的平台和纽带。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投资银行业务是解决其融资的最为有效的途径。因此,以投资银行业务作为全面金融解决方案的切入点,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要强化职能、明确定位、培养人才和注意风险
  首先,强化投资银行业务的战略地位。开展投资银行业务时,以总行投资银行部为业务平台、建银国际和各分行投资银行部为支撑,实行集中领导和分级管理,在监管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给予其相对独立的经营决策权。整合公司和资金业务等内部资源,重点发展与商业银行业务关联性较强的投行业务,包括资产管理、财务顾问、兼并重组、债券承销等,更好地实现范围经济效应。同时,加强与行外金融机构如证券、信托等机构的战略联盟,满足客户的综合型业务需求。
  其次,明确客户与业务定位。投资银行业务的上游客户主要是公司类客户,包括优质公司客户和成长性良好,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型客户;下游客户以个人中高端客户为主,是各类投资银行产品的主要需求者。商业银行通过为上游公司客户提供投行服务,为下游个人客户提供各类投行产品,实现收益的最大化。结合监管要求,以重点产品如短期融资券承销、银团贷款、公司理财、兼并收购、项目融资、资产及基金管理、财务顾问、杠杆融资和资产证券化等带动其他业务发展。
  再次,建立人才培养机制。投资银行业务是智力密集型业务,涉及经济学和管理学等诸多学科,需要从业人员保持持久的创新动力。商业银行可充分考虑专业人才的市场价值和不同项目的收益水平,确定分配标准,使人力资源成本与收益相对称,最大限度地激发投行业务人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吸引一批掌握现代金融工程技术和具备丰富实践经验、熟悉金融市场的创新型人才。
  最后,切实做好风险防范工作。建立投行业务与其他业务之间的防火墙,从制度上实现业务风险的隔离,确保商业银行各业务主体的相互独立。由总行风险管理委员会统一协调传统银行业务风险管理、资本市场业务风险管理以及跨市场交叉风险管理。在业务流程、操作规范、管理和决策机制方面遵循标准化、程序化、科学化和市场化的原则,规划和完善内部稽核制度,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风险防范意识。
  
参考文献:
[1]王贵亚. 大力拓展资产管理业务是商业银行经营发展的战略选择[N].建设银行报,2010.7.23
[2]刘毅.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3]姜建清.银行转型与收益结构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3
[4]周其仁.公有制企业的性质[J].经济研究,2000.11
[5]胡怀邦.关于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若干思考[J].金融管理与研究,2004.5
[6] 侯尧文.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转型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09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